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寻访古琴台

寻访古琴台

2013-10-27 06:24 作者:黄静兵 阅读量:27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每次去湖北由武汉返回时都是夜里十点的火车,因此有很多时间留连于江城,每次我都会选择一个地方游玩,不用特别花钱而遍游武汉岂不乐哉,再次感谢铁道部。这一次我选择游汉阳的古琴台。

汉阳古琴台是后人为纪念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而建。相传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曾在汉阳龟山之西的月湖畔弹琴,樵夫钟子期听其志在高山,意为流水,十分钦佩,二人遂结为知己。后来子期病故,伯牙悲痛不已,将琴摔坏,从此不再弹琴,“高山流水觅知音”也由此成为一段佳话,交友如此当无憾矣!虽然这故事早已经耳熟能详,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亲自去他们弹琴的地方体验一下那传世友情,这次必须前往一观。

以前是空调比普快快,特快比空调快,白皮比绿皮快,现在的火车票上只写“新空调硬座”,就不告诉你是普快、直快还是特快,因为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哪个快,随时都得停车让动车组先行。由汉口开往成都的绿皮火车到达襄樊只需要三个小时,而由襄樊直达武昌的白皮火车居然需要四个半小时,但是票价贵了一倍,真不知道这玩的是哪一招?上午十一点的火车在武汉城郊停了足有半个小时,然后慢悠悠地进站,出站口时已经下午四点钟。

从火车站出来乘10路车在古琴台站下,下车后发现公交车是停在中间一条路上,左右还各有一条路,只能由天桥到达右边,我张望了很久没有找到任何和古琴台有关的路标,只好沿右边的路向前走,顺便打听下道。

按照路边卖香蕉的阿姨指引一路来到古琴台大剧院东边的广场,广场上树立的导游牌上写着一系列景点的名称,就是没有古琴台。我再问广场上的游人,答曰这就是古琴台,我说是俞伯牙弹琴的那个古琴台,答案依旧,我无语,打算随便转转便离开。

广场南面是一个很大的湖,也叫月湖,清澈的湖水里面横架着用木条排成的浮桥,在湖边形成几个小池塘,池塘里密布着枯荷,木桥上有几个老翁在垂钓。木桥靠近湖心的一侧同样有一片残枯的荷梗,再向右边是稀疏的睡莲。可以想象夏天这里的荷花盛开,与睡莲同舞于水中央,满塘的荷香招来众多的伊人,一定是幅美丽的画卷,只可惜此时只留下满眼枯黄的残荷。

再向前依然是稀疏的睡莲,只是逐渐减少并最终不可见,离湖心不远处又有一排残荷和零星的水草,和残荷相呼应,显得很有层次感。有些微风吹来使湖水分离出两个平面,傍晚昏黄的阳光投射下来形成两个光影,却也可爱。岸上一排垂柳,柳条修长但是毫无绿意,古琴台大剧院就坐落在这片水域的岸边,如果坐在剧院里面观湖弹奏一定是种享受,但是我觉得他们只能面对观众,因此应该不能这样做吧,多了份遗憾。掺杂商业的艺术总是索然无味。

折返回来环湖漫步,湖的东面有一条狭长的用鹅卵石铺就的小溪向南流,潺潺的“溪水”清澈透亮,几乎不可见,绵延约50米后折向湖心,形成2米宽的斜坡。沿水一排依然是枯去的垂柳,修长的枝条伴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在呼唤着春天的到来。站在这里我再次四处张望,处处体现着浓烈的现代化气息,还是找不到一点和俞伯牙或钟子期有联系的地方,或许是过度的开发破坏了这里的古韵吧。

继续向南行,终于在一块导游牌上看到了“古琴台”三个字,沿着箭头指示的方向继续向西走,遇到一对情侣,我便向他们打听古琴台在哪儿。大概他们看到我手提三只孔明灯以为我是卖孔明灯的走鬼,像是看天外来客似的看着我,足足有30秒钟没有说话,在我耐心的等待下男生终于说了一句“这里就是古琴台”,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无语,继续找寻着可以问路的人。看到前方不远的树林里有一位正在搞清洁的大伯,我走向前去向他问路,他很仔细地告诉我背对着我的就是古琴台,原来就在刚才我看到的导游牌东面,可导游牌的箭头指向西。这导游牌和武汉的公交车一样让人走不到北!谢过大伯之后转身回去。

琴台面积不大,估计不会比一般富人的别墅大多少,四周用不高的石墙包围着,一看就知道是要收费的。我沿着围墙寻找着大门所在,边走边想这弹丸之地会收费多少呢?走到正门时太阳几乎要落山了,本来就昏黄的太阳光显得更加暗淡,门里没有检票员,我背着行囊正要跨过大门时旁边传来一个声音“买票,15块”,原来收票员躲在侧门里面。我说这都下班了还买什么票啊?他说我们到8点才关门,真够敬业的,无奈赶紧转身离去。

时间太晚,我还要返回武昌火车站,一支烟的工夫就消耗我15两银子太不值,而且这里的风景一定是夏天的时候才最怡人,以后来武汉的机会还很多,15两银子暂且放在我口袋中,下次有工夫再慢慢享受它。

别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下次再会。

相关文章关键词

《寻访古琴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