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影里的趵突泉《民间文艺》投稿
迎春是古往中外恒久的主题,中国的春节无疑是世界第一大迎春节事,时间之长,环节之繁,人员之多,无出其右者。不相信,请看看春运的报道:40天,30亿人。这个数字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比呢?
这么多人,过这么长时间的节日,又周而复始地过了这么多年,竟不腻味。我想其秘诀就是两个字:节奏。
现在机关单位春节放假一般是六天,这只是春节的一个“菜心”。我们应树立“大春节”观: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都可视为春节。从前期准备到节日祭祀再到走亲访友最后到狂欢娱乐,各个环节安排的都起伏有至,很有节奏。春节犹如一出多幕剧,有序曲、有过门、有低中高潮、有尾煞。
元宵节便是春节最有力的尾煞,人们在热闹的花灯社火中敬神娱己,给漫长的节日一个有力收官。
趵突泉公园每年都举办迎春花灯会,给这方天下名泉增色不少,至今年已是第33届了。春节访亲暂住济南府城,住址离趵突泉不远,遂携女儿前往一观。
北门入,沉沉夜色里,大红灯笼与星星点点的串灯装点着假山古木,北门不是正门,花灯的布置只是点到为止。往里走,灯组渐次丰富起来,“龙”的素材为今年花灯的不二主题,还有一个主题是“济南民俗”。“龙宫借宝”和“哪吒闹海”皆设于泉池中,玲珑剔透,栩栩如生。闪动的光彩与漾动的清波辉映着,活灵活现,如梦如幻。“老济南风俗”系列的灯组设计的很有价值,也很精细,连济南的小吃如“荷粉”、“甜沫”等设计上了。
感叹,现代人为什么觉得年味太淡了,因为我们离传统越来越远,程序越来越简化,甚至简化成过年就是吃顿团圆饭。反推回去,经常吃团圆饭的就等于天天过年了,所以乏味。春节的规程、喜忌、礼仪、小吃、娱乐我们又参与过多少呢?春节不是纯物质的,它更是文化的。
花灯旁还有传统的玩意儿“拉洋片”,这是初始版的动画片,如再配上皮影这种最古老的动画片就更有意思了。一群孩子正俯身侧目向里瞧,旁边一身老济南人装束的工作人员用老济南腔配唱,呕哑顿挫,有滋有味。有一段唱到:快来看快来瞧,两只老鼠在摔跤,大老鼠抱住小老鼠的腿,小老鼠抱住大老鼠的腰;它们摔得正带劲,从南边来了一只大花猫,它蹬拉蹬拉腿,弓拉弓拉腰,蹭打蹭打地就过来了;两只老鼠吓得就要跑,猫也不去撵,它不去追,你问怎么回事,原来它是一只大瞎猫。这不是年味吗?花钱让女儿看了一段,让孩子也感受一下,成人以后如对少时的春节无深刻印象,那将是遗憾的。
不觉转到公园的中心----趵突泉泉池边。在白天,三股水是公园的灵魂,在这缺月残星花火满树的夜晚,它又是公园的守护神。正值枯水期,泉涌默默,但活力依旧,滚动的水花映照着四围的灯火,如不断变动的荧幕。历史就在这滚动中演进着,大舜、郦道元、李白、杜甫、曾巩、苏轼、金代元、赵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