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节日标签
近日赏阅了龙应台先生的一篇佳作《自白》,忍俊不禁之余,不免掩卷深思,感触良多!
龙先生是台湾当代最有名的作家之一,只因为是女性,遭遇到种种尴尬的回应。不识先生者,单看她那具有阳刚之美的名字,和她深厚底蕴的文章,则对她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品评兴趣;而一旦亲闻其声,亲见其人,态度和视角骤然陡转,总是莫名地关心起女人的种种琐碎闲杂俗务来。这多少令先生摇头无奈,幸而先生不愧为文坛匠师,懂得用调侃的笔调来宣泄这世道对两性的不公对待。
龙应台先生之名,于我早已如雷贯耳,惭愧的是,一直以来,我也误以为她是一位高雅男士,虽然她的散文随笔多有女性视角,可文章风格过于阳性,有那怎么看都无法和女性联系起来的阳刚雅名。但我毕竟不会因为先生是女性,而质疑作为女子的她怎么能是一位作家。当代女性作家如铁凝、王安忆、毕淑敏、迟子建、张晓风等,无一不是在中国文坛竖起一面面鲜妍的旗帜,而共同撑起中国当代文学的半边天。所以,对于女性作家,我也是十分敬慕的!然而,诚如龙先生所言,这社会万象,但凡涉及到人的职业问题,名册上显示女性人名时,必括弧“女”加以强调,由此看来,女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若同等与男性,或高于男性,则定是少有的特例。当然,从五千年封建历史演变过程来看,女性长时间被安置在一个遗忘于社会的角落,而今重新在社会上与男性同等地位立足,自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故而,对女性参与社会的某些不解,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女人是弱者,这句流传千古的所谓真谛,体现在如今的现实社会,或许就是那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八妇女节”了。人们对节日的认识,或许认为节日反映的是过节日对象的特殊优待,是无上荣誉,是值得庆贺的。可深入分析,情况并不是这样。如前所述的名字一样,若是男性,无须表明,若是女性,特别指明。按照一般常理,既有妇女节,本该有男人节,可是没有,但男人们并不因此而郁闷,反而乐此不疲地为女性过节。我是男性,我深知男性的心理,更深知妇女节的必要性。从传统观念来看,妇女被压迫被剥夺地位太久了,急需一个特殊的节日来解放自己,男人们也以此来告慰女性,这便是妇女节由来的真实动因。因此,女人们在开心过节之余,是否也应该理性思考一番,若没有一个男人节来平衡,妇女如何能真正体现与男人同等的社会地位呢?其实,类似专门的节日,都显示出节日对象的地位之低,或者被忽视之久。举例言之:劳动节,源于万千被剥削压迫的劳动者希望得到放松的一天所设;植树节,源于森林绿化减少,环境污染严重,必须专门提倡和动员植树而设;乞巧节,源于牛郎织女所代表的痴男怨女自由爱情被压抑而设;中秋节,源于亲人团聚时日太短,亟需团员以温习亲情而设;清明节,源于唤起后人对先人渐忘的感怀之心而设;护士节,源于唤起对医务工作者中最底层人的关注而设;生日,源于希望唤醒每个人感激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所承受的苦难……
基于我个人的职业身份——教师,我不得不联想到那特意为教师职业而设立的节日“教师节”。尊师重道,承古美谈。教师历来深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师,本该是人人时刻铭记的美德。只有尊师,才能尊重知识,学好文化;只有懂得尊师,才是培养一切优秀品德的基础。然而,就像学习雷锋日一般,“尊师”已经渐渐退化为一种形式。为教师献上感恩的爱心,越来越成为只在教师节上演的一出无奈的戏,或者是学生和家长竞相攀比的特殊日子。也许这尚且还可以算作是爱心,可有些地方政界,却专门在这一天给每个学校学生发一份红包,再嘱咐学生购买一些卡片或礼物敬献给授课老师。此类形象工程,不能不说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亵渎。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的不是这一天的表面现象,而是社会各界的尊重和理解,或者发自内心的感恩和回报,更是任何时候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之情。
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得到过教师的恩泽。时时尊重和感恩,本是无可非议,然而,事实上,除了那一天之外,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各界对教师形象的诋毁、侮辱和感情的伤害。各类媒体新闻,随处可见诸如“禽兽教师”、“无良教师”等等的报道。或许是“教师”这一标签太过刺眼,每每看到此类新闻,我的内心总觉得似乎笼上了一层阴影。社会之大,无奇不有,由于种种个人或其他原因,每一种行业群体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极个别害群之马,所以警察和公安有必要将其肃清。可是,犯罪者,就是罪犯,无论何种职业的罪犯,其暴露后的结果,几乎不会带有职业的标签,唯独教师职业,非但贴上明显标签,而且还加以夸大,由此让人产生对整个教师职业的质疑。我想,这与龙应台先生受性别标签影响无异,所不同的是,龙先生是个人感情被无意间伤害,而罪犯中扩大“教师”的标签,影响的却是整个教师职业,甚至于整个国民。
时至今日,教师已经不是太阳底下最光彩的身份了。反之,却是悲哀和无奈的代名词。君不见,一些中小学男教师多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教师中离婚率逐年上升;君不见,教师虽有较长的假日,却应验一句歌词“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君不见,社会上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一味地请教师补课,没钱请教师补课的家长们又常常举报教师无良赚取补课钱;君不见,在《未成年人保**》颁布实施之后,某些教师深受有恃无恐的学生欺侮却无处伸冤;君不见,有责任心的教师欲对不自觉的学生小惩大诫,竟被学生家长状告上法庭;君不见,为了一点可怜的工资上调,教师们必须自筹资金为自己的教学论文寻找买家;君不见,媒体对教师的赞美,均关注那些累死教坛、为了学生而不顾家庭和自己生死存亡的典型事例;君不见,建国至今,从来没有一部关注教师,关爱教师的相关法令,从来是教师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
教师的生存环境也令人堪忧,许多年轻教师,由于工资低微,不得不靠闲时家教贴补家用,或为自己为家庭赚取一套小小居室,却常常因为三令五申,明文禁止,不得不苟且偷开课堂。或积劳成疾,或无心正课。可现实的政策,却只关注表面现象,将责任全归罪于学校,归罪于教师,不知道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生活问题,创造良好的宽松的教学环境,真正尊重教育,尊重教师!诚如龙应台先生尴尬的女性身份,教师身份也越发尴尬的今天,如何才能提升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望相关人士慎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