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的战争,人类的哀歌
有感世界历史与世界诗歌----题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希特勒为了实施他的“为德意志民族争取生存空间”的战略计划,一面大肆对波兰施放和平烟幕弹,一面制造“罐头货“闹剧,自编自导地为战争寻找借口,派遣大批的间谍,乔装成商贾、文化人士、记者、工程技术人员、牧师等,潜入波兰境内,把波兰方方面面的情况,搞得一清二楚。终于在1939年9月1日凌晨,撕毁了《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出动数千架飞机及上万门大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进攻波兰,波兰全国陷入一片慌乱之中。由于准备充分,又由于波兰当局疏于防备,仅仅一周时间,德军的闪电行动便奏效了,波兰全境失陷,国家灭亡。
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在希特勒的眼中,犹太人和斯拉夫人都是劣等民族,他们根本无权活在世上。而斯拉夫人中的一部分人,给德国主子做奴隶、耕耕地、开开矿,也许还有点用处,而东方几个大城市,像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华沙等,必须永远从地球上消失掉。
面对德国统治下的几百万犹太人,特别是将近250万的波兰犹太人,刚开始法西斯只懂得一点:在修筑向东通往俄国的道路的工程中,使几百万犹太人劳累致死,得费不少时间。因此,早在这些不幸的人们累死之前---大多数人还根本没有被叫去劳动---希特勒和秘密警察头子希姆莱便决定采用更迅捷的办法来处理他们。
纳粹德国设立的30多个集中营全部是死亡营,好几百万囚徒在这里挨饿受刑,最后死在这里。其中最大的也最有名的集中营名叫奥斯威辛集中营,也叫灭绝营,它有四个大毒气室和附设的火葬场,处死和焚化的能力远比其它的集中营高。
送往毒气室去的死难者都是被“挑选”出来的。之所以要挑选,是由于并不是所有囚犯都要消灭---至少不是立即消灭,因为要把其中一些人送到伊.格.法本化学厂,和克虏伯工厂去做工,直到他们耗尽了精力,够上“最后解决”的条件时为止。
“挑选”哪些犹太人去劳动,哪些犹太人立即用毒气熏死的工作,是在被害人一下火车,就在铁路的岔道上进行的。他们被锁在货车里,既没有饭吃又没有水喝,有的长达一星期---因为许多人是从法国、荷兰、希腊那样遥远的地方运来的。虽然出现了夫妻、子女被强行拆散的悲惨情景,但是正如幸存的人所说,他们谁也想不到自己将落到怎样的下场。事实上有些人还拿到印有注着“瓦尔德湖”字样的美丽的风景明信片,要他们签上字寄给亲人。明信片上印有这样的话:
我们在这里过得很好。有工作做,待遇也不错。我们在等待你们的到来。
从近处看,毒气室以及附设的焚化场丝毫不是外表可怕的所在;怎么也看不出会是这样的一个所在。上面是修整得很好的草坪,草地四周还种上花;入口处的牌上写有“浴室”字样。对此丝毫不生疑的犹太人以为德国人只是把他们带到浴室来消灭虱子,因为在所有集中营消灭虱子是很普通的事情。而且他们在进去时还有美妙的音乐伴奏。
此时演奏的都是轻音乐。德国人从囚犯中挑一些人组成了一个乐队,参加乐队的都是年轻美貌的女郎,她们一律身穿白衬衫和海军蓝的裙子。在挑选送进毒气室的人时,这个独特的乐队就奏起《快乐的寡妇》和《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轻松的曲调。她们不演奏庄严的沉重的贝多芬作品。奥斯威辛的死亡进行曲是直接选自维也纳或巴黎轻歌剧的轻快欢乐的曲调。
伴随着这些令人回忆起幸福和快乐年华的音乐,男女老幼被带进“浴室”,一到里面,就有人要他们脱下衣服准备“淋浴”,有时还领到毛巾。然而等他们一走进“淋浴间”,这才开始看出有些不对头了,因为多至两千人像沙丁鱼似的被塞进了这个房间,根本无法洗澡。这时重实的大门马上推上了,加了锁,还密封起来。死亡室的顶上砌有蘑菇形通气孔,它们给修整得很好的草地和花坛掩盖得几乎一点也看不出来。这时勤务兵们站在这些气孔旁边,准备好一接到命令,就把紫蓝色的氰化物或称“齐克隆B”的结晶物投下去。
有一个时期,指挥勤务兵们把药物投下去的是一个名叫莫尔的中士:“好吧,给他们点东西尝尝。”他说完就会大笑一阵,药物就从气孔里倒进去,倒完马上把气孔封上。
刽子手们通过门上装着厚玻璃的窥视孔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这时下面那些赤身露体的囚犯们有的仰头望着滴水不露的莲蓬头,有的望着地上在纳闷,为什么看不到下水道。毒气发生效果需要过一些时间,但囚犯们不用多久就看出毒气是从上面的气孔放下来的。这时人人都吓慌了,一齐向离管子远的地方拥去,最后冲到巨大的铁门旁边。在大门附近,他们堆成了一个金字塔,人人身上发青,血迹斑斑,到处湿漉漉的。他们互相抓着、掐着想爬过去,一直到死还不松手。
大约二、三十分钟后,这一大堆裸露的肉体都不动弹了,抽气机把毒气抽掉,大门打开,“特别队”的人员进来接手工作了。这些“特别队员”都是被囚禁的犹太男子,营部答应他们免于一死,并给以足够的食物,作为他们做这种人间最可怕工作的报酬。他们工作时都戴防毒面具,穿上胶皮靴,手拿水龙头。
当时德国人为了争夺建筑这种屠杀和处理尸体的新设备和供应这种致人死命的蓝色结晶药物,曾经展开了激烈的竟争。艾尔福特的制造加温设备的托夫父子公司在投标建造奥斯威辛的火葬场时,获得了成功。
做这种骇人听闻的生意的,在德国不只是托夫父子公司这一家。其他许多集中营对死尸的处理,也曾引起商业竞争。例如,柏林的第迪尔工厂曾投标在贝尔格莱德一个纳粹集中营装置一座焚尸炉,并且自称这座炉子可以生产十分优良的产品。
另外一家钻营贝尔格莱德这种生意的公司是科里公司。它强调在这方面有极丰富的经验,因为它已为达豪建造了四座焚尸炉,为卢布林建造了五座,它们在实际运用中都令人十分满意。
德国的企业尽了极大的努力,利用上等材料,提供精湛的技术,还是满足不了焚烧尸体的需要。在许多集中营,结构完美的焚尸炉远远赶不上需要,尤其是1944年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它每天要焚毁6000具的尸体。仅在1944年的夏天的46天中,这个集中营杀死的匈牙利犹太人就达25万至30万名。甚至毒气杀人室也赶不上需要,而不得不用特别的行动队的办法进行集体扫射。尸体干脆扔入壕沟焚烧,其中许多尸体只烧毁了一部分,然后就用推土机推上土埋起来。到最后,集中营长官都报怨焚尸炉不仅不敷应用,而且“不经济”。
用来杀死受难者的“齐克隆B”结晶药物是由两家德国公司供应的,它们都从伊.格.法本化学公司取得了专利权,这两家公司就是汉堡的---施塔本诺夫公司和德骚的达格奇公司;前者每月供应2吨氰化物结晶体,后者每月供应0.75吨。
在这种灭绝人性的死亡集中营里,到底屠杀了多少不幸的、无辜的人?人们将永远无法知道它的确切数字。这些人中大多数是犹太人,但也有许多别人的,特别是苏联战俘。
下面这首《辫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重要诗人、小说家罗兹维克描写奥斯威辛集中营里死难妇女的情形:
在流放中所有的妇女
发辫被削掉
四个工人用细桦木条做成的笤帚
清理
聚扰这些头发
在洁净的玻璃后面
这些挺直的发丝仍然停留于
在毒气室窒息而死的人身上
那些饰针和侧梳
仍在原地
这些头发不再闪耀光泽
不再被微风吹起
不再有任何人的手
或者雨水、嘴唇抚摸
在巨大的箱子里
蜷伏着这此死者
干枯头发的云堆
和一条褪了色的辫子
系着丝带
曾经被学校里淘气的男孩
所拉扯
在屠杀妇女前,德军会让妇女剪下头发,以便运回德国做床毯。此诗由此而发,揭示了法西斯对生命的漠视和对死者头发的利用,读来令人悲怆难受,热泪横流。
另外捷克诗人和免疫学家赫鲁伯写的《母蝇》:
她坐在一株柳树上
望着
克雷西战场
那些喊叫
喘息
呻吟
沉闷的脚步声和倒塌的轰鸣。
在法国骑兵
第十四次猛攻期间
她和一只来自凡汀康特的
棕绿色公蝇
交配
她搓着所有的腿
当她坐在一匹剖了膛的马身上
沉思
苍蝇的不朽
她稳稳地落在
克莱弗公爵
青灰色的舌头上。
当沉默降临
只有腐朽的沙沙声
轻轻地围绕那些尸体
仅仅是
手臂和腿
仍然在树下痉挛
她开始将她的卵
产在约翰.乌尔
皇家建筑师
仅存的一只眼里
就这样
后来她被一蜥蝎吃掉
逃离了
埃特雷的那场大火
这首诗以一只母蝇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战场,在人与蝇两个世界的对照描写中表现出战争的破坏性和荒谬性。一方面是令生命殒亡的人类战场,一方面却是令生命繁衍的蝇类的情场。但是最后当这只母蝇被一只蜥蜴吃掉,而蜥蜴最终也逃不掉一场大火,揭示出狂热的战火之中,不管是人类还是其它的生物,没有真正的幸存者。
尽管发起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最后不但没有将世界上的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消灭掉,反而在世界人民的反抗之下,途穷路尽,饮弹身亡,葬身火海,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但他留给世界人民的,是一道永远也难以愈合的伤口,是一场永远也做不完的恶梦,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尽的哀歌!
祈愿世界,永远美好,永远和平,永远没有纷飞的战火,将悲惨的一幕,重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