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千年书香

千年书香

2013-10-01 20:02 作者:陌上草民 阅读量:40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想不到,真的想不到,在青州一中这所现代化的学校里还有这样一处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建筑群------松林书院。

那天到了青州,还未进青州一中,青州一中的王校长开口便向我们介绍起了松林书院。他讲解时神采奕奕,自豪感十足。我们知道,他这不是炫耀,而是主人向来客展示自家最值得称道的物件时的那种迫切,这也是一种好客的方式吧。

松林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因宋代名相王曾就读于此而闻名,当时此地因有“卑枝四出,高不倍寻”的二松对植而名为“矮松园”。后一度被占为寺庙,明成化二年青州知府李昂将宋朝十三位有惠政的青州知府(其中包括王曾、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的纪念祠“名宦祠”迁入此地,加以扩建,檄属邑子弟受教育于此,并命名为“松林书院”。后张居正废天下书院,此亦被毁,至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重建,于清末改为中学堂,后演变为现在的青州一中,成为有名的“校中校”,也是我国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书院之一。这儿仅明清两代就培养出状元两人,进士七十二人。

进入青州一中古色古香的大门,前行数步,过了体育馆右视,一座古老的院落便展现在眼前。白墙灰瓦的院墙,歇山飞檐的房顶,铜枝铁干的古柏在阳光下与蓝天相映成趣,给人以清爽雅淡之感。这组建筑三进院落,平直端方,经纬分明,有着中国古代建筑稳定和谐的传统特点。不说别的,单看看那些栗黑、墨绿色廊柱间的楹联和匾额,便使人感觉到那汩汩流淌着的文化气息。

站在幽静的院落里,抚着斑驳的柱石,抬望眼,透过古树枯藤的缝隙,越过飞檐上的仙人走兽,可以看见四角上缤纷的现代建筑;屏息静听,在古木虬枝和翠竹衰草的瑟瑟声中可以听见远处马路上车流的喧嚣和近处学生们的朗朗书声。静心凝思,仿佛感觉到今古时光在此碰撞。

一千多年前,王曾来了,在几株矮松掩映下的读书台上翻开了他书卷的首页,他想不到,他这一翻竟翻越了一千多年,两个状元在他的书卷中走了出来,七十二个进士在他的书卷中走了出来,连欧阳修、范仲淹也在他的书香里徘徊吟唱过。而现在他撒播的书香竟也发展成为一处现代化的学校,几千学生在他的书香笼罩下修才储能。有人说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可在这儿,千变万变,这悠悠书香未被时空阻断而得以绵延千年,且愈久弥笃,历久弥盛。想到这,恰如听到古代青衿学子们的吟诵声在廊柱间回荡。墙内是古代学子的吟诵之声,墙外是现代学生的朗朗书声,这不就是中华文明的传承之声吗。

随行的同事感叹道,做为教育工作者,每天清晨在这儿转一圈,能干不好教育吗?是啊,在这千年书香的熏陶下,做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能再想些什么呢?

陪同我们参观的王校长说,松林书院鼎盛之时规模要比这大的多,遗憾的是只留下这些。可我想,对我们来说,能有这次超越千年的文化体验已是遗憾中的幸事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千年书香》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