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映山红

映山红

2013-10-24 18:12 作者:一叶舟 阅读量:28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对映山红的情结,还是孩提时代的事情。人间四月花最红,最红要数映山红。这句老家妇孺皆知的顺口溜,是我对映山红的最初认识。每到四月天,老家的房前屋后、路边山角便开满了映山红。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成簇成团,争奇斗妍。印象中又大都是湿漉漉、毛茸茸的,花瓣和花蕾上会有“汗珠”,伙伴们称之为“花露水”,我们常常摘下带露珠的花技,用小手揉揉,含进嘴里,酸酸的、甜甜的,惬意极了。当然,付出的代价就是小嘴吧被花汁染得血红血红的,一咧哪血盆小口,怪让人恐怖的。因此,那时对于映山红的感觉,总是怪怪的。

真正爱上映山红,要追溯到上小学的时候了。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年代,一部《闪闪的红星》,一曲《映山红》:“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唱响了大江南北,唱红了秀丽山川。同时,一夜之间让我们一整代的少年毫无例外地崇拜上潘冬子,爱上了映山红。之后,中学时代的一篇课文—《我爱韶山的红杜鹃》,文中将韶山的红杜鹃比喻为烈火、朝霞和鲜血,满怀深情地悼念革命英烈,意象鲜明,感情深挚,曾经深深地感染和激发了一代人。更让我们这一代对映山红产生了无比的崇敬,明白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道理。从此,每每在山间地头、庭院会场、苗圃花市、公园广场看到映山红,我的心就会一阵阵痉挛……

对于映山红,我等凡夫俗子尚且如此,也难怪会赢得古今众多文人的垂青。唐代诗人白居易称之“花中此物是西施。”故映山红有“花中西施”之美誉。南唐成彦雄的《杜鹃花》写道: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雪,滴成枝上花。

带着对映山红的这份特殊感情,我先后到了革命圣地韶山、革命摇篮井冈山、红都瑞金、红土地兴国、宁都、麻城等地。这让我对映山红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传,古代有一位蜀国的皇帝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就会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映山红。

映山红又称杜鹃花、红杜鹃、满山红、清明花、艳山红、艳山花等,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称,是长沙和麻城的市花,还是南亚著名山国尼泊尔的国花。主要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酸性土壤中。映山红和许多名花异卉不同,她甘于平淡,生长于贫瘠的土地,对艰苦的环境从不厌弃,乐于和野蕨以及许多不知名的杂灌朝夕相处;她生性纯朴、平和,只要你愿意,谁都可以欣赏它、亲近它,即便你想折下几枝带回家插在花瓶里也很容易做到,不会像折有些花枝那样容易被刺,容易被树汁弄脏手;她很美,美得摄人心魄,但她从不骄纵、不奢华;她全身是宝,其根、叶、花均可入药,有祛风湿,活血去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功效,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外用可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她又是那样的忘我、无私,经历过盛开的热烈和喧哗,凋零的花瓣便悄然飘落,无怨无悔地回归于大地,天生具有一种不计得失、忘我奉献的精神。这些品格多像我们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啊!

不错,无论是《井冈山上杜鹃红》的黄洋界,还是《闪闪的红星》里的巍巍青山,哪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不就象征着我们革命老区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父老乡亲吗!“杜鹃啼处血成花,”那每一丛都蕴涵着一份坚韧不拔的品格,每一枝都铭刻着一段生死相许的记忆,每一朵都承载着一个矢志不渝的灵魂,每一瓣都象征着一缕生生不息的美好情愫。

我赞美映山红!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映山红》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