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戏说收藏

戏说收藏

2013-10-22 02:46 作者:杏花春雨 阅读量:30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国人对收藏的热衷,由来已久。古代帝王大都酷爱收藏天下珍奇。唐太宗酷爱书法,尤其喜爱王羲之的字。收藏了《兰亭序》真迹,爱不释手,死后也把它带入乾陵。乾隆帝也爱书画,“三希堂”,乾隆皇帝藏书之所。当年,乾隆获得晋代书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伯远帖》,乐不可支,藏于一室,命名为“三希堂”。希,即稀字,稀世之宝也。

古代达官显贵、富商大贾也爱收藏。明朝末年,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再如《红楼梦》中的贾府,收藏可谓包罗万象。单看看秦可卿房中的收藏,就可见一斑了。

---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宝玉便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绿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

时至今天,收藏之盛,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可谓全民收藏,无所不藏。如果说古人的收藏是对艺术的钟爱,或者追求某种风雅。那么今人的收藏,有的却纯粹是待价而沽的炒作了。

且不说从古至今的大师的字画,也不说有几千年或几百年历史的青铜玉器,只说凡有上百年历史的旧物都可收藏---什么锅碗瓢盆,什么镜台床桌椅,什么米柜衣架,什么马桶尿壶……祖上实在没有,又有收藏之癖的,怎么办?简单,找石头啊!---到长江黄河边找,到大漠高原上找,最好到月球火星上找。你别小看这些不入法眼的收藏,那有几百年历史的黄花梨米柜、马桶少说也几十万元啊,要是慈禧用过的马桶,乾隆尿过的尿壶,那简直是无价之宝了。那好品相的石头也几十万,上百万不等。哪要读书种田做工,只要找到一块好石头就够吃用一辈子了。当然了,再过几十年,恐怕还不止这个价呢。

更有甚者,富商大贾收藏大蒜、绿豆。以至大蒜、绿豆卖到十几快钱一斤。一时间,“算(蒜)你狠”,“逗(豆)你玩”成了百姓口中调侃的话语。他们还收藏名贵木材,把它们从几万一吨炒到几十万一吨。这倒无关百姓痛痒。

那些暴富的一族,你们知道吗,古代帝王还收藏美女呢,汉武帝不是“金屋藏娇”吗,哪一个帝王也后宫佳丽三千啊。不知当下的富商大贾敢不敢收藏美女?我想是敢的,赖长清不是有“红楼”吗,北京不也有“天上人间”吗?当然了,它们只是昙花一现罢了。但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天下美女恐怕被那些黑心的富商大贾收藏殆尽矣,我辈草根只怕只有在画中见到美女了!

人们常说:乱世炒黄金,盛世藏古董。从当下人们热衷收藏,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几十年,国力的强盛,人民的富足。但那种毫无艺术品味的收藏,或只是为了待价而沽的囤积居奇恐怕是当今收藏的怪胎吧。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戏说收藏》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