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流逝的美(续)

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流逝的美(续)

2013-10-23 18:16 作者:古心静典 阅读量:28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第二辑 不要以为这就是生活

读书的心境被中断两日,又被接上了骨。

《让我们如大自然般过一天吧》

《诗经•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日未旦’…”王开岭曰:我视之为历史上最纯真的婚姻个案。感动我的除了那田园诗般的恩爱,除了那妻子的娇憨,更有一点:和大自然同步的生活。

梭罗说:“让我们如大自然般过一天吧。”

只是这能吗?

我们的教育一直提倡“三更灯三更鸡,枕戈待旦,马上枕上厕上,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们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么?

想起大方说她每天用两个闹钟把自己闹醒,不觉莞尔。

《让事物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开头引洪应明《菜根谭》之语: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

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想起“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一份细致来自于天籁,来自于颗颗清幽朗润之心。无论世间多忙,即使不能闲情,偷得浮生半日闲也是可以的。虽不是古代帝王去避暑山庄,今之领导者去北戴河,但至少凡俗的我们饭后捧一杯茶树荫下纳一次凉或冬日炉下烤一次火,皆是人生之闲乐之趣,而这亦绝然不能。我们住的越来越舒适,而心却越来越荒芜。

天本来是蓝的,山本来是绿的,河本来是涌的,水本来是清的,庙本来有佛的,菩萨本是热心肠的,人本是知羞的,猪本是自然长大的,房子本是连地皮的……

我们的日子还能复原最基本的原配吗?这实乃天方夜谭也。听说有人在浙江养鸡都配上莫扎特的音乐,售价高达一千元一斤,也许这鸡肉让吃的人也能弹莫扎特的音乐吧。

“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诗意,一定和‘免费’有关。”许多的山河都被人圈起来收费了。

幸好,一些公共博物馆、公共文化设施开始向公众免费开放了,这让一些文化又活了起来,让人类的文明又能滋养我们民众的心灵,这也才能为将来真正的和谐世界打下一个可能的基础。

《多闻草木少识人》

“某种意义上,没有人真正看过一朵花”。

我们可能都有过与花深情凝望的时刻,可是,我们真的能懂一朵花吗?

少时的春夏乡野杂花生树,虽没有群莺乱飞,那一份姹紫嫣红的世界仍然让人怀念。

这两年,虽偶尔也去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地铁边的公园……只是,我再也回不到那上学放学回家路上的单纯而美好的少年岁月了。

现在我们拼命拍照,把花朵定格在镜头上。可是,有时候,我们也悲哀的想,它们何尝不是美丽的尸首呢?连标本都不是,此外,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昨日写微博还想到陶潜那“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只是,有一天,我真的要回乡,还能有那份田园之怀吗?

上次看深圳一石那本《美人如诗草木如织》,那字那情怀,让我读得非常感动。热爱植物也是热爱生活的理由之一吧。

“懂得天地,方懂得男女”、“草木润性,尘沸乱心”,我当箴言,谨记之。

《春天了一定要让风筝放你》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是,忙趁东风放纸鸢。

我也是爱极了这首,在孩子大班时让她背过,再让孩子背,也遗忘。等春来了一定再买个风筝,把高鼎的这首《村居》也放上天。

想起那一年春日,我从家过运河摆渡上班,桃之夭夭,水流清澈,让我的心一派欣然,更让我兴奋的居然遇到我的高中同学在岸边麦田里放风筝。他把我拉到他家吃晚饭,因为孩子们晚自习,我没敢耽搁。他的阳光明媚快乐的样子今日重现,近十五年过去了,他应该也和我一样辗转吧,不知他还忆得当年的风筝否?听说,那里修了桥,我还没去过。只是,那船还在吗?那一片桃之夭夭哟!

去年在公园陪孩子放风筝,可惜,风筝挂树梢,只好任其断了线,孩子的内心好遗憾,我也是。哪一天,我好想带孩子去一趟青青麦田,也放飞我少年的心中纸鸢。

又是新年,春渐近。此刻,我在我的心里先种下一片蓝天。

相关文章关键词

《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流逝的美(续)》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