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罗总经理的发迹史(1-19)

罗总经理的发迹史(1-19)

2013-10-01 19:30 作者:晓亮 阅读量:56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自序: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本故事发生在大别山区,故事情节、人物、地名均是虚构,请不要对号入座。小说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的消谴而已。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是同毒品并列的全世界第一大公害之一。我国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是在上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期,最为猖獗的时期。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山西假酒事件,给那个时代的人一个创痛。但是,下面的故事不是山西假酒事件。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社会层面的片断,这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社会变革和经济的转型时期。

为什么那些黑心商人不顾虑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呢?是因为有百分之几百的利润诱惑着他们,使他们的心成为黑心;只要商人的心是黑心,他不择手段,什么事情都能干。制售假酒、假烟、伪劣食品、伪劣家用电器、伪造机械设备……

每个人都是商品的消费者,人民痛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人们更憎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黑心商人!

——晓亮

市郊,一段不惹眼的河岸边,矗立一座别墅私邸,掩映在三月的杨柳丛中,独具一别。尤其是那辆黑色的“奔驰”轿车进进出出,给这个偏僻一隅增添不同寻常的色彩。这里是罗成武的家。他是三河市的企业家:三河市酒业公司总经理。

这些事已是过眼云烟。

不知道是起于何年,从那巍巍的大别山流出三条河水,分别从不同的三个方向汇集而来,形成一个交结点。然后,合成一股,向东而去。这里淤积成一片扇形沙滩,成年累月,方圆八百平方公里的平坦地。陆陆续续有人开荒种地,结草庐作商贾,开作坊酿酒,四坊八作……。热闹繁华,先是小集镇,后来是小县城,直到如今,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三河市。

古朴的民风,独厚的自然资源,三河市的居民,尤其是市郊的民众丢不掉沿袭已久的传统的工艺手艺:作坊酿酒。由于,这里有三条不同方向流来的三种不同山泉,对人体有利的矿物质含量丰富。正因为有利的资源,才会有罗成武的富有和兴盛。

罗家就在三河市郊的河岸边,是祖辈从河南黄河岸边逃荒至此,那是清朝中叶,黄河溃口,淹没了庄家,村庄,举家向南乞讨。因住惯了河边,听惯了水声,依旧在河堤边扎根。所不同的是,三河之水没有那黄河的水浑浊,一年四季清澈长流。河岸杨柳成荫,芳香卉锦,鸟语莺啼。罗家祖辈人说,宛如从地狱来到天堂仙境之地,因祸得福。

从此,罗家继承祖业,将黄河岸边酿造高粱酒的家庭作坊也带到了清秀的三河岸边,所不同的是:酒的成分里增加了南方的玉米、稻谷、麦子,加上优质的山泉水,把一个小小的酒坊闹腾得红红火火。种地的农民、做买卖的生意人、阔府贵人、秀才绅士离不开罗家的自酿白酒。

罗家就凭着这一手绝活在三河岸边扎住了脚跟,购买了土地,建造了房屋。可惜的是,罗家只是独脉单传。因此,也不想酒作坊扩大到一个大的规模,只要保证年年有点余,就心满意足。

后来到了民国年间,传进了洋务运动的新气息,这里是一个县城了,人们都不安分守己,纷纷开办作坊:酒坊、糖坊、米坊,五花八门,各显神通,便算是一场“革命”。其中,冲击最大的是罗家的酒坊。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事了。而一百年后的今天呢?

现代的人都清白,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国家经过的一场彻底的“革命”,那四坊八作全都被革掉了命。继后,经过十多年的变革,三河县变成三河市。经济的腾飞,市政建设快速发展,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且看,三河两岸,市郊乡村,酒厂酒坊比比皆是。官办、民办,挂牌的不挂牌的酒厂酒坊,鱼目混珠。各路诸侯风起云集,方显英雄本色。正因为如此,罗成武便是一代枭雄,收服路路诸侯,便成了王。

罗家到了罗成武这一代,正时新中国诞生的前两年,罗成武呱呱落地。刚满周岁的那天,罗老奶奶颤颤巍巍地将小孙子抱到酒缸边闻酒香,这也是罗家不成文的规矩,新生的男子必须在周岁之日那天由长辈抱着到酒坊熏陶,以此检验后代是否能继承祖业。谁知道小家伙一闻到了醇气溢香,便手舞足蹈。老奶奶刚咧嘴笑逐颜开,一松劲不留神,小东西从手中挣脱而去,咚地一声掉进了酒缸里。大家伙的笑声变成了惊叫声,七手八脚将小家伙捞了起来,他却安然无恙,还咧着小嘴咂了咂流到嘴边的酒汁哩。一家人说,定有出息,继承家业有望了。

而罗家子孙没有罗家祖宗运气好,只因祖业有作坊、土地、房产,便划为资本家。是资本家就要没收资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罗家老少爷们受不了改造,有的气病交加而故,有的投河自尽,只剩下了罗成武。

罗成武读书不多,是个初小毕业生。六十年代那个一片红的时代,罗成武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罗成武运气好,只在郊区农村接受再教育。

在这种情形之下,罗成武已没有了家,只有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他只好扎根农村,直到七十年代后期,罗成武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才娶了一门亲,有了一个家,妻子是一个同他年龄相仿佛的寡妇,带有一男一女六岁和五岁的小孩,很符合罗成武的心愿。妻子贤良,尤其对罗成武关怀备至。夫唱妇随,夫妻俩一团和气。也正是有内贤助,才印证了和气生财之道。

八十年代的第五年,三河县升级为三河市。罗成武所在之地是市的一个区,区辖乡村。既然是郊区,就是以蔬菜为主,并且为市政的扩展提供土地。这样,便要发展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解决人多地少的吃饭问题。因此产生了印刷厂、酒厂等集体所有制、私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罗成武先在郊区印刷厂跑业务,推销印刷的练习本,张罗承印书刊业务,久而久之,学会了一套生意经。两年以后,一天,经妻子提醒:三河两岸酒坊林立。原来,经过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不满足于吃饱饭了,而要享受、要消费。吃饭,还要喝酒。妻子说,为什么不操起祖业大干一场呢?中共中央不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么?然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真是时来运转,就在这种决定性的时刻,罗成武得到了通知,国家退赔原先没收罗家的资产,归还给罗家的后代。

罗成武这才相信共产党动真格的,其决策符合国情民心。他毅然地辞去郊区印刷厂的工作,同妻子一道带领两个刚成年的孩子回到三河岸边,操起旧业,重振旗鼓。尽管他还未继承祖业之要领,全国已解放,公私合营,乃至资本家改造。但是他在幼年之时,泡过酒缸,浸染不少酒气,一点即通,造酒、酿酒不是什么难事。加之,退赔的丰厚财力,罗成武在林立的酒厂酒坊之中,后来居上。

罗成武有着一种纯朴的乡村的农民性格,坚忍不拔,扩大生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占领了一部分当地市场。正因为他的聪明加上他的勤劳,才有了他的发财致富和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罗成武略略地作了一下统计和估算,全国几乎每个县市都有酒厂,出产啤酒、白酒、葡萄酒;品种繁多,宛如牛毛,传统名酒和驰名酒就有四川“五粮液”、山西“汾酒”、江苏“双钩”、贵州“茅台”、湖北“稻花香”,还有“西凤”、“剑南春”、“郎酒”等等,不可胜数。他想,自己酿制的是什么酒,地方酒,拿不上桌子的“乡巴酒”。

严峻的事实摆在了面前,严峻的形式就在眼前。随着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几十元、几百元的名酒摆上了餐桌,谁还正眼瞧一眼“乡巴酒”。

经过类比,归纳,通过反复论证,罗成武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名牌酒生产。他脑瓜子一激灵,便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这是立秋后的一天,河岸的树叶已开始凋零,乡村的黄金季节已来临,秋收开始了。酿酒的作坊也忙碌起来。三河两岸昼夜灯火不熄,人们忙进忙出。漫步河堤夹道,瓶子“叮当”声相互交织,宛如一曲动听的打击乐。

罗家也不例外。罗成武将退还给他家的房屋经过一番改造,前一排临河的四间房子:一间作酿酒作坊,一间勾兑车间,一间总装车间,一间仓库。罗成武在总装车间里,坐地收购换破烂的商贩换来的各种酒瓶。然后,将酒瓶分类清洗。尤其在清洗之中,将各类酒瓶完好无损的商标保护起来,将破损了的商标一一补好。这种工作非常细致,是夫妻俩共同进行的,用他们的话说:是试制新的产品,必须严格把关,不能泄密。因此,连自家的儿女也不能让其染指,以防不测。

完好的商标酒瓶均为名酒的酒瓶,罗成武将他自酿的白酒装进去,封口缄好之后,便分门别类放到仓库里待售。尽管如此,他心里忐忑不安,恐怕什么环节出现了差错而带来厄运。

其实呢?罗成武有胆有识,一步一步地实现了自己的既定目标。

三河市郊是市区与乡村的结合部,十年来的飞速发展,这里的个体餐馆、商店连成一片。专为跑长途运输的司机、进城逛街的乡里人和出城到乡下办事的城里人服务。

罗成武选择了这片黄金地带推销他的试产品,很成功。因为他出手的产品均为这些个体户们托关系走后门才能弄到的“名酒”,并且罗老板的价格比批发价还要优惠百分之十。罗成武给他们带来了好财运,找罗成武要名酒的人很多。有一个叫麻四的经营烟酒副食品的个体户很不服气,原来,这片上百家的个体户的餐馆要酒都要找他麻四爷,商店里自然红火,招财进宝更不必说。如今插进了一个罗老板,店里冷清了,也无人喊他麻四爷。但是,他凭着机灵的脑袋,使劲的想,罗老板有许多不对劲的地方。他在他手里销到餐馆里的100瓶五粮液酒商标上做了暗记,半个月之后,100瓶做了暗记的五粮液酒又在罗老板的手中出台了,又流向了餐馆里。麻四爷证实了他的论断:罗老板复制名酒。

麻四爷在秋月高悬树梢头的夜晚,来到三河岸边。习习凉风掠过河水,在夜半之时,感到寒气逼人。麻四爷像狸猫一样,挨过一家一家的酒作坊。然后,贴近罗成武那一溜四间正叮叮当当响的制酒工厂,侧起耳朵听,寻着缝隙瞧。终于,他等三个小时之后,也是东方发白之时,罗成武开门出来方便之机,麻四爷似幽灵一般闪进了总装车间。罗成武吃了一惊,很快地镇定下来,说:

“麻四爷,好早哦,是给罗某带来好财运!”

麻四爷打哈哈,说:“罗老板好财运,有财喜,大家都沾沾光;好财道大家都走走嘛!”

罗成武知道麻四是狐狸进了鸡窝棚没安好心,于是,两个人心照不宣,订了君子协定:市郊区那片黄金地带再不必麻烦罗老板亲自销售“名牌”酒了,只管生产,每天由麻四爷来河边提货,批量销售,并且负责将空酒瓶回收。利润分红:二一添作五,谁也不吃亏。

一个秋季,罗成武的生意很红火,麻四爷也跟着火红,都发了一笔财。麻四爷虽然比罗老板年长11岁,但是没有罗成武稳重,在一次喝酒中,他说在三个月之内发财发到六位数。然而,又经不住同行的奉承,要他介绍致富发财之经验,他便说出了与罗老板的联手生意经一、二、三。当他说到第四点的时候,知道天机不可泄露。可是已经晚了。

麻四爷一再声明,要替他保密。不然,则不是他麻四爷的好朋友。

可是,任何公开场所没有人议论麻四爷和罗成武的生意经。事实上,三河两岸已成了复制各种名酒的生产基地。一个秋后,三河市面上难得看到自酿的散酒,各类名酒荟萃。

人们不得其解,而分管工业商业的副市长却笑眯了眼,说,还是放开好,各类名酒一放开,不就放开了市场么?原来为了喝好酒每天找副市长批条子的人不下百十人,够麻烦了。他说,现在解脱了。

罗成武得知三河市有这么一位笑眯眯眼睛的副市长,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这是入冬后的一个晴天,三河两岸的杨树、柳树叶子早已落光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枝杈。淡淡的阳光洒下来,才感觉了些许温暖;河水也显得瘦了些,慢慢地在浅浅的河床里游动。两岸的酒作坊闹的热气腾腾。

原来,罗成武在分管工商业的副市长的批示下,同意由市政府下文件,任命为三河市酒业公司总经理,管理三河两岸的酒肆作坊,负责生产和对外销售。副市长说,只要为三河市创造经济效益就是能人,就要大胆的起用,各级领导部门要支持协作罗成武的事业。这番宏论是在三河市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有市长保驾,罗成武有了一个好的环境,办事很顺利。

三河岸边矗立起了一座新的办公大楼,三河市酒业公司的牌子红光闪闪,在深冬的阳光下,耀人眼目。罗成武日理万机。他收罗了三河两岸百十来家酒厂作坊,这些众多的小老板们只管酿造,然后汇集到大老板罗总经理的总装车间,每公斤散酒40元。小老板们划算了一下,每公斤酒的的成本不超过两元,最小的作坊每天也能够酿酒100公斤,大酒厂一天能超过一吨,仔细一算账还是能发财。

各自拨拉自己的算盘,各自算自己的帐。罗总经理更发财,总装车间每天要接纳散酒六吨,出各类“名酒”6吨,批发价平均每公斤160元,除去各种费用和税收,每公斤80元,可牟利80元。

这笔帐越算越大。罗总经理就是一个大资本家。分管工商业的副市长在一次财政会上说,三河市还要再多出几个罗成武,他们市的经济更繁荣,财政收入就更多一些。仅就税收,酒业公司每月近1000万元。罗成武领导的一百多家酒厂、作坊,解决6000多人的就业问题,这6000多人还富得很哩!罗总经理在创业之初没有要国家一分钱的扶持,全是白手起家。他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谁再敢说罗成武是新生的资本家,谁就小心点!弄不好,说你“破坏经济体制改革”,说你污蔑毁谤“企业家”,谁敢惹火上身,找冤家对头?

罗成武成了气候。扩建了总装车间,雇请了保安,保卫着蒸蒸日上的酒业公司。他有事出门谈业务还带一两名保安做保镖,保护他的生命安全。

罗成武当了总经理,将麻四爷忘在一边。麻四看着罗老板发财,红了眼。于是,他用钱买了一个吴耐。这个吴耐因10年前在河岸边拦路抢劫,被判刑劳改,刚释放不久,无职业。麻四爷给他一千元钱:“吴耐,只要你将罗成武的总装车间点一把火,再奖你一万元。一千元钱先拿去做点火费。”

正是隆冬枯燥季节,三河岸边寒风猎猎。吴耐身披一件黄布大衣,怀抱5公升装的汽油塑料壶,手执一只汽体打火机,满嘴酒气,大咧咧地来到罗老板的制酒总装车间。守门的保安拦住说:“闲人免进。”

吴耐一手从怀里掏出汽油壶朝保安洒出汽油,一手摁燃汽体打火机,轰然一声,火焰冲天而起。保安着了火,顾不了门。吴耐抢步而进,一条火龙烧到酒池边。正在装瓶的几百名工人如同惊弓之鸟,四下逃窜。六吨白酒遇上火花,岂不成了火海?有人急忙报告到罗老板。

罗老板真不愧为将帅,临危不惧,嘴角只有一丝冷笑,下令将大门关上,不能放掉纵火犯吴耐。然后,一个报警电话到公安局。不一会,警车来了,吴耐束手就擒,就在他戴上手铐的那一刻,他绝望地说:“一池子白酒为什么点不燃?”罗老板上前一巴掌将他的嘴打歪:

“你他妈知道啥?酒,未装入瓶子里能叫酒么?”

吴耐翻了翻白眼,动了动嘴皮,想争辩,嘴被打歪,想说什么,没有说出来,被公安干警拖走,押进警车。

翌年初春的一天,在河边的沙滩头开公判大会,吴耐和麻四因蓄意纵火,均被判处无期徒刑。罗老板只遗憾的是,吴耐那天想说什么,没有说出来。他想:他要说什么呢?

十一

就在吴耐和麻四判刑后的第二天,三河市政府那位笑眯眯眼睛的副市长主持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主题是:以吴耐和麻四为例,谁再胆敢破坏三河市经济秩序,就从重从快处理。

从此,罗总经理名声大振,威风凛凛。他公然说,谁再胆敢动罗成武和他的酒业公司的一根毛,谁就吃官司,甚至吃枪弹。

这年春天,罗老板扩大再生产,在三河岸边破土动工兴建一座十层办公大楼,并在离办公大楼三公里处建造一座别墅,属罗总经理的住宅。购置一辆“奔驰”轿车,供他使用。于是,市民舆论哗然:讲气派,讲阔气,不是企业家的形象。

就在这一年,罗老板鸿运大开,南边传来消息: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三河市政府认为酒业公司对三河市贡献最大,年交税过亿元。酒业公司最有突出贡献的是罗老板。市政府决定,奖他一辆“奔驰”轿车、一座别墅。

谁还再敢说三道四,评价企业家的形象?

罗成武自认为遇上了好机遇,要赶大浪潮,放开胆量,迈开大步,再翻一番。他大刀阔斧,扩大酒业公司规模,设分厂,建车间。但是,企业大了,市场需要向外延伸。酒业公司的营业执照上的企业性质由集体变为国营,对外签订合同,才能有说服力。于是,他找到眯眯笑的副市长讲述了以上的道理。副市长说,这有何难办,由市政府下文:将公司改为国有企业。罗老板拿着市政府的批文到市工商局就登记了。他摇身一变就成了国有企业的总经理。并由笑咪咪的副市长从市财政局里拨100万元给酒业公司,算是国有资产投资吧。

罗成武有了一块国有企业招牌,更是踌躇满志,大闯天下。

十二

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罗成武带着秘书小姐来到南方参加全国商贸订货会。那里聚集了全国各地名优产品生产厂家商家,争相交易。罗老板凭着手头已有的多年积蓄,分别与各名牌酒生产厂家签订了不同数量的购销合同。标的金额达一亿元,先付款后提货。然后,就在大酒店召开供货会,将来自不同地方的资金短缺的商家召集起来,供给各类名贵酒,在签订销售合同上给予优惠条件:一、供酒的品种不限,数量不限;二、一律送货上门;三、第一批的货不付款,送第二批货时,结第一批的货款。

各商家得知罗成武预付一亿元的资金与名牌酒厂签订有购销合同,而用垫付资金供货让大家发财,真是从天上掉下馅饼,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纷纷与罗老板签订了销售合同。这种不担风险又发财的生意真正做得!只可惜忙坏了秘书小姐,从早到晚签章,弄得腰酸背痛,连吃饭睡觉都不安宁。她向罗成武提出建议:“老板,合同已签了一千份,标的金额超过了十亿,不能再签了。订单多了就无货可供应呀!”

罗成武早已笑逐颜开:“再签十个亿的合同,就打道回府,我好安排生产。”

这个春天,罗成武从南方带回二十亿元的销售合同回到了三河市,向那位笑眯眯的市长汇报了辉煌的成绩。这位咪咪笑的副市长正因为在三河市抓财政收入有政绩,已升为市委书记兼市长,更是春风得意。他很高兴的拍拍罗成武的肩说:“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

有咪咪笑市长的一句话,真让罗成武平步青云。就在这年的仲春时节,三河市政协换届之际,罗成武当选上了政协副主席。

罗成武有了政治地位,更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他如果不把经济收入上一个台阶,怎对得起咪咪笑的市长呢?

于是,他召集总公司下属的各分公司、分厂、总装厂、销售部门的头头脑脑开会,将二十亿销售合同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并下了一道死命令,要在一年内完成下达的生产指标,只能超,不能少。就这样,罗成武的事业如日中天。

十三

三河市酒业总公司上上下下也就忙碌起来了。

三河两岸的酒厂日夜加班加点生产,总装厂更是灯火辉煌。销售公司二十四小时调度各车辆将各类“名优酒”送往各地销售。一个季度下来,公司销售突破了六亿元,已达到了罗总经理的预期目标。就在这时,总装厂告急:用于白酒的包装供不上来,市郊的印刷厂被市工商局查封,说是非法印制他人注册的商标。

罗成武感到非常的震惊,谁吃了豹子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他立即向咪咪笑市长电话报告,说,工商局看他发财眼红,查封了他的下属企业印刷厂。市长说,你不要理睬他们,照常生产,他找工商局局长谈话。

罗成武有了市长的这句话,就带了两名保安开上“奔驰”轿车赶赴印刷厂。工商局的三名干部刚将印刷厂的大门封上,贴的封条浆糊未干。罗老板将手一挥,两名保安冲上前,一人摁倒一名工商干部,就拖上了轿车。罗总经理上前撕掉封条,说:

“你们胆大妄为,封厂门,破坏生产秩序。”

带队的经检队长看到眼前的变故,争辩说:“罗总经理,你不能这么做,我们是依法执行公务,印刷厂非法印制他人注册商标,是违法行为。”

罗成武不等他继续说话,就命令保安:“将他一并带走。带到该说话的地方去。”

保安将他们三人拷在一起,带到酒业公司办公大楼保安部,要他们写出深刻的检讨,才能放人。

再说,咪咪笑的市长将市工商局局长通知他到办公室,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训斥道:“你是工商局局长,应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为了搞活经济,借用一下外地的商标有什么错?任何事情都要灵活,要变通,如果我们要按法律条文死板硬套,那不是成了教条之义?你要为今天发生的事负全部的责任,敢封三河市国有企业的门,这还是新鲜事,连我这个市委书记、市长查封一家企业的门,也还要权衡再三哩!你回去考虑一下,是自己写出辞职书呢?还是由市委市政府直接宣布免去你的局长职务?我建议你还是写出辞职报告来,组织还可以考虑重新安排你的职务。”

就这样,市工商局局长刚查制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而换位了,换到了一个镇里,当了副镇长。那三名工商干部在三河市通报批评,通报的事由是:擅自封企业的门就是封三河市的经济腾飞。

罗成武在短兵相接的一场斗争中,取得了绝对性的阶段性的胜利。他有什么理由不再接再厉,大展宏图呢?

十四

罗成武自认为大发展的机遇再次来临,只要在三河市将税款交足了,不制造销售武器弹药,就不算是违法。就这样,三河两岸大小酒作坊所酿造白酒已满足不了他的总装车间生产线,市郊区的印刷厂日夜印刷仿冒各类名酒商标,玻璃器皿厂每天三班倒加劲生产各名酒酒瓶。就是各酒厂、作坊的生产量跟不上销售量。

在这种情形之下,罗成武决定,购买一批食用酒精勾兑白酒,以补充三河两岸各酒厂的生产不足。他划算了一下,一公斤食用酒精可勾兑一吨白酒,而一公斤食用酒精的价格仅10元,一千公斤白酒按名酒价格批发出去,平均一公斤值200元,那么一吨勾兑出的白酒就是20万元。天啦,这个暴利就是20万倍呀!罗成武硬是发了横财。用罗总经理的话说:马无野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罗老板已不计较后果了,他预料到他的这种经营法则早晚就要收场,只不过是刚开始,就不能缩手缩足。他的思维方式是:等到收场的那天,他的财富早已到腰包里了。罗成武真会计算!

十五

高墙里,一年四季更替季节。麻四和无耐在劳改农场服刑,已有四个年头了,日子一晃一晃过得真快,但对麻四爷来说,仿佛是四个世纪。他在监狱里系统地学习各类法律知识,始终认为自己是冤枉。因此,他和吴耐一天也没有停止申诉。

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核审,认为初审和二审法院量刑过重,这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纵火行为,量刑应从轻的原则。由此,分别改判麻四、吴耐三年、四年有期徒刑。

这是一个初冬的季节,三河两岸仍然是红日高照,河岸的柳树枝还泛着一片绿意。麻四和吴耐在河岸边很惬意,两人商量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两手空空,还是要图发展。

麻四和吴耐回来的消息有人报告到罗成武,他感到形势在变。于是,他对前来报告的人说,小小的爬爬虫,回来就回来呗,有什么大惊小怪,再敢闹事,就枪毙算了。

十六

时令已进入了严冬,南方的气候还是很温和,只不过清晨有霜降而已。罗成武一个晚上没有休息,他被一个接一个的退货单打昏了头。他连夜召集各路销售人员开紧急会议,反馈的各条信息只有一个:三河市销售到全国各地的酒有假冒名优酒之嫌,消费者在投诉。茅台酒厂、五粮液酒厂等酒厂正在调查,准备起诉侵权注册商标。所以,外地各经销商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少负连带责任,只好纷纷退货。现在退回2亿元的订单,还有退货近3亿元。罗成武当机立断:只要退货,一律退。他意识到了什么,要求手下的人在三河市封锁住退货的消息,只不过是瞒着咪咪笑的市长。

一夜未眠的罗总经理,刚八时正,就到了市委书记、市长的办公室。他说,他想到国外去考察一下白酒行业,邀请市长一同前往。咪咪笑的市长一年四季忙于政务,正想轻松一下,于是他笑着问:“到哪一个国家去呢?”罗老板说,到美国去吧,先一站到夏威夷,那里一年四季没有冬天。市长说,去就去吧。申请办出国护照的钱,由你罗总包了啊!

有市长的这句话,罗成武受宠若惊,哪有不包办出国护照申请之理呢?

十七

深冬里,河岸的寒风猎猎,吹得杨柳树枝直摆头,片片枯叶纷纷扬扬。罗成武坐着奔驰轿车,出入办公大楼和别墅之间,没有感觉到冬天的寒气,只是看到片片落叶,心里有一种凄凉之感。他加快办理好同市长出国考察的护照,再不想什么片片落叶,遥想着异国他乡的岛国风情,心里格外开朗。

正在这种好的心情下回到办公大楼的时候,他接到一个不幸的消息,邻近一个县的某个乡村的一户农家主办婚宴,饮了三河市酒业公司的白酒,出现中毒事故,已有三十人命赴黄泉,一百多人还在医院抢救之中。罗成武一阵昏眩。不过,没有一刻钟,他清醒过来,立即查问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当他得知是退回来的“名酒”改成散装白酒之时,误兑了工业酒精。

他感到大事已去。不如趁早出国“考察”吧,想将这一乱摊子事留给谁处理,谁就处理吧,已不是他的事了。他立即与市长接通电话,决定明日一早就上飞机。

十八

邻县县政府将酒精中毒事件一层层向上报告,终于惊动各级党政领导,纷纷作出批示:立即查明事实,严惩肇事者。省纪委组织公、检、法、工商行政、卫生、技术监督、质检等执法部门联合行动了,查明罪魁祸首是三河市酒业总公司。省公安厅来人督办。深夜里,河风似刀削一般,而罗成武的别墅里很温暖。市公安局向罗成武出示逮捕证时,罗成武还说,他与市长约好了,明天一早上飞机,出国考察哩,你们是不是弄错人了,要负责任。公安局的人说,市长不出国考察了,他被省纪委的领导请去谈话了。罗成武只好跟着公安干警走,临出门时,还高喊一声:“司机,备车。”公安干警给他戴上了手铐,说,“不用你备车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警车。请吧,罗总!”

罗成武还未来得及出国考察就走进了看守所,而且,还带上了那位咪咪笑的市长。

十九

次年的春天,河水早早地解冻了,杨柳树的叶子生发出了铜钱大的叶片,河风吹在人们的脸上暖融融。公判大会仍然是在一片沙洲上,这天,市里家家闭户,万巷皆空。人们都来听听中级人民法院是如何宣判罗成武死刑,陪审的还有三河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只不过没有昔日的那张咪咪笑的脸。

当宣判罗成武死刑时,罗成武的最后要求出人意料,他并非是想见见妻子和儿女们,而是他要见的是那年被判过刑的吴耐。法官只好通过广播:请吴耐来一下。

吴耐就在人群中间,是来看热闹,只是感到奇怪,法官为什么要召见他呢?未必是请他出庭作证么?他只好来到现场,当他得知是罗成武想见他时,他想:“罗老板怎么有这个下场呢?不是说,要我牢底坐穿吗!”

吴耐看到罗成武脚镣手铐时,没有了昔日的张狂。只是感觉到他很可怜,于是生出了一些怜悯之情,问:“罗老板,有什么事?”

罗成武说:“你还记得那一天我打你的一嘴巴吗?那一巴掌把你的嘴打歪了。当时,你想说话,就是没有说出来,我还想知道,你要说什么呢?你现在能告诉我吗?”

吴耐很坦然地一笑,说:“你真的要听吗?可是已经迟了。”

罗成武说:“不迟,我还没有死哩,就是要知道你当时要说一句什么,不然,我毙在河滩上,死不瞑目。”吴耐真觉得他太可怜了,想了想,说道:

“那时,我要告诉你,制售假酒不是正道,下场还不如我哩!”

罗成武沉思良久,抬起拷着的双手擦了擦眼睛,叹息:“被你一言说中,可惜,当时没有让你说出来;要让你说出来,也许没有今天······”

吴耐替他揩了揩眼泪,沉沉的说道:“你还是有今天的结局。在当时,我哪在你罗总经理的眼里呢?我说的话,你能听么?”

罗成武摇摇头,然后抬起头来看看天,春日的阳光和煦地洒在他的脸上。他重重地低下头来,凝视吴耐片刻,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那时,我哪里听得进真话哩,幸好后来没有要儿女们参与其中,我没给他们留下家业了。老吴,我想把酒厂交给你正当经营。”

吴耐淡然一笑:“还允许我叫你一声,罗总经理!你现在什么也没有,酒厂、别墅、轿车、银行帐户,还有你的生命,早在年前,被联合调查组查封了。听说要将公司、别墅、轿车拍卖抵债和民事赔偿,还不够哩!你一文不名,放心地走吧!我已经和麻四爷开办了三河大曲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地地道道的地方酒,创三河大曲品牌。今天不知道你要见我,要不,我带几两酒来,让你品一品!”

“是吗?”罗成武两眼“刷”地流下两行泪水!

相关文章关键词

《罗总经理的发迹史(1-19)》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