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小店的早晨

小店的早晨

2013-10-24 05:04 作者:千山百合 阅读量:28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这是一家远离闹市的乡村小饭店。背后不远,是一个住了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前面隔了一条公路,是一家较大的电力单位,四周砌了两米高的院墙。院墙上,长满了一米多长的迎春藤。一到春天,迎春花开放的时候,靠近公路的那带院墙,就成了一条金色的彩绸。

小店就座落在村庄与发电单位中间,是一排有着十五个门面的的平房,归单位所有。平房进深很深,大概十一、二米,宽五米,分成大小不一的四段。屋顶上,有一个小小的阁楼,可以住人,也可以放东西。前面用一堵墙隔成一个门面,十五六平方的样子,中间有一条窄窄的走廊将剩余的部分隔成左右两个小房,可以睡人,也可以做仓库,放置杂物,后面是一条一米来宽的走廊,走廊过去,又有一间小房,可做厨房,也可做仓库。

这十五个门面,经营的内容不一。有小卖店,有缝纫店,有麻将馆,有卖农用品如化肥、农药的,有理发店,有农村服务站。这家小饭店,就位于一家小卖店与农村服务站之间。位置正中,独家经营,没有竞争对手,所以生意也算红火。

开这饭店的,是一对三十来岁的年轻的夫妇,带着一个正上四年级的女儿。男主人平头大脸,身材高大,下巴上有一圈黑黑的络腮胡子,不过,为了生意起见,平时总是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皮肤也算白净,眉毛也较浓,鼻梁挺直。只是一双细细的眼睛,看起来总像没睡醒一样,睁不很大,与他宽宽的脸面不大相称;女主人刚好相反,个子小巧玲珑,脸相也四方端正,大眼睛,双眼皮,一头不长也不短的头发,用根发筋在脑后扎成松松的一个马尾,胸前总是穿着一条围裙,有时是红色,有时是蓝色,与男主人相比起来,既显得朝气活泼,也显得干净利索。

他们那个正上四年级的九岁的女儿,名叫双双,长得像她的妈妈,一点也不像她的爸爸。每天早上六点,夫妻俩忙完一个阶段,就准时去到位于中间的房里,叫醒孩子,起来上学。当孩子跟着父亲或是母亲,睡眼惺松地走出房间,漱过口,涮了牙,洗过手脸,背上小小的书包,来到自家卖吃食的地方,母亲就给她用小袋装上几个小肉包子,或是两个盐水茶叶鸡蛋,或是吃上一碗自家的稀饭拌馒头,或是下一碗地道的猪肉米粉,一边吃,一边等车。有时车走的急,就拿了馒头包子,或是用个一次性碗筷,端起来就去赶车,将没吃完的部分放在车上解决。

孩子上学去了,这时候,天就亮了,生意也就渐渐来了。

平时,做丈夫的总是在厨房忙活,剁肉馅,揉面团,蒸馒头,做包子,炸油条,不时给妻子提来一桶清水,或是端来一笼馒头,或是提出一篮油条,给妻子打下手。而妻子则在前厅走廊的炉灶边上,兼顾着几个大小不一的炉灶,应着客人的要求,下米粉,下面条,煮饺子,乘稀饭,拿馒头,舀茶叶蛋,像一只飞来飞去的鸟,虽忙碌但毫不慌乱。

不下雨的时候,平时餐厅里只摆放两张圆桌,还有两张,就摆在外面的空地上,既腾出屋里的空间,也为着客人就餐方便。客厅里,靠里墙的地方,用一张小小的北京桌,置了一台29英寸的彩色电视,供客人边吃边看。顺着电视下来,是两张圆圆的餐桌,这些餐桌也许因为年深日久,每张桌上都有些大小不一的迹痕,或是火烫的,或是油浸的,或是人划的,像一张饱经沧桑的脸。每张桌上,都放有酱醋辣椒酸菜等佐餐调料。另外还有一小卷纸巾,供客人餐毕后用。左边不远,是一条小小的走廊,供人进出,走廊靠墙的边上,放了一台饮水机,一个小食品柜。食品柜上,放着一摞白色的塑料荼杯,一包本地产的高山绿茶,供人随时取用。紧挨着食品柜的,是一台容声牌绿色环保冰箱。冰箱里放着各种时蔬鱼肉,随时备用。冰箱对面的墙角,则放着一台柜式空调,空调用一个果绿印花的布套罩了,再在空调顶上,放了一个白色的长劲玻璃花瓶,插了一束从野地里采来的金色的菊花,散发着幽幽的花香。

最先来到的,是那些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有的家中人少,不想麻烦,就在外面吃完了事,或是买上几个馒头包子,带回家中,大家一块消费。再就是那些被人请去摘桔子的人们。一年一度,桔子熟了,农人们赶早,去挣那五十元一天的工资。因为摘桔子是季节活,过了这个时候,钱就不那么好挣,所以人人早起,个个争先。还有就是那些卖菜的人们,这儿离街上有些远,勤劳的菜农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打理好两大篮新鲜的蔬菜,从家挑到这里,吃点东西,歇一歇气。等到第一趟孩子们上学的车走后,第二趟来了,车上人不多,就挑了蔬菜,颤颤悠悠,将两篮蔬菜在售票员的帮助下,拎上了车,然后随了车子,一路飞奔,赶早卖菜去了。

还有一些赶早的,是那些过路的司机。不论本地的,外地的,开了一夜的车,人也疲惫了,肚也饥饿了,路过此地,见到小店,正好下来洗一把脸,吃点东西,喝两杯茶水。等到吃饱喝足,不赶时间的话,还可以找个凳子,坐在一边,慢慢悠悠,一边抽烟,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与女主人搭讪。烟抽完了,然后心满意足,走上车去,开了车子,继续赶路。

司机走后,那些赶早上工的农人,也出场了。他们或是蹬了三轮,或是骑了摩托,或是开了货的。风驰电挚,飞奔而来。到了小店,车速减慢,因为都是熟客,店主热情地招呼着他们,他们也照样按了各自的口味,吃点东西,赶去上工。

最后来到的,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他们家境还算富裕,或是有着自己的退休工资。他们早晨出来晨练,或是散步,或是打拳,或是练上一路太级八卦。然后来到小店,反正不赶时间,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和旁边的同仁天上地下,国内国外,海阔天空地闲扯一阵,吃完以后,又三三五五,慢慢悠悠地踱了回去。那些老太,多是带了孙子,来吃早餐。因为这儿的早餐总比自家的丰富,想吃什么,总有选择的余地。她们多是给孙子买点稀饭包子,或是下点猪肉饺子,一边和旁边的老太说着自家孩子的短长,一边喂着孙子吃饭。

九点左右,等到这批带孙子的老太走后,太阳升得老高,小店的早餐差不多结束。这时,夫妇俩稍有空闲,留下妻子一人看店,收拾早餐后满屋的狼籍。丈夫则按照习惯,拿了一个装过大米的蛇皮袋,骑了摩托,去到街上,买回下一轮需要的饭菜。

一会,女主人收拾完屋子,丈夫还没回来。这时,她走到那个放有野菊花的柜式空调边上,取过那个装有野菊花的白色长劲玻璃瓶,凑近鼻尖,闻了又闻,而那幽幽的野菊花的芬芳,此时,正在这小小的饭店里面,四处飘荡。

相关文章关键词

《小店的早晨》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