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错,越努力越悲剧
导读我们生活的环境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总是有个怪现象--就是生活由不得我们,貌似我们的未来总不是我们想要的未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无外乎两种选择:一是改变自身观念,另一种就需要反叛精神。
杰斯杜鲁说过一段话“对于一个靠理性的力量而生活的科学家而言,这故事的结局像是恶梦。他一直在攀登无知之山,而且快要到达巅峰。他攀上最后一块石头时,他竟受到一群神学家的欢迎,他们已在那里恭候无数个世纪了。”
这个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很多的天体学家在探寻世界根源,探寻到最后居然不得不承认一个观点:这个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霍金在《时间简史》里头很通俗的阐述了世界大爆炸理论,并说明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大约在140万亿年前,世界是被缩小到一个叫做“奇点”的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上的,按照咱这个常人的观点来想,这个理论是这么个意思:既然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那咱找到世界的边缘,伸出咱可爱的小手,咱可爱的小手跑哪去了呢?!貌似有个叫做黎曼曲面的东西,有限但确实无边缘,这个和地球是一个道理,就一个很小的球,却着实是没有天涯海角的。
下面的奇点就有点离奇:奇点之外是什么呢?这个奇点又是那来得呢?《圣经》给了绝佳的解释:上帝创造的,所以世界的本源是意识。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物理学家都是基督教的忠实信徒,比如爱因斯坦,牛顿,霍金。。。。。。更别说有开头的惊人之论写了《上帝与宇航员》的杰斯杜鲁了。当然,他们的信仰并不是常规的世俗信仰--对宗教不了解企图上帝保佑之类,恰是知识的追求选择了信仰宗教。这个就相当有意思了,马克思理论的最根本是: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如果宇宙大爆炸理论成立,世界起源是产生于意识--呵呵,马克思主义就完全被颠覆了,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杰斯杜鲁的那段话,就让我直接想起了越努力越悲剧这话。就想说说人的问题,我说的悲剧不是常规意识上的悲剧,也不是根据失败或成功为评判标准的失败的悲剧。马斯洛根据性善论(当然这个性善论,据我理解也是有条件的)指出人的最终追求是自我实现,这个自我实现的意思是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我说的悲剧是基于自我实现的悲剧。我们生活的环境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总是有个怪现象--就是生活由不得我们,貌似我们的未来总不是我们想要的未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无外乎两种选择:一是改变自身观念,从而接受不想要的目标生活,并为之努力奋斗,用在不想要的生活上取得的成就感弥补目标被取代的无奈感,另一种就需要反叛精神了,在出现选择的时候,反叛家长或社会力量对自身的期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根源上实现自我实现,这种精神有点像老庄阮籍那一类人:不妥协。但是老庄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这个实现的有点悲壮了,自我实现最佳的例子应该是爱因斯坦。
美国垮掉一代的杰出代表人物凯鲁亚克在《在路上》中很激进而放荡地描述了一种崭新而不羁的意识形态(我们这些所谓80后也曾被称作垮掉的一代,倒是出了个骂架很猛的韩寒,还有那恶心的只会抄袭写了《梦里蚊子落多少》的鸟人(我是故意的)),凯鲁亚克用了句很口号的话“我还年轻,我渴望在路上”虽然主人公的行为很有柯尔蒙分泌过盛的意思,而我更愿意说他是走在精神的路上,用不羁沉沦寻找,并一直走在自己的精神路上,找自己的潜能,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我也就说这样的努力才不是悲剧,也就是“我还年轻,我就要上路”咱反叛的年龄和最后的机会就在这个,错过这最后的村,就真的没下个店了。
还有改变之可能,所以为了这之可能,咱也在路上,也就有扭转已经错掉的方向之可能,也就有不悲剧之可能。人生的不确定性,还是有点益处的,虽然走错方向,越努力越悲剧,在时间的不可逆上的确是悲剧,而不确定就是现在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影响下一个方向,所以,嘿嘿,醒悟?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