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
我们的祖先把龙、凤、麟、龟称为四灵,其中龙的造型尤为优美矫健,昂扬奋发,刚柔相济。自古以来,皇帝自称真龙天子,炎黄子孙称为龙的传人。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龙”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据考古学家说,早在商殷时代,铜器上就有龙形图案;到了周代,铜器上的龙纹渐趋完整;中国民间舞龙的习俗,源于殷周“祭天”的遗风,“耍龙灯”则包含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
我们的祖先认为,龙是海洋的主宰,是主管雷雨之神。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龙与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于是乎龙的神圣超过了人类自身,我们的祖先把龙视为吉祥之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年是龙年,是60年一遇的壬辰“水龙年”。古人云:“壬骑龙背,飞龙入海”,今年应是水旺之年。龙年吉祥,万物更新,中国巨龙就要腾飞了!
关于龙的传说,众说纷纭,笔者不才,在龙年到来之际,也来说说有关龙的趣闻,为龙年助兴。
中国龙文化
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子孙,尽管人人都知道龙的形象,但有谁见过真正的龙呢?
据《史记》记载,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去见老子,回来后“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他的学生不解,因为其故。孔子说:“天上的鸟在飞,路上的兽在走,水里的鱼在游,都可以看得见,惟独云端的龙看不见,因为它高深莫测,老子就是这样的龙。”
中国龙的形成,记录了古代民族发展的聚合过程,龙的形象铭记在中国人的脑海中,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也是不无道理的。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龙,而中国古代图腾为什么是龙呢?
据说在远古图腾时代,传说我们的祖先是女娲氏和伏羲氏,他们都是人头蛇身。在历史的发展的进程中,炎、黄二帝联合起来之后,其他部落纷纷加入到炎黄大家族中。当马图腾部落加进来,就在蛇头上加了马头,鹿图腾部落进来,在马头上添鹿角,鱼部落进来,在蛇身上添鱼鳞。于是,龙的身上综合体现了多种动物的特征:如兽足,鸟尾,山羊胡子。龙的形象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部落不分大小亲如一家,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创举,也是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象征。
中华民族渴望团结统一,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数千年来,神州大地经历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阵痛,却从未解体,而且日益繁荣,其中“龙文化”起着维系和向心的作用,龙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成为这样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身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旷世英雄,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龙的传人应该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如今,在中华大地,到处可见“龙”的形象,诸如划龙舟,舞龙灯,龙的绘画,龙的雕刻,龙的旗帜,比比皆是。如今龙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的诞生
据说在远古时代,浙江北部青溪岸边,住着一户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妻子怀孕一年,不料生下一个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族长得知后,大发雷霆,一口咬定这是个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二人立即把这个婴儿掐死。夫妻二人于心不忍,于是妻子把婴儿放在木盆里,叫她的男人偷偷把婴儿放入门前的荷花池中。
几天之后,妻子到荷花池中淘米,突然看见自己的儿子从荷花丛中游到她的跟前,向她要奶吃。她看见多日不见的儿子,百感交集,于是抱起儿子喂奶,然后再放入荷花池中。就这样,她一天三次淘米,每次都给儿子喂奶,一直过了三百六十天,儿子渐渐长大了,却现出了龙的样子来。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族长的耳中,当他得知怪胎非但没死,反而长大了,于是勃然大怒,顿时心生一条毒计,非要除掉这个孩子不可。
一天中午,族长身藏砍刀,偷偷躲到池边的树丛里。等到那个女人淘米时,他果然看见一条小龙游上岸来吃奶。
说时迟,那时快,族长一跃而起,举刀就砍,小龙躲闪不及,尾巴被砍了下来,瞬时鲜血淋漓。此时刚好被一只花蝴蝶看见了,蝴蝶见小龙无故受害,没了尾巴,心里非常难过,她立即飞了过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小龙的尾巴上,于是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龙尾巴。
就在这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满池荷花花瓣纷纷扬扬飞旋起来,而那条小龙一下子长到十几丈长,身上插满荷花花瓣,突然腾空而起,向飞远方。
族长见此情景,吓得魂不附体,昏死过去。小龙娘见儿子飞人云层,眼含泪水,大声呼唤小龙,但小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自此以后,青溪两岸,每逢干旱,青龙就会飞来呼风唤雨,普降甘露,五谷丰登。长兴老百姓感谢青龙恩德,就用彩色布做成荷花花瓣当龙鳞、蝴蝶当龙尾,制成长兴著名的“百叶龙”,每逢春节,人们都要舞龙,纪念龙的恩德,庆贺五谷丰登。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叶县县令沈储梁,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里,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
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世上我最喜欢的就是龙!”。
有一天,叶公好龙的事被真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我,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才对呀!”
于是真龙腾云驾雾从天上飞下来,很快来到了叶公家里。真龙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声喊道:“叶公在家吗?我来了!”
叶公抬头看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面如土色,连声大叫:“哇!你是那里来的怪物呀?!”
真龙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叫我“怪物”呢?于是马上说:“我不是怪物,我是你最喜欢的真龙呀!”
叶公吓得瑟瑟发抖,小声说:“我喜欢的是像龙那样的假龙,而不是真龙呀,救命呀!”
叶公话没说完,拔腿就往外跑!此时真龙非常懊恼地说:“哼,叶公好龙是假,怕龙是真!害得我飞来拜访,白跑一趟!”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有位很出名的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非常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请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东寺作画,要他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去看,发现美中不足的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的眼睛点上。
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就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没人相信,认为他的解释非常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答应给龙“点睛”。
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的龙,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却不知去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