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 句号 回家
1圆
大约刚记事,夏天的晚饭后,一家人坐在门口的大槐树下吹风。仰望着浩瀚的苍穹问母亲,天离我们有多高,是什么样的?母亲总是一边摇着大蒲扇,一边哄着我:天高的永远也够不着,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渺小的一粒尘。我似懂非懂,睁着迷茫的大眼睛,总想看到天的那一边。
上学之后,知道了,天外有天,天外的世界叫做宇宙,星系辽阔浩淼无边。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而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银河系八大行星中的一颗,每一颗行星都围绕太阳画着圆圈,同时地球还在自转。每当我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的时候,我都在想,即便我一动不动,我也在和地球一起,绕着太阳转,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行星运动的轨迹多么的奇妙,那些大大小小的圆圈,就像是水中的涟漪,美丽而神奇。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叫做毕达哥拉斯,他曾说过:一切立体的图形,最美的是圆球,一切平面的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小时候没有布娃娃,女孩子喜欢沙包和皮筋,弟弟则喜欢玻璃弹珠,那些花花绿绿的玻璃弹珠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我喜欢对着太阳,仔细观察弹珠里面的花纹,姹紫嫣红的,形如花瓣,可是那些花瓣是如何进去的呢。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又不好意思问大人,在多次细致观察无果的情况下,决定破釜沉舟一探究竟,瞒着弟弟,偷偷把一颗红色的玻璃弹珠砸碎,可是瞬间发现,那些花瓣是和玻璃融为一体的。从那之后,红色的弹珠就少了一颗,不过弟弟并没有因此而不让我玩儿,但是我自己为此自责了很久。
中学有一门课叫做几何。老师让同学们买圆规,说下一节课学习“圆的知识”。在那之前,我也画过圆,却不知道有一种学习用具叫做“圆规”,只知道那一分两分和五分的硬币,就是最圆的东西了。把一枚硬币放在适当的位置,左手按住,右手用铅笔沿着硬币的边缘,细细的描,画出来就是一个圆,只是这个圆,没有圆心。我画了很多没有圆心的圆,把它们组成了一朵花,用蜡笔染上颜色,点上花蕊和绿叶,自得其乐。
我国的传统文化里就有“天圆地方”一说,认为“圆”有团圆和美之意。福建的土楼群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土楼有圆有方,我更喜欢圆形的土楼,这样的建筑结构最稳定且安全,易于防守。至今,土楼已经经历了五六百年的历史风云,那些聚族而居的人们,一代又一代的生活在土楼里,任凭风吹浪打,土楼岿然不动,傲视高楼大厦,我自独树一帜,颇有些英雄气概。不知那些动辄倒塌的所谓的现代化钢筋建筑,在土楼面前可有愧色?土楼若倒塌,不过是泥土重新回归大自然,不存在建筑垃圾,而那些百万千万建成的楼宇桥梁,一旦坍塌,只会露出狰狞的真面目,二次清理和使用更需颇费周折。
据说学桥梁的人必须要亲眼目睹1400年历史的圆弧拱形赵州桥,那么,学建筑的人,是不是也要亲自去看一看土楼。一座建筑的生命史,除了记载历史和文化,还有很多值得现代人深思的问题,例如,百年不倒的秘笈,千年屹立的风骨,万古留芳的魂魄,这些颇具内涵的意义,才是建筑的实质。
做人和做建筑是一样的,外表的浮华,很快就会随风而散,内在的底蕴才是返璞归真的永恒抵达。
2句号
人的一生犹如一个句号,从起点到终点,画完了,这一生也就结束了。句号就是人生的轨迹,只是画的是否圆满,要视自己修行的深浅。
句号,就是一个圆。只不过,这个圆,看不到圆心,大小不一,起点和终点各自不同罢了。人类胚胎最初的孕育依附于子宫,试管婴儿是特例,体外受精成功之后,胚胎依旧在子宫孕育,子宫是我们最初的房子,小小的,圆圆的,安全而又温暖。没有人知道,子宫里的生命在出生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贫穷或者富裕,美丽或者丑陋,健康或者先天性疾病,这都由不得自己决定,也许你所有的命运,在你还是一个胚胎的时候就已经注定。十月怀胎之后,一个小生命脱离最初的房子,以啼哭的方式报到,以个体的形式跋涉于人生的旅途。
从母性的角度体味孕育的艰辛和喜悦,我经常惊异于生命的奇妙和顽强。短短的40周,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诞生了,他(她)具备了成人所拥有的一切器官,并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强壮。会笑了,会走了,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了,有了自己的主观愿望,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独立于世,处处彰显着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与人同的鲜明个性。当他(她)3岁的时候,顽皮可爱,闯祸大王,而当他(她)30岁的时候,独当一面,个人价值体系独具特色,肩负企业成长和家庭命脉以及个人发展的重任,尽情挥洒着青春,书写着那个看不见的句号。有一天,他(她)老去,在生命的尽头,回首往事,也许看得见那个句号的起点,就在前面,一伸手就够得到,你用尽最后的气力,把它画完。或美丽,或丰盈,或有沟壑,或有高山,或是润泽的珠贝,或是流离的散沙,都在那个句号里,一一呈现,像个万花筒,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真实而残酷,凄美又绝伦。
起点就是终点,轮回就是无数次的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
我还记得一次在医院,见到一个因为严重静脉曲张而面临截肢的病人,她无言的哭泣,抚摸着自己的左腿,还有什么比活生生的面对自己肢体的离去更痛苦的事情。还有一个女孩子,因为被男朋友抛弃,喝了安眠药,送来医院抢救过来之后,目光呆滞,不语不言,她的母亲寸步不离,好言相劝。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婚后一直很宠他的妻子,可是妻子一直不孕,治疗多年之后终于怀了双胞胎,同学对妻子更是娇宠有加,因为妊高症,在预产期前一个多月就住进医院,就在同学走出病房打饭的十几分钟,他的妻子突然七窍流血,倒地身亡,腹中没有出生的双胞胎儿女也没能抢救过来,这个句号,画的太过匆匆。
人生之路,几乎没有坦途,勇于承担和接受,勇于面对和放下,有失有得,如何取舍只存乎一心,心存善念,生命处处皆为善,眼见的美好总是很容易消逝,心底的美好才是藏在深山的璞玉。一切违背本心的做法都不会有团圆美意。以自然之心处事为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感谢那些为你设置路障的人,是他们教会了你规避风险。感谢那些在背后说你坏话的人,是他们让你倍加珍惜友情。感谢那些向你微笑的人,是他们让你心有春天。感谢父母,给了你与众不同的生命。感谢老师,以知识启发你的智慧。感谢一棵树,给你绿荫,感谢一朵花,让你在在点点微香里启程。感谢蓝天,感谢大海,感谢一切存在,而我,始终与你们同在。
认真书写小小的句号,认真过好自己的一生。有一天,当我不在,我的句号还在,一直在,那么小,那么美,透着生命最初的微笑。
3回家
中学时,开始住校。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的铃声一响,校园里就会响起那首萨克斯名曲《回家》。第一次听的时候,忍不住放慢脚步,那些舒缓的音符让我突然安静下来。在悠扬宁静的萨克斯曲风里,一如回到了田园般,牧歌悠扬,乡野的气息,母亲的味道,我踏着傍晚的霞光,回家。
很多年,我最喜欢的音乐一直只此一首《回家》。那时候举家已经搬迁,只有我一个人留在学校继续就读,那个新家离我所就读的学校3000公里,突然之间我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虽然姨妈待我如亲生,然而在无数次听到《回家》的时候,我还是想回到自己的家。
家,应该是中国汉字里最温馨最润泽的字。家不是宽敞的别墅,不是高档的轿车,不是华贵的家具,不是价值连城的珠宝首饰,不是奢侈的锦衣玉食,这些外在的拥有只能填满外在的形式,而家的内涵,那是在你有回家的念头的时候,在心底里闪现的温暖----回家了。家里有一双牵挂的眼睛,为你点亮回家的灯。一双素朴的手,为你递上一杯清凉。一个敞开的怀抱,等待你一次次启程和归航。一碗亲手做的素面,一个会意的笑,你的富有无人可敌。
有了真正的家,才有真正的爱。家在哪里,爱就在哪里。爱在哪里,哪里才是真正的家。有家有爱的一生,该是多么完美的旅程。
十年前,奶奶因为突发性脑溢血,在一个凌晨突然离世。爷爷当时患老年痴呆,失去老伴儿的日子里,不吃不喝,只是用浑浊而呆滞的眼神凝视大门,似乎在期待熟悉的身影突然推门而入,手里拎着他喜欢吃的王记卤鸡腿,或者城隍庙刚刚烤出来的枣泥蛋糕。然而,那个身影再也没有出现。三个月后,也是在一个清晨,爷爷睡得如此安稳,以至于家里所有的人都没能将他唤醒。他们的墓地在一片蓊郁的云杉林里,经常有喜鹊在枝上欢歌,那是他们的新家,是永远的归宿。墓碑上有他俩年轻时候的黑白照片,爷爷挺拔俊朗,奶奶娇俏可人,每个人都面带笑意,生活的重担和沧桑,被他们踩在脚下。他们一生不曾吵过架,一个人发脾气,另一个人只是微笑倾听。养育六个子女,有两个已经永远的陪伴他们,三叔和姑妈的墓碑,就在不远处,清明那日,一家人去扫墓,喜鹊依旧叫个不停。
上个月,母亲又提出要提前买墓地,这次,我答应了。那天带着母亲,在弟弟妹妹的陪同下去了凤凰山公墓,父母百年后的墓园离爷爷奶奶的墓地不远,选好地方之后,凝视良久,心微微痛,这就是父母百年之后的家,有一天,操劳辛苦一生的父母,将在这里安度年日,清寂而又悠然。母亲不说话,绕着碑石转了一圈就走了。下山的时候,陪着母亲捡拾树坑里的羊粪蛋,天下着毛毛细雨,听母亲说着我们小时候的趣事,就像回到了许多年前,父亲外出工作,母亲总是一个人带我们回家。提着满满一袋子羊粪蛋,欢快的心,一如童年。
生命的长度无法预知,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活在当下,珍惜拥有,善待每一个人,当有一天,我们的生命戛然而止,要微笑着和所有人说再见。因为,所有人都会在另一个世界再一次相见,那个世界,属于所有人,对所有人平等。天堂的大门,无需门票。所有人在进入那一扇门的时候,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