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年的门槛边回望
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明澈的人。
——《阿甘正传》
当朱军大声数到倒计时“一”的时候,人们欢呼起来了。漆黑的夜里,风呼呼地刮着;寒冷的夜里,礼炮声声不断,烟花在空中就很灿烂,高高低低明明灭灭的舞蹈着。2011年的最后一夜,站在年的门槛边,实在是不想跨过去。又是岁月催人老的一个夜晚,时间的脚步如此匆忙,甚至来不及感慨,回望和记忆。
记得一首歌,叫《难忘今宵》,轻快温暖带些几丝的伤感。午夜里,坚持看电视跨过新年的人应该不多,我是其中的一个;安心的听着看着,偶尔在喧闹中注视窗帘缝隙的明与暗,不经意地就掉进了感觉的裂缝中,回到时光的某个断层。
不想总结,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去回顾,去展望,去思考,去体味。站在岁末这边,说淡定如初,似乎是虚假的;但是说坦然面对,那一定是真实的。一年的故事,一年的成熟,一年的阅历和见识,让我更加的爱上了用文字去书写每一次心情,每一个故事的方式。
人生也许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前进中得到或者遗忘的吧,再见了2011。忙碌的一年,焦虑的一年,压抑的一年,吃苦的一年;却也是成长的一年,成熟的一年,收获的一年,幸运的一年,感恩的一年!
一
如果把这一年划分为两半,那么前半年无一例外只是黑白两色,忙碌而压抑,麻木而无助。作为高三补习班的语文老师,作为女儿也参加高考的家长;因为忙碌,压力,紧张,无奈以及焦虑,我的世界除了女儿,学生,试卷,作文,成绩,其他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多少的印象。从一月份补课开始一直到六月五号,几个月备考的日子,酸甜苦辣,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不堪回首月明中”啊。
几乎所有身在高三的学生,家长,老师,包括学校,都有些战战兢兢地,如履薄冰。女儿的脸是我们家里的“晴雨表”,一切都要见“脸色”行事;学生的脸是所有补习部老师的“曲线图”,随着高低起伏的月考成绩就明朗润泽或者阴晴雨雪。日子漫长到盼望明天就是6月8号,日子又短暂到一节课的争抢,大家都在拼命。每当困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听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曾填满记忆;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在光头歌手的声嘶力竭里,负重前进,再前进,希腊神话里西西弗斯一般,周而复始地推石头上山,一刻也不敢松懈。
作为教师,常常会惶惑和力不从心,总是怕,怕误人子弟。两个班,200多个文科补习生,总希望他们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高考的现实是如此残酷,常常想,只要自己尽心尽力了,就会问心无愧。可是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一次次的比较和反省后,学生考差了,最伤心害怕的人倒是老师。我会面容仓皇,心力交瘁不断地问自己,到底是那里出了问题:讲解不到位,技巧没掌握,复习偏离了,态度不端正,还是没有做到努力再努力……
作为母亲,除了祈祷老天保佑外,惟有装做一座大山,宽厚而包容,深沉而稳健,把那么多的惶恐和无助深深的埋在心底,不露声色的,一如既往的摆着笑脸,宽慰着我夜夜看书做题到一点的女儿。女儿成绩一直都不错,大家的期望值更高。只有我们夫妻知道,有多少眼泪是偷偷地咽在肚子里的。帮她洗完头后,漂浮在水盆里厚厚地一层掉发,触目惊心;数学从140多分下降到120多分的时候,她回来抱着我哭,我甚至会坚强到一滴眼泪都不掉,只是安慰;几家大人带着孩子们去唱KTV放松的时候,爸爸们在沙发上睡得鼾声四起,一任音乐吵翻天;给学生讲题,会马上想到女儿做没做过这类的题型;给女儿讲题,马上就想起要给学生讲讲这个题型的分层步骤……
那些日子,亲情,爱情,友情,该升华的自然会升华,该让位的总是被挤在角落里,除了努力、拼搏和希望,也忘记了很多东西,比如温情、柔软和爱意的表达。
二
终于尘埃落定,学生的成绩喜人,女儿更是没有辜负所有的期望。岁月的馈赠验证着“天道酬勤”的古训。那是从内到外的放松和愉悦,2011年中间的这段时光是五彩斑斓的绚丽。搁浅的疲倦,升腾的温暖,一起奔腾而来。
去了新疆,在克拉玛依的一幢公寓里,享受了40多天的什么都可以不管不想的惬意和安闲。几乎看完了妹妹家书橱里所有的书,当然除了医学类,因为我看不懂。有时候开车去另外的一个城市看树看花看美丽的女人们,有时候就在一个边境的小镇淘衣裙镯子和围巾,更多时候被美丽的夜景陶醉着,被大块的羊肉包围着。聊天逛街、看大片、八卦时世、倒各家闲话,睡醒了再睡,日子幸福的就像花朵怒放。
接着去了北京,去了北戴河。昌黎城静如处子,煮熟的玉米香味飘散很远;山海关出乎人的想象,红绿的蹦蹦车满街游走;南戴河的夜晚,黑漆漆的烧烤摊前辣辣的烤鱿鱼;北戴河畔,芦苇丛丛,沙雕群群,阅卷静读的韩愈,抚琴沉吟的韩昌黎,似乎穿越时空,招手致意。田野里满是高粱和玉米的身影,茂盛的挺立着,呼啦啦的随风摆动。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总是被浓浓的温情包围,享受着宠溺和疼爱。
三
9月13号,火车经过太原,就接到出版社的电话,说是书已经拉到学校。一路上,沉浸在离开女儿和母亲的伤感中,冲淡了诸多的欣喜。接着,同事们,朋友们的电话短信接连不断,大家比我本人兴奋的多。收获的季节,金黄的色彩,喜讯一个个的到来,有点应接不暇,也有点心里没底。
最初的写作,都是教育论文,断断续续发表了不少;后来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陪着孩子学习,消磨时间。这些年自认为读了一些书,有了一些思考和想法,只是没有付诸于行动。四年前,学校为教师配备了笔记本,买了中国现代教育网站和高考资源网的专权,方便大家查找资料,上传教案课件和学习充电。真正的上网写作,也是源于中国现代教育网的一次“网校大赛”,学校要争“100强“,我作为“窗口”被推了出去。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不给学校丢脸,就认真的读,努力的写,历时三个月,拿到了全国第8名;奖金1000元,还有一个诺基亚手机。恰好是玉树地震发生时期,大家都响应号召捐赠了出去,还得到了捐赠的证书。
然后,就教育题材的东西,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思索,一点点的记录。博客门槛低,没有过多的限制和禁忌,写了有人看就会很快乐。坚持了几年,在教育网站有了固定的读者群体,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其间得到了很多师长、朋友、同事的鼓励,我努力的经营着,兢兢业业的写着。浅薄无用,名不符实,是最怕的结果。所以,除了努力,惟有努力,才不会辜负所有帮助我、支持我、提携我、鼓励我的人们。
一本书,20万字,选自写了四年多的博客。作为高中学生的辅助教材,出版社的审核很严格,很多篇章是不能上去的,于是几易己稿,也是运气好,也是大家偏爱,很快,书稿就通过了。学校花费5万,印刷了1500册,定价29元,配发给两届高一学生,按照比例还给了我百分之十的利润,得名得利的惶惑一直在心头缠绕。好在反响尚好,学生家长、同事朋友们高度的评价,让人心安了许多。
其中一定要提到的是《高三状态》这个中篇纪实散文。原计划写10万字,但最后以7万字匆匆告终,我一直耿耿于怀。当时正在看《人民文学》上连载的王小妮《上课记》系列。这个清瘦的女人,时任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平凡的外貌,谦逊的态度,笔耕不辍,没有锋芒;不有意制造气氛,哗众取宠;做妻子,做母亲,做诗人,做老师,都做得尽力尽心,并且成绩上佳;仿如一株开花的树,每段路都光华四溢,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喜爱的女作家之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我也想记载高三这个几近疯狂的、真实的状态,也想完成自己春风化雨,教书育人,启蒙和去昧的过程。写这些原生态的文字,花费了2年时间。其间我都是带着高三,一届应届班,一届补习班。前半段的记录,清晰有序,理性详实;后半段都是从二月份补课开始,近乎疯狂的状态下,什么都顾不上了,写作自然退次其后,所以有些仓促和慌乱,深为遗憾。曾经想过补救,但是没有状态,也是糊弄自己,糊弄读者,也就作罢。
冰心说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一个朋友说:好事总是不会忘记我。也是,因为这本书,加入了自治区作协;因为这本书,很多人认识了我,认可了我;因为这本书,得到了很多的赞誉和肯定;也因为这本书,更多的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崇拜。
四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站在年的门槛边回望,这一年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冬夜虽清冷,但有种温暖,却荡漾在心底,蔓延在掌心。此时此刻,百感交集,心中却有大段的独白,发出的声音就是“感恩”两个字。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我还是无法抑制住的要说出来。
感谢我的父母。二老身体健康,无病无灾,不连累孩子,不给孩子添麻烦,以自己的行动来疼爱、支持和鼓励,您们的快乐满足就是我前进的源泉。
感谢我亲爱的老公和女儿。你们的努力和上进,理解和包容,给予小家庭的甜蜜和温馨,夫妻的恩爱,母女的深情,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你们的爱永远是人间最优美、最动人的文章。
感谢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你们无言的关怀和细心的呵护,悲伤时的劝慰,喜悦时的分享,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温情和美妙,是我前行路上最闪亮的灯火。
感谢康玉玺校长,您力排众议,大力的支持,对我来说,是鞭策,更是唤醒。
感谢屈文?老师,您为我的书写了序言,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文学的道路上,您的谆谆教诲是鼓励,更是金玉良言。
感谢聂炎老师,一直以来,都是您帮我化解很多的疑惑,扶助我走过一个个艰难的历程。
感谢张佐堂老师,您转载我的文章并以“家乡小才女”的名义在纽约的华人社团中推广;连同我表哥在旧金山的华人社团的推广,是我不断写下去的信心。
感谢杨献平老师,作为散文大家,时时的关注和鼓励,使我在散文写作上明确了今后的方向。
特别要感谢的是赵炳鑫老师,您无私的帮助,不断的提携,理论上的引领,实践中的指导,期待的目光,甚至是严厉的批评,都是我走上一个个新台阶的坚强后盾,也是我前进路上的良师益友。
感谢李敏、冶好、袁晓丽、王萍、殷秋霞、王巧玲、姚润芳、刘敏等我的女朋友们,惟有我们在一起,才是半壁江山,女儿本色。当然,还有阳光、梦想、自由、爱与美、勇气、执著、独立……亲爱的,我为你们而骄傲!
感谢杨凤军老师,杨建虎老师,刘志鹏,林混,郭静以及不知名的朋友编发我的文章。
感谢2011年所有关注、关心、关怀我的朋友们,祝你们的生活幸福温润、诗意盈怀。
一脚跨过年的门槛,走进2012年。祝愿我们,所有的人,岁月静好,生活依旧!
2011年12月31日
附:
2011年作品总结
一、创作发表情况:
1、散文《站在四月的田埂上》载《固原日报》2011年3月23第12期;
2、散文《夜晚,在灯下拿起一本书》载《宁夏党校报》2011年3月20第2期;
3、散文《从几位女子的命运说开去》载《未来导报》2011年7月22第28期;
4、书评《穿越现实与虚无抵达灵魂深处》载《固原日报》2011年9月20日第37期;
5、书评《穿越现实与虚无抵达灵魂深处》载《宁夏党校报》2011年9月20日第7期;
6、书评《穿越现实与虚无抵达灵魂深处》载《学习时报——党校教育专刊》2011年12月12日第374期;
7、散文《镯子的记忆》载《六盘山》2011年第2期;
8、散文《秋风吹过老戏台》载《六盘山》2011年第5期;
9、散文《秋风吹过老戏台》载《原州》2011年第4期;
10、散文《无处过年》载《六盘人家》2011年第3期;
11、书评《春秋笔削身边事嬉笑怒骂真情怀》载《贺兰山》2011年第六期
二、著作情况:
1、2011年8月散文集《让心灵摇曳如风》(共54篇,共20万字)由宁夏教育出版社出版社——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正式出版发行1500册;
2、《窗前流水枕边》入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100家》一书;
三、论文获奖情况:
1、论文《身正则令行,敏行而讷言——班主任德育工作之我见》载《班主任》杂志社2011年第9期,获“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主题班团会课大赛”论文评比二等奖;
2、论文《2011宁夏高考语文试卷分析》载《考试报》第184期;
四、报道本人事迹的文章:
《寒门学子金榜题名,乐了》(冶好)《宁夏电视报——一周时报》12月23日第50期;
五、个人获奖情况及参加社会组织情况:
1、2011年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高中组一等奖;
2、2011年加入宁夏作家协会;
3、原州区五中优质课大赛高中文科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