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乡下
一
我在乡下的日子,其实很简单。.早上起床,天刚蒙蒙亮,我就野外的田野上去转转。这时候,小镇还处在朦胧的睡意中,远处的山峦亦没有从梦中苏醒。路边的枝叶间滴着露珠,晶莹的露珠滴在地上,发出轻曼的声响。雾岚很美,袅娜地向上升腾,散开之后,又马上聚拢起来。旷野上偶有微风,吹在人的脸上,有一种清爽的感觉。草间虫儿的叫声都歇了,只有那晶莹的珠露还闪闪烁烁,很透亮的感觉。夜露洗过的青草,显得更绿更清。旷野上还有野花,沾露的野花,如含蓄的少女,略显羞涩,总有一种朦胧的美。
轻轻地走,慢慢地行,脚上也避免不了要沾上露水。走的时间长了,鞋子就会被打湿。但我还是乐意前行。
早晨看山景有一种惬意。站在旷野上向远方凝望:远山如黛,蜿蜒而伸,如游龙走凤,似在雾里腾飞。山一层一层地展开,不知它发于何处,伸向何方。那群山包围着你、簇拥着你、呵护着你,也呵护你居住的村庄和田野。雾中,山峦别有一番风姿,白雾腾跃,不知是因为山而产生了雾,还是那雾对山产生了依恋。那山和雾是一个整体,是一种情结。这在平原是很难见到的奇观,在山中却常有所见。
有时偶尔也会见到熟人,那是我的邻居或村里的某一位长辈,他们有的起得也很早,趁着天凉,到园子里锄草施肥,摘些带露水的家园菜,到田野中去看看秧田里的水,看看墒情,这是农民必做的事情,其实农活象我的工作一样,也很简单,也不是很忙碌,但却丢弃不得,放心不下,心细手勤,事必躬亲,方有收成。我和他们碰了面,打打招呼,问候一声,仅此而已,没有多少语言,但那些问候是必不可少的。偶尔也问问庄稼的长势,菜园子的事情,各自微笑地点点头,彼此便各干各的事情去了。
我干什么呢?仅仅只是散步而已。而对于农民来说,散步只是一种无聊的消遣,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他们出门在外,手里总要拿着东西,肩上总要扛着东西,即使什么东西也没拿,往往是形色匆匆,急急忙忙,直奔目的地,把自己要拿要扛的东西弄回家。生活的目的性,使他们似乎总在奔波、劳作之中,但大部分时间并非忙碌,而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罢了。
劳动赋予农民健康的体魄。我却没有,我想弥补,我想拼命地追回健康。
长期的脑力劳动,长期与人打交道,使我变得身心疲惫,让我患下了太多的病痛:偏头痛、关节炎、肠胃炎、颈椎病、高血脂、高血压、眼疾、咽喉炎。与工作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中,心情难以得到释放,长期的抑郁苦闷,心力早已憔悴。偶尔到野外去走走,是锻炼,是解脱,是释放,是移情,似乎都有道理。
散步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正如农民用体力劳动来释放自己一样,为了健康,为了生命的延伸,我必须努力而行。
我无法说谁对谁错,谁尊谁贱,谁忧谁乐。都是生活习惯,都有生活目的,就不应该去妄加评论。
可是我习惯了吗,我安分了吗?我没有。这种平淡无奇,没有多少色彩的工作,我却很难平静下来,安分下来。
二
几十年如一日,我都这么过了,没有什么变化,尽管自己一直努力着想改变现状,由于诸多原因,我的一切希望和努力总成泡影,现实终归是现实,我的祖上是农民,我的父辈是农民,我的兄弟子侄是农民,世世代代住在山村,以土地为生,以庄稼为业。我也曾种过田地,现在虽然不种了,可是我与土地与庄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并不是我想割舍就能割舍得了的。
对于农业,对于土地,我是熟悉的,虽然不精通,但略知一些。小时候,我也学着耕过田地,栽过秧,扯过草,学种过庄稼谷物。我知道劳动付出的艰难,获得的不易。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因妻儿的户口尚在村里,家中有一亩多田地,我一边工作一边种着那些田地,因为缺乏必要的农具,这给种田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那一亩多田地便成了我心中的愁绪。
我不是一个懒散的人,的确是不熟谙种田这门学问,吃亏不讨好,自然没有纯粹的农民种的好,收成也不理想,所以我现在不种田了,不再侍弄土地了,想一门心思教好书,写好自己的文章。可是教书这行当也是不好侍弄的,它比种田更花费心思,更动尽脑筋,更缺乏成就感。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但对于教书这一职业是充满敬畏之情的。写作呢?也很艰难,特别是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过去的许多文朋诗友都以改弦更张,有的甚至发达了,我自己呢!还在固执地坚守。
日子总像流水般过去,几十年如一日,是那么地短暂,连我自己都不相信,岁月不留情,白发已添双鬓,老了,真的老了。除了感叹,我还有什么呢?
三
我很害怕回老家,害怕面对自己的兄长,害怕面对自己以前的邻居,那些见了面就要问候一声的叔婶们。
朴素的兄长,如今还在耕种那几亩薄田,农闲的日子便帮人打打短工,赚点零花钱,那些钱是血汗钱,来得不容易,花得也小心谨慎,他们把钱看得太珍贵了,珍贵得有些吝啬;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很朴素,朴素得让人难以相信他们是怎样过日子。
兄弟情深,我却害怕和他们拉家常。他们的语言里太多的家长里短、乡村轶闻,有些很新鲜,有些已是老调重弹。哪家老人新近作古,哪家又娶了新媳妇,哪家的妯娌又闹起了矛盾。太多的乡村故事,有的甚至触目惊心。我无法评论乡村的是非,反正这些故事中,善的恶的、美的丑的都有,圆满的残缺的、满意的遗憾的都有。乡村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鸡毛蒜皮,让人理也理不清。不管你听不听得进去,兄长们总是一股脑儿地把这些故事倒出来。
见到那些长辈,问一声好,递上一支烟。他们总要凑上来问这问那,其实他们的许多问题我也不明白,我也解决不了。乡里乡亲聚在一起,乡情依在,我佩服他们的朴素、勤劳,同时也担心他们的固执、偏颇和小心眼,但面对他们,我又能说什么,除了不停地祝福、奉承,我又能给予他们什么呢?
无颜面对乡亲,这是我心中许久的痛。我是一个穷教师,是这乡土养育了我,我却不能给她以回报,给她以馈赠。我没有那种衣锦还乡的感觉,这种失落,使我一直惭愧不已。
四
更多的日子,我喜欢沉入大自然的环境中,独自一人去看风景。
人在看风景时,最不喜欢受别人思维的左右。人的心境、审美的眼光以及文化修养、观看的角度不同,所感受风景的层次深浅也不一样。很多人喜欢附庸风雅,喜欢凑热闹,他们看风景就图一个热闹,我则不同,喜欢独来独往,漫无目的,这样也许有独到的发现。
我把自己曾经看到的一处奇景告诉一位朋友,他邀了许多同伴去看了,回来之后大失所望,说:“也不过如此而已?”我问他:“你是怎么看的?”他说:“走到那个山崖下你,便没了路,就回来了。”我很惋惜:此景九曲回肠,一层又一层,你不深入进去,就站在崖边窥它一眼,怎知其全貌,我看此景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你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即使再有眼力,又怎知此景的好坏优劣呢?人在官场和职场,往往有所欲,欲望愈深,其心境就越狭小。寡欲之人,对于自然的山水之景才能平心静气地去欣赏,才能发现山水中的独到之美。问题是:生活中的许多人不是为官场所累,就是为职场而苦,更多的人则是为生活而奔波,为生存而忙碌,他们哪有那种闲情逸趣去欣赏风景呢?偶尔游山玩水,览物观景,也只不过是走走过场,排遣一下在官场、职场的抑郁心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