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镇战略
一、充分认识和理解创建文化名镇战略目标的现实意义
一是对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包含科学技术的文化,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有时起着第二性的作用,但更多的是第一性的力量。尤其是当今社会文化对经济的推动力已变得越来越直接,已经受到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二是建设文化大市以及滨海小城市的需要。城市化是个综合概念,它建立在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更需要赋予较高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在经营城市过程中重视用文化来提高城市的品位。三是实践“三个代表”的现实需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文化名镇战略提供了政治保障。
二、总体指导思想是:
树立大文化观念,构建大文化格局;发展大文化经济,促进大文化事业。
三、工作原则是:
一要坚持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相结合;二要坚持文化建设和城乡环境建设相结合;三要坚持发展群众文化与发展特色文化相结合;四要坚持发展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五要坚持政府办文化与社会办文化相结合;六要坚持发掘古代历史文化与发展现代文化相结合;七要坚持发展公共文化和发展专业文化相结合。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2、抓好全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3、实施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文化经济发展战略。
4、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步伐。
5、加快文化设施建设。
6、抓好载体。
7、抓好文化事业的管理。
要深入挖掘特有的文化底蕴
根据松门具体特点,史实价值和人文景观较为丰厚,风景区是独具特色的文化精髓。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宝贵的人文资源,对发展城区经济,提高东南中心的文明品位,扩大城区对外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旅游度假区。重点建好几大游览区,建成集史实价值、自然景观和餐饮、度假、会议、商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其次要深入发掘史实资源,筹建纪念馆和历史博物馆,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用历史文化,造就历史名镇。
弘扬民主恳谈,实施为民工程,凝聚强大的滨海城市精神
民主恳谈是松门首创的基层政治民主形式,是政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勤政为民的窗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同时,实施好再就业、扶贫帮困、最低社会保障工程;引导老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家庭志愿者、雏鹰志愿者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完善志愿者协会,使社会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要建立慈善机构,培养树立宣传一批献爱心典型,扩大互帮互助精神在当代社会的辐射力和感召力,使献爱心成为社会精神文化的永久主题。使艰苦创业、知难而进、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滨海城市精神具有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成为永不褪色的文化品牌。
坚持以德治镇和依法治镇相结合,完善文明城镇工程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决定着城市外在形象和影响。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建设一个文明、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滨海城市,必须要坚持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机结合,实施整体推进。要抓好文明社区、文明村居、文明行业建设。到2005年,全区95%以上的社区要达到市级文明社区标准。90%的村达到市级文明村标准,50%的行业达到市级文明行业标准。要大力繁荣群众文化。继续广泛开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居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逐步建立和完善群众文化体育组织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基础的精神文化需求。到2005年,全镇60%的村、80%的社区要建立健全文化组织,形成文化活动规范化、体系化。再次,要坚持以德治镇。以加强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为切入点,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最后,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强化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政府法制建设。
全面实施“四个十”工程
通过实施“四个十”工程,促进全镇文化建设上档次、上水平,推动全镇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所谓“四个十”工程,就是完善十支队伍、形成十项制度、规范十项活动、建设十个基地。十支队伍是新风尚服务队、老年义务监督队、妇女健身操表演队、青年篮球队、中老年秧歌队、农民书法协会、文艺演出队、农民乐队等。十项制度是农村党员行为规范、党员议事会议制度、党员“双评”制度、干部廉政建设制度、村干部行为规范、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村委会财会管理制度。十项活动是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文艺演唱活动、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读书竞赛活动、倡导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活动。十个基地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基地,以文化活动中心为基础的文化活动基地,以旅游度假村区为中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教育基地,具有特色品牌的产业化发展教育基地,以党校为核心的教育基地,以农民职专、农民夜校为主的农民为主的农民技术培训基地,以武警部队为核心的中小学生国防教育基地,以科技生态园为核心的青年科技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