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正月初五接财神

正月初五接财神

2013-10-22 15:46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5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噼啪——”“噼啪——”一阵突如其来的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窗外燃放的鞭炮声响彻云霄,震天动地,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躺在床上迷迷糊糊、朦朦胧胧的我,抬头看了一眼桌上的台历,“呵,我明白了。”原来今天已经是正月初五,大家这是在迎接财神菩萨呢!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是春节中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到了正月初五的这天,老辈手里的人以为春节期间的一些禁忌和规矩都可以破除了。人们可以把家里的什么灶灰、垃圾呀统统清扫出门,谓之“泼污”。

正月初五也是“送穷”的日子。传说颛顼高辛时期,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后来穷子在正月三十这天死了,葬之宫中。自此以后,形成了正月晦日(正月三十)送穷子的活动。

后来大家认为“穷鬼有五,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穷与初五又相合,就把送穷的日子改为了正月初五。

在正月初五这天,家家户户早早起来,按照房屋从里间到外间的顺序打扫卫生,再依次燃放鞭炮,从屋内向屋外赶着放,寓意赶走家中“穷气”、“晦气”。

唐代诗人姚合在《晦日送穷三首》提到:“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老辈手里的人还相传,正月初五是财神菩萨的诞辰日,所以人们喜庆欢闹接财神。老底子的商家店铺大多在正月初一就拿下招牌,关门歇业。“财神到,买卖兴。”一直要到正月初五这天才正式开门营业,同时宴请伙计及买卖同人,共贺开市之喜,做老板的都希望接了财神“开门红”。

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反映了人们的诉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盛行于明、清、民国时代,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似乎更加发扬光大了。

据道教传说,正月初五为财神菩萨生日。财神菩萨专司主管东西南北中五路财源,“东路招财”、“西路进宝”、“南路利市”、“北路纳珍”、“中路玄坛”,财神菩萨由比干、财帛星君、关羽、范蠡、赵公明分别担任。

人们常把赵公明奉为“财神菩萨”,也有称之为赵公元帅的。赵公明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他听信申公豹的游说,跑下终南山管闲事,站在商纣一边对抗义师,不幸阵亡,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

沾光于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赵公元帅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祀奉的对象,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

据说这个赵公元帅性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牲,抑在前头迎接他。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都赶在子夜钟声敲响前,争先恐后地燃放烟花爆竹,而且要在声势上压倒其他人了。

正月初五的这天,人们为了争得发财先机,往往在正月初四的夜晚正月初五零时零分就开始接财神,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称之“抢路头”。

接财神要备好羊头和鲤鱼、糕点、瓜果、香烛等,焚香礼拜迎财神。用羊头作祭品取“吉祥”之意,鲤鱼取“有余”之意,深信财神降临,财富不尽。

清代顾禄《清嘉录》记载:“正月初五,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

春节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沉浸在新年的喜庆氛围里,过了正月初五,人们的生活秩序将逐渐回归到正常的日子,大家将奔向自己的岗位开始工作。

中国传统的年文化还有一次“正月十五闹元宵”高潮。过后,新年的韵味将渐渐地远去……

相关文章关键词

《正月初五接财神》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