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山里的那些事(十四)

山里的那些事(十四)

2013-10-23 23:56 作者:平湖可人 阅读量:32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那年那味

转眼又是一年。没到腊月,就想到过年,想到长辈一个个虔诚地跪在宗祠里,在香火氤氲的氛围中磕头作揖,向祖先的神位祝福致敬,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家族红火一切心想事成的场面。

这是一年媚始之前家族里最为隆重的盛典,所有到场的人屏住呼吸神情庄严,特别是我的幺祖父,在我们懂事的时候他坐上了族长的位子,一改过去玩世不恭的脾气,正襟危坐在祠堂的那把太师椅上,开始了他一生发号施令颐指气使的工作历程。这一刻家族里的人都觉得幺祖父长大了,不愧为一个老辈子,与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简直判若两人。

祭祖的活动很快结束,各家依序离开了祠堂,自己盘算家里的年事。

在山里整个腊月被风雪裹得严严实实的,道路打滑,不敢出门。好在过年的准备已是轻车熟路,大捆大捆的柴禾把房子围起来,不担心柴烧,心底踏实,一家人暖和了好许。这时年猪杀了,腊肉的香味儿从瓦缝里随着袅袅的炊烟飘出来,让凝结的空气多了一份色彩。杉木扁桶里盛满了粮食,稻谷和玉米都金灿灿的,还有地窖里储藏的白菜,绿油油的可以保鲜到来年的春季。

农民一年含辛茹苦所有的收获都是为了过年,因为过年之后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忙碌,为了下一次过年而忙碌,山里的人没有奢望,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循环往复,像一爿沉重的石磨,只要生活,就得旋转,没完没了直到生命的终结。

大年初一不出门,这是山里的规矩。女人早早地起了床,用瓦钵盛些糯米面,拌水揉合,搓汤圆是她们的拿手好戏。那年月食糖紧张,做汤圆的馅只是少量红糖,掺杂一些黄豆面,很少有甜的感觉。山里的女人很能干,做的汤圆中空外圆,加上个头大,吃起来不知道那馅在何方,让城里的人难以下咽。

整个初一坐在火塘边,一家人边烤火边做吃的,院子里的人也不串门,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鞭炮的钝响,增添了一点过年的气息。

到了初二,走亲戚的活动拉开序幕,家家户户房门大开。儿子拜老丈,媳妇回娘家,兄弟姊妹相互走动,过年的氛围逐渐浓烈。道路上男男女女花花绿绿来一拨去一拨的,给了无生趣的冬日抹上一把艳丽的色彩。

山里的年一直要过到正月结束。从正月初一到三十,中间的“上九”和“十五”不可小觑。正月初九,古人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又称这天是“天日”,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须隆重庆祝。“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痛快,给玉皇大帝祝寿。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不过在山里这样的节日没有城里花哨,主要是父母双亲儿子媳妇女儿姑爷一家团聚的时候,多了一次喝酒吃肉的机会而已。

相关文章关键词

《山里的那些事(十四)》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