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岁是我人生的驿站
人们常说人生有三个坎,“三、六、九”,意为人生好度过了六十三、六十六、六十九岁三个坎,便会一帆风顺,我不祈盼也不相信这种自然密码。六十六岁,对人生来说,已是日暮黄昏,耆耆之年,然而对我而言,仿佛是人生的又一个驿站,是万里征程的又一个起点。六十六岁,让我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因为在这一年,我的第一篇陋作“边陲小城的记忆”,在右江日报上刊载了,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是我一生梦寐以求的事。回顾往昔,除中小学时代的作文外,业余写作可以说寥寥无几,也就五、六篇吧,但书信来往却不少。年轻时我曾向报社投过两、三次稿但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向右江日报社投一篇诗稿,得到“文扬、诗风”老师的点评、退稿之外(因篇幅太长,未被采纳),其余如泥牛入海。高兴之余,我将《边陲小城的记忆》的文稿复印若干份,分发给靖西童年时代的朋友,因为在退休之后,我曾到靖西寻根,靖西是我的第二故乡,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曾在那穷乡僻壤,但却有如人间仙境般的边陲小城镇,度过了难以忘怀的童年时代。五十多年后,当我们相见之时,已是两鬓花白,花甲之年的老人。感慨之余,写了这篇回忆往事的文稿,赠与童年时代的朋友,以丈留念。
第一篇文稿被刊载后,更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共写了二十多篇散文、诗,及一篇一万字左右的?述文。我想,写作的目的不在于能在报章杂志上发表多少篇文章,只要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便可达到写作的目的。书写祖国的锦绣河山,大自然的旖丽风光,书写人间的喜、怒、衰、乐,温馨与亲情,从中你的思维与写作能力会得到升华与提高,你会取得无穷的乐趣。经验告诉我,每当夜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便有了写作的灵感,顺理成章,不用看参考书,不用查历史资料,第二天执笔,约一两个小时,便可写出一篇短文。因为这是人生的履历,生活的积累,年年岁岁,都沉淀在脑海里,成为不可磨灭的印记。只要按动思维的电纽,打开一扇小小的闸门,思绪便会蜂涌而出。诚然,须经慎密的推敲与思考。
通过写作,使我感悟出革命导师恩格斯:“聪明在于努力,天才在于勤奋。”这句名言的道理,人生不要总是埋怨自己愚笨,不要遇到一点挫折便沉沦,自暴自弃,只要努力,有所付出,便会有所收获。周洲是一个智障的孩子,但他却会打拍子,能指挥一个乐队,上了中央电视台,因为他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勤奋的学习。
肖平
201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