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山行

山行

2013-10-01 21:28 作者:黄静兵 阅读量:26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妻的单位星期天组织AA制春游,她的同事们大多是全家出动,妻要求我同行,我在家也无聊,便欣然前往。由于只有一天时间,他们选择去离市区不远的保国寺和洪塘。我以前的工作单位就在洪塘附近,我曾经在那住过三年多时间,那时我经常携妻去爬那里的小山,或去附近的果园买梨、葡萄等,对于那个地方很熟悉,只是我不喜欢寺庙,所以从来没有到保国寺里面看过。

妻单位的车载着我们在上午10点左右到了保国寺,负责组织的人去售票处买了团体票,大伙儿一窝蜂似的涌进了寺内,之后就各自抱团分散开来。我只认识妻所在组的几位同事,便和她们一起。保国寺坐落在江北区洪塘北边的一座小山脚下,寺内的建筑顺山而建,人不是很多,所以显得很清幽,一处山溪顺势而下,成瀑成潭。顺着小溪旁边的石阶很快就到了寺院的中心,几进院落前后相连分别为天王殿、钟楼和鼓楼,这是所有的寺院几乎不变的建筑。

当走到钟楼时,工作人员极力地劝说我们敲钟,说尤其是女孩子进寺后是必须要敲钟和鼓的,神可以保佑敲钟人青春永驻、爱情美满、长官发财等,6元钱9次。和我们同行的几位年轻的女孩子依次付钱敲响了大钟,敲的时候旁边的负责人口中念念有词“一敲财运,二敲平安……”,围观的人则在一边暗笑。她们敲完后妻说我们也敲吧,我说你敲就行了,我不信这个的。我的弟弟和几位亲戚经常住返于各个寺院做装修,他们几乎走遍了浙江省的寺院,对于寺院的所谓“神气儿”是最了解的,那只是寺院赚钱的由头而已,所以我是从不去寺院的。妻见我不敲,便也作罢。

保国寺并不大,因此我们很快游完了寺院,在寺院前的广场集结,并乘车去不远处的小山。带队人员就住在那个山边,对于山里的情况很熟悉,他说决定带领我们去钻山洞。

车很快到达小山脚下,大伙排成一条长龙向山上走去。山上并没有路,走在前面的人拨开杂乱的野草向山上攀爬,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当心有蛇”,大伙纷纷拾起草里的枯木拄着,我也顺势从地上捡起一根弯曲的类似龙头拐杖的木棍。山并不好走,稍不留神就会跌倒或滑下来,我让妻走在我的前边,如果她跌倒或滑下来我可以在后面抱住她。山里的花儿开得正起劲,很多是匍匐在地上悄悄地绽放的,静静地点缀着这并不巍峨的小山,散发出带着泥土味的清香。大伙儿全都在全神贯注地爬山,并没有理会这美丽的风景。

很快就到了半山处的山洞,洞口由整齐的石块砌成,从上面滴下来的溪水使石洞上面变成了浅绿色,里面漆黑一片,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废弃的防空洞。由于组织旅游的人事先没有通知我们将要钻山洞,大伙一点准备也没有,既没有带手电也没有带蜡烛,在整个队伍中只找到一个打火机。有人找来一些塑料袋缠在木棍上作为火把,可能由于塑料袋太少或木棍太潮湿,最终没有被点燃。我和几位男生在一堆枯草边找了一些细木棒抱着,准备进洞后应急用。大家在一阵嘻嘻哈哈的说笑声中进了山洞,进洞之后立即变得鸦雀无声,因为除那位“带头大哥”外没有人知道这山洞有多深,大家心中似乎都存在一丝恐惧。

整个山洞漆黑一片,大家都用手机照明,由于它的威力实在太小,众多的手机在这如午夜般死寂的山洞里就像几只萤火虫,在这些光照下仅可以看见人头在晃动,看不清脚下的路。妻紧拉着我的手,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紧拉着妻的衣服,我们仿佛瞎子摸象般用脚感知着地上的石头。脚下乱石高低不平,一不小心就会跌倒,由于我后面拖着妻和一位小男孩,只能很缓慢地摸索着前行。走不远就是一堵横在洞里的矮墙,一米高左右,抬腿就可以过去,可是对于女孩子会难一些,很多女孩子大叫起来说跌倒了,直到此时洞里才活跃起来,有了声音。有一个女孩子说手被划破了,问有没有人带创可贴,得到否定的回答。我也在一个突兀的大石块前面跌倒,出了山洞才知道裤子被石头划破了一个大口子。

在一个空旷而平整些的地方大伙停下了脚步,“带头大哥”让我们在这里点上一堆柴火,我们把抱在手里的木棒堆在一起点燃。柴火燃烧得很慢,这让我有些担心洞里的氧气不足,此时心里一阵紧张。对于进山洞寻求刺激的做法我并不反对,在各项措施齐备、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的,这样大家才会玩得放心。组织者如果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比如买个小手电筒,准备些火把,再告诉我们这个山洞有多深,我想大伙会放松许多。实在看不清洞里的情况,我举起相机拍了一张相片,从相片里可以看到山洞呈拱形,看不到前面的出口,这更加剧了大家的恐慌,我们都吵着赶快出去。走了不远转了一个弯,隐约地看见一丝光亮,大伙像浴火重生般地惊叫起来,本想向那片亮光飞奔而去,奈何出口地势很低形成一片水滩,只有几块突起的石头犹如梅花桩一样点缀在水滩中,我们只好收拾起兴奋,如蜻蜓点水般小心地挪向出口。

出口处地势更加低凹,形成一个小水潭,水潭四周生长着一些不知名的植物,上面稀疏地开着些白花,在山泉的滋润下显得水灵灵的。沿口前面就是通往山下的路,路边住着几户人家,右边是一块毛竹林,左边是灌木丛,灌木丛中同样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向远处望去可以看到山脚下碧绿的湖水。人们还沉浸在“死而复生”的兴奋中,没有理会山上的风景。我给妻抢拍了几张她跨越小水潭的照片,之后把相机交给她,我站在山花丛中拄着那根“龙头拐杖”,周围的人都说这个木棍增色不少,有些像蒋介石,我听后哈哈一笑,被妻定格在相机里。

对于在江浙一带长大的人来说,对挖笋似乎更有兴趣,当他们看见竹林中破土而出的竹笋时显得格外兴奋,立即尖叫着冲了上去。有人提醒这里的竹笋不能挖,逮住是要罚款的,有两位男士还是经不住诱惑,用两根竹子做工具去挖,挖了一半时他们用脚踹了一下,结果那笋变得稀烂,被他们用土埋了起来。几位男生顺着竹子一口气爬到了中上部,真让人惊叹他们轻捷的身形,还有的说要表演在竹子间飞舞的场面,可惜他们还是不能够像侠客们那样飘忽,在大伙的一片笑声中结束了表演。

“带头大哥”说我们将原路返回,遭到了大伙的一致反对,都不愿意再走那个山洞了,他只好带领我们改走山下的公路。路对面就是一片湖泊,浅绿色的湖水很平静,一条湖堤一路延伸到水中央,在最深处断下,大概这是湖的主人为养殖方便人工而筑的吧,湖堤上长满了青草,几个渔人坐在那里垂钓,悠然自得。本来想亲近一下那湖水,此时有人提议去洪塘附近的星期九农庄摘草莓,我只好紧跟队伍上了大巴车。

星期九农庄以前叫假日酒店,不知道何时改为了星期九,更不知道星期九的寓意为何。草莓栽种大棚里热气蒸腾,一会儿就让人汗流浃背。四月底的草莓几近罢园,满陇碧绿的草莓植株里面几乎看不到熟透了的红草莓果。农庄规定,在园里自己摘自己吃,吃饱为止,但不可以带走,否则需要出钱买下,所以大伙都去弯腰寻找红草莓果,找到了顺便塞进嘴里,没有人思考它是否卫生。由于里面成熟的草莓果太少,很快大家失去了采摘的兴趣,先后走出大棚洗去满脸的汗水,付钱离开了农庄。

这是一次走马观花似的旅游,来去匆匆,根本没有时间去欣赏我们所走过的风景,不过我们还是感受到了纯自然的味道,其中带着些刺激,虽然那刺激来得惊悚,却让我们无法忘记,它值得怀念。

相关文章关键词

《山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