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亲情账单

亲情账单

2013-10-01 19:26 作者:红桃十 阅读量:19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有一个很旧很旧的巴掌大的记事本,我从不示人,而是宝贝似的锁在写字台的抽屉里。也许这个本本对于别人算不了什么,可对于我却极为重要。尽管那里记满了普通的阿拉伯数字,或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我却奉为至宝,因为那是漾溢着浓郁亲情的账单。

1978年,我跳出农门,幸运地考进了东北师大。尽管学校每个月补贴18元生活费,但我时常捉襟见肘,囊中羞涩。作为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女,我深知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不易。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伸手向汗水摔八瓣的父母要钱。可是怎么说呢?在偌大的校园里,我被各种光怪陆离的目光盯得好难受,好自卑。我虽然是大学校园的一分子,却穿着一双布鞋,一条膝盖缝着补丁的蓝裤褂!万般无奈之下,我给乡下的父母写去了求援信。很快收到了汇款,我也很快穿上了笔挺的西装和锃亮的皮鞋。自此以后,父母每学期都会给我寄来一笔钱。大学四年,父母寄了七次,最多一次52元,最少的一次是8.20元!每次收到汇款单,我都会在记事本上写明收款的日期和用途。写这些文字时,我脑海中晃动着父母在田间艰辛劳作的身影,于是暗暗发誓:等将来参加工作后一定要报答父母,多帮衬一点家里。正是在考入大学的那一年,我贴身的口袋多了一个小本本。虽然很轻,我却感到沉甸甸的,并仿佛有一股暖流穿胸而过。

可是,参加工作的十年间,我却很少给农村老家的父母汇钱。通常情况下,我逢年过节给父母寄点礼物。这期间父母来信时总会说家里挺好的,没什么难处,我自然信以为真。我粗略统计了一下,这十年我给父母寄过两次钱,十二次物品,价值不会超过500元!凭心而论,并不是我没有孝心,更不是结了婚忘了娘!走出大学校门后,我开始娶妻生子,精心营造自己温暖的小巢!至于乡下的父母,我是这样考虑的,他们还年轻,在田里还做得动,等父母年岁大了再说吧!就这样,我的亲情账单几乎成了空白。现在想来,我深感愧疚,我想我当时的想法,是很自私甚至是薄情寡义的。

92年秋,我不幸摔伤致瘫,住到医院抢救治疗。闻知此讯,年逾六十的父母悲痛欲绝,他们想方设法为我筹钱。为了给我医病,父母狠了狠心,卖掉了一幢旧砖房,还卖掉了家中唯一的一只骡子!不光如此,年迈的父母还分别千里迢迢坐火车,到南方医院里日夜护理我!重病落难的我,深刻体验到亲情的温暖和无私,为了儿女,父母什么都舍得付出。我在医院里住了三年,虽然身体倍受煎熬,但因为有父母的陪伴,我的生活并无大碍,而是一次次感受着暖如春风的亲情。这样,我的记事本上又多了一项内容。父母为了我,先后花去5870元,这在经济落后的农村老家,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然本子上还有这样令我刻骨铭心的记录:父亲照顾我一年零三个月,流过两次泪;母亲照顾我一年零9个月,流过八次泪,滑倒过五次……现在,当我读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文字时,我都会感慨万千,热泪沾襟。我知道今生今世,我欠父母的情实在太多了,纵使倾其所有,我也无法偿清。

人总是在经历了磨难才会醒悟,我就是这样。尽管成了重量级的残疾人,家里的日子不够宽裕,但给走入暮年的父母汇钱的次数却增加了!三年前,年近七旬的母亲不幸中风偏瘫,我心急如焚,汇去了500元,还买步长脑心通药寄了过去:一年前父亲胃出血,我又寄了500元。尽管父母上了年纪,无法下田劳作了,但每次给家里挂电话时,两位老人都说家里好着呢!不要再汇钱了!……听罢,我既感到温暖又感到心酸。我劳碌一生的父母,即使在生命的暮年,也从未向他们的儿子伸过手。这令我感动,也让我陷入了凝重的沉思。近些年,我的记事本明显丰富了许多。每次给父母汇钱,我都会把存根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现在竟有几十张了。我并不是说我多么多么的孝敬父母,我想说的是年少时父母是儿女遮风挡雨的伞,父母年迈时儿女也应该成为他们遮风挡雨的伞。我还想说我做的还很不够,能够给晚年的父母一些帮助和安慰,我真的很乐意,也很安心。

我希望天底下所有长大成人的儿女,都能够有一个记录着温馨的亲情的账本。如此那血浓于水的两代人之间的依依亲情,便会阳光般灿烂与温暖。

相关文章关键词

《亲情账单》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