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重庆
10月30日子夜25分时尚川航3U8984航班徐徐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我的心随着降落的航班沉静下来,望着机场的跑道灯光,我喃喃地对自己说:山城——重庆!我来了。
在睡意中乘着机场大巴来到下榻的两路口酒店,看窗外漆黑中沉睡的山城,心中油然是那么陌生、那么迷茫,盼望着黎明的到来。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把思考的时间留给明天早晨吧,在睡梦中忘却旅途的劳累。
也许是赶路,也许是兴奋,也许是习惯于早起,6点的两路口还有点朦胧,时差比我的家乡台州晚了一个小时,我按照计划好了的行程坐上了开往朝天门的公共汽车,开始了我的重庆一日游。
记忆中的重庆总离不开革命的字眼,这里曾经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起点城市,有着丰富的光荣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白公馆、渣滓洞等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去战胜、克服暂时的困难,去树立昂首阔步的勇气与决心,生活是美好的,劳动创造未来。
路途中天公不作美,零星下起小雨点来,可能是山区的原故吧,下着下着尽然雨停了,细细一想,这就是所谓的雾都吧,怪不得一路上阴沉沉的,不知不觉中目的地朝天门到了。
朝天门位于重庆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城门原题有“古渝雄关”四个大字,眼前的朝天门,曾是重庆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南宋(1127——1279)偏安临安后,时有钦差自长江经该城门传来圣旨,故得此名。据史料记载,1927年,重庆设市,为了扩大城市规模,解决街道狭窄和交通拥挤问题,重庆开始进行近代市政建设,其内容主要是扩建码头和拓宽道路,包括城墙、门楼和房屋在内的旧建筑,被成批拆除,原有城市格局变化加速,朝天门因其交通上的重要性,首当其冲,成为在这一轮大拆大建中,第一个被拆毁的城门。至此之后,至少有550多年历史的古代重庆城的象征———朝天门城楼,就从人间消失了,甚至连城门照片也没留下一张。颇为可惜。朝天门襟带两江,江面广阔,百舸争流;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放眼朝天门广场,人行石阶沿山而上,气势极为雄伟。朝天门左侧嘉陵江纳细流汇小川,纵流1119千米,于此注入长江。站在广场上,可以看到两江交汇,黄色的长江水与碧绿的嘉陵江水在交汇处泾渭分明,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漩涡滚滚,清浊分明,形成“夹马水”风景,其势如野马分鬃,十分壮观。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右侧长江容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成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重庆的繁荣昌盛,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表现在这水上门户——朝天门。它犹如明珠镶嵌在这山城,已经成为重庆的城市象征与地标。
重庆公路“零公里”点标志将设在朝天门广场。“零公里”是一个国家或城市干线公路的起点,也是一个城市中心点的象征。中国“零公里”标志已经确定在天安门广场中轴线的中间位置,而上海则将零公里设在了人民广场。
朝天门是两江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同时重庆最大的综合交易市场-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也在这里。江面樯帆林立,舟楫穿梭,江边码头密布,人行如蚁。门外沿两边江岸有不少街巷,虽以棚户、吊脚楼居多,可也热闹成市,商业繁盛,门内则街巷棋布,交通四达。所以直到今天,这一带仍是城内最繁华的商业批发零售区。自古都是十分的热闹。朝天门广场就修建在码头的上面,远看朝天门广场就象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十分的气势磅礴。朝天门早已不只是一个码头,平日里很多市民来这里游玩,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商贩到此叫卖。广场旁边有一个缆车道,市民可以乘坐缆车到下面的码头。
说到码头,不得不提万吨级超五星级游轮“维多利亚—凯珍”号,此超五星级游轮于2009年9月6日在朝天门码头下水试航。据了解这艘斥资1亿元人民币建造的游轮长近140米、总吨位超过万吨、总统套房比五星级酒店还贵,堪称是国内内河中最长、最大、最豪华的游轮。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不得不匆匆忙忙离开这美丽壮观的朝天门,去领略沙坪坝的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
这时候刚刚过10点,这金蓉正街的人就貌似约好了的,从四面八方跑过来,我想他们不光是为了品尝“张飞牛肉”!和我一样是慕名而来,看来古镇磁器口声名远播,人们不远万里尽想一睹芳容,不留遗憾。
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磁器口码头昨日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1997年,重庆新发行的一套《最后的回忆》地方磁卡,与解放碑、通远门、临江门并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码头,有“小重庆”之称。
这时又沥沥地下起雨又来了,我赶紧躲到一家刻章店屋檐下避起雨来,店主是一个年轻的操重庆口音的妹子,端详在门口等宾客的光顾,我见她闲着,与她咸喧了刻章生意,顺便也挑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印章,让阿妹给我加工起来,带回去做个纪念,不枉此次重庆之行。
磁器口古镇在喧哗中迎来夕阳,我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开始了云南昭通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