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送春晚,再次呼唤后春晚时代到来
我在两年前写过一篇杂文题目就是《送春晚,呼唤后春晚时代到来》。上面开头有这样的一段:“说这个倡议前,先来点八股调:春晚走过了二十八个年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每年年三十送给人民的娱乐大餐应该受到充分的肯定。正如我党从前二十八年打天下,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二十八年老人家去世一样,时代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纵观春晚走过的二十八年的历史和不断变化的国情,春晚该谢幕了,我们应该思索迎接后春晚时代的到来!”
前几天看到壬辰龙年春晚导演哈文女士说:“终于体会到众口难调的味道了”。实际上,这么些年来,每年春晚都会招来一片评论、一片抨击之声,有关方面未尝不知道早已“众口难调”的味道,但是,这样一个带有政治味道的大餐,有关方面的人们,谁也不敢冒着春晚未下课自己夹着包“被下课”的风险,去提出让春晚下课的建议。两年前我提出了春晚下课的几大理由,主要有:
“在一九八三年开始创办春晚时,那时由于全国的电视还处在初级阶段,大都是无线发射,用户外天线接收,基本观众范围很少;二是,因为很多地方在省级地级刚刚建立无线电视台,全国普及化很低,更不用说现在的有线数字电视可以看到百十个台;三是,那时的观众,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思想和欣赏程度局限性很大,;四是,八三年前多年的闭塞,除极少数大城市外,不能看到春晚上的百花齐放节目的全国观众极容易满足;五是,那时男女老少在老思想老观念老传统的束缚下,几乎同声同气关注春晚。现在大大的不同了。”
窃以为,送别春晚,打造后春晚时代时机已经成熟。
从观众看,由于观众区分越来越细,在观众群迅速成型的当代,老一代和中年代、青少年代口味大不一样;
从地域看,东西南北中,酸甜苦辣咸,萝卜白菜个人所爱,再怎么说,每个地域性节目上一两个,不能包圆各类观众的喜好;
从环境看,各地的电视系统已经能担当区别地播放各种爱好这的需求;从央视和地方频道看,已经具备进一步各个台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条件。
在众口难调的形势下,如何让广大观众更好的快乐地过一个满意的视屏春晚,就应该好好筹划一下。套一句时髦话: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么!
因此,我认为,中央和地方电视台,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频道设定的基调,在年三十播放自己特点的“春晚”节目,这样,可以更好的区别不同的艺术形式、艺术特点、艺术范围、艺术设计、地域特点、地域群体艺术爱好,选择各自的曲目和演员;观众可以根据不同的口味选择喜欢的频;,各台各频道可以提前预告年三十节目单,使得观众及时在不同的频道间不停地调换观看。一来观众选择性多了,年三十更加高兴了;二来,各家电视台可以竞争,利于推出更多新曲目、新人;三来,春节七天长假出去旅游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无所事事,可以在七天假的重播中看到更多的好节目。
比如南方人的小品和北方不同,各有所爱,总是一种味道当然人家说三道四。再说,现在有些人家不止一台电视机,可以满足老少不同喜好;年轻人年三十有许多在出完团圆饭后就出门派对了,电视的观众基本上是老中群体。
如何具体的调理好众口,我以为除地方台各自拿出自己的特色外,央视一套到八套可以播放不同的艺术品中,本来这几个频道就有着不同的品味,那么不妨有的是音乐、有的是相声小品、有的是话剧选段、有的是歌曲舞蹈、有的是各品种的戏曲、有的是民间艺术和魔术……等等。这样,钱花的少了,也不一定要直播,可以先录制,还可以避免出差错。编导、舞美、灯光、音响、演员可以都回去过年团圆,岂不是绝大欢喜么!
我这是抛砖引玉,三十年了,也是寿终正寝了,再次送春晚退休,迎接后春晚的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