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造成不死的心灵――诗歌教学手记
诗歌,是永不老去的树。
少年时光如诗。
8月,阳光灿灿,开课第一篇自然是诗。
什么是诗歌?
有学生回答:可以唱得歌。说完窃笑,明显在调侃。
有学生附和,甚至大笑。
什么是可以唱的歌呢?
有学生回答:诗。
有意思。可以用来唱的文句是诗。
诗是一种文学样式。
“文学样式”除了诗歌以外还有别的吗?
小说、童话、寓言、散文、戏剧……
“童话、寓言”大家都比较喜欢,从我们读到的童话、寓言故事,想想看,写的内容是不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的故事?
不是,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作者头脑里“想象出来的”,那就是虚构的。
以此类推,虚构出来的一类文章,我们统统可以把它们叫做文学作品。
“虚构”,并不是指胡编乱造,是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依据生活逻辑,通过合理想象、拼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又在情理中的人事景物。
诗歌是文学作品,是作者结合生活实际心路历程在头脑里通过想象、加工、拼接出来的。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诗歌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
听老师诵读,体味作者是怎样依据生活实际去想象的。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小议之后回答:这首诗歌中的生活实际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想象加工的?
小时候离家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对别妻的眷恋;后来与母亲生离死别的怀念;现在对祖国分离的愁绪,这些都是生活实际,把这些别情离意,想象成一个个可感知的事物:“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诗歌中这种具体可感的事物我们把它称为“具象”。简单地说,具象就是具体的形象。
谁能说清楚什么是“形象”呢?
沉默。
再朗诵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唐朝骆宾王七岁时写成的《咏鹅》诗,读了之后,脑子里浮现出鹅在碧绿的水中嬉戏的情态,这个就是形象了。从“鹅”这个具体事物的形象,表现出儿童见鹅水中嬉戏的欢愉之情,这便是意境了。
那么,《乡愁》这首诗用“具象”来表达什么意思呢?
诗人用“具象”来表达自己的“乡愁”情感,借物寓情,物情结合,这个就是叫做“意象”。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这种具象与意象的完美结合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就是“意境”了。
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诗歌的一些特点。我们再进一步的了解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与小说、童话、散文等文学样式外在的呈现形式有什么不同?
沉默。
选读诗歌片段,再随意选读小说、散文章节,十多分钟过去,终于有学生开口:
诗歌是一排一排的,小说等是一段一段连起写的。
找到了突破口。
鼓掌。
诗歌是分行的,分节的,小说是分段的。这是诗歌最基本的外在形式。
前面,我们有同学说诗是可以唱的。同学们爱唱歌,唱出来的歌词有什么感觉?
有学生说,好唱呗。
有人窃笑。
“好唱”的感觉是什么呢?
“上口”,“流畅”……
这种“朗朗上口”晓畅如“行云流水”的感觉,我们把它叫做“押韵”。这是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又一个基本特点。
如: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xi)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ji)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di)
带点字音节韵母相同,这样读起来就产生了一种韵律美,这就是押韵。押韵的方式有不同的变化,在今后的诗歌学习中,逐步的了解,把握。
诗如歌,那么诗还有如歌的一些特点。
比如我们的校歌:第一节开头“苍翠的林海连接云天”结尾“放飞如梦的心愿”,这两句三段都相同。我们来看看舒婷的《祖国啊我的母亲》:
我是……/我是……/祖国啊//我是……/我是……/祖国啊//我是……/我是……/祖国啊//我是……/我是……/祖国啊
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
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愿意/谁愿意……
通过比较,自然总结出诗歌语言“反复”的特点。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
诗歌总是以独特的构思方式,丰富的想象来表现的。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写沦陷区在日寇的铁蹄蹂躏下国土的荒凉民不聊生,解放区的温暖希望光明,虚实结合,用幻想一般手法想象和构思,不着一字日寇罪行,日寇烧杀抢掠的罪行暴露无遗,激起读者对日寇的愤恨;不着一字解放区如何美好,却激起读者对解放区的无比向往和对光明、美好未来的无限追求。这就是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独特的构思方式。
为其独特的构思和想象,语言的表达也就格外别致新颖。
《我用残损的手掌》写对解放区的爱,对解放区的无限向往:“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
《雨来了》:“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
诗歌的语言,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凝练,最优美的语言。多读诗,多累积诗歌语言,就会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般,可以造成我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气质。
正如著名学者叶嘉莹所说:“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
愿我们多读诗,读好诗!
读写结合,是学好现代诗的重要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独特的想象力、构思技巧,和新鲜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形式意象练起。
写诗的开始确实是不易的,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来自心灵的畏难情绪,和诗歌创作的神秘感。
“诗歌是属于少男少女的。你们本身就是诗。”“来吧,表现自己的诗情画意。”
分行。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
思考,你要表达的意思跟什么具体事物有什么联系,试着用这一具体的物象来代替你要表达的意思……
诗歌写作,跟其他作文一样,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练习要循序渐进。
每上一课,写一首小诗。从仿写到原创。创设情境,张开想象的翅膀。
学习了叶赛宁的《夜》,一天晚自习,让学生屏息静听3分钟,然后走出教室观察夜色10分钟,再回到教室进行创作。从创设情境到完成原创,一节课。
夜原创
九(4)杨坤梅
枫叶在窃窃私语
数着夏夜的秘密
蝈蝈在草丛中
倾诉着彼此的情意
月娘羞红了脸
躲进黄晕的云里
暖暖的晚风缠绵着大地
柳条儿轻歌曼舞
激起湖面
层层涟漪
远处昏黄的灯光
像母亲的眼睛
弥散着
辛劳的倦意
林间的小溪哼着歌谣
夜在摇篮里呢喃
梦
也悠远飘逸
静夜原创
九(4)周长洪
啊!我陶醉了:
看夕阳吻着地平线留下的唇印
看月牙钻出黑色大网的欢欣
看星星新奇地眨巴着小眼睛
树林里草丛中的姑娘小伙们
说什么悄悄话啊?
是这夜色打湿了你们的心灵?
然后,我思绪腾飞了
什么时候
也像月牙钻出黑色的大网
绽放梦一般的流银
也像星星眨巴着眼睛
欢愉地在宇宙中自由穿行
细致的观察,新奇的构思,物我交融,虚实相生,起点不俗。年少就是资本。
以“校园生活”为意象,写一首短诗:
学校原创
九(5)姜永乐
这是幼鹰的欢乐谷
我们
在这里学会飞翔
这是勇者的起跑线
我们
奔向未知的前方
这是探索者起锚的地方
我们
扬帆远航
风
会停下
倾听这里独有的多重演唱
云
也会静止
扯一把大伞植下阴凉
老师,您是渡工原创
九(4)王芳妍
老师,您是渡工
我们是过客
一叶小舟
此岸牵着彼岸的手
无论阳光灿烂
还是风雪雨后
有您摆渡
我们不会发愁
老师,您是渡工
我们是过客
我们在彼岸上挥手
惟余空舟让您守候
自由创意练习。
落叶原创
九(4)龙雪梅
树下
满地枫叶
她是跳着舞归去的
归去
她不曾悲伤
虽然前路漆黑
但心中却蕴藏着绿色
来年
她又在春天的枝头上绽放
她从来没有死过
永生在树的年轮里
雪花原创
九(4)潘先莉
过了春天的温和
过了夏天的争艳
过了秋天的金黄
冬天到了
雪花就来了
它来了
它喜欢山川河流
它喜欢竹子喜欢树
喜欢屋檐喜欢房顶
喜欢孩子们的欢呼
它来了
就舍不得回去
当太阳妈妈向它招手
它就调皮地躲到土地公公的身后
迎春花开的时候
它站在粉黄的花瓣上
冲着妈妈扮鬼脸
“我在这呢”
整个春天
它笑着向我们挥手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首诗,即便不能成为诗人,但我们可以诗意一般的活着。
感谢我的职业,我有机会“教”诗;感谢我的学生,我读到了最美的“诗”。
诗,是永不老去的树。
2011-8-28
后记:其中学生诗作5首被当地文联杂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