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包头诗人白涛《一枚香梨照耀着库尔勒》赏析

包头诗人白涛《一枚香梨照耀着库尔勒》赏析

2013-10-24 07:07 作者:尕黑 阅读量:40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白涛蒙古族1959年8月30日生。1980年开始《诗刊》《十月》《人民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作品500余首(篇)。出版诗集《此山彼海》《苍狼泪》《从一只鹰开始》等5部。曾获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政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包头市作家动员会副主席。现任包头市文联副主席。

《一枚香梨照耀着库尔勒》

被一枚香梨照耀着

库尔勒

比香妃的传说

还要真实可感,就在眼前

这午夜时分的一枚香梨

高悬于夜空,金黄如玉

究竟是谁

又一次捧起这枚香梨

供奉给苍天腾格里

不是察合台也不是渥巴锡

我的这二位兄长

年轻时怎懂得把握这样一枚金果

我想必定是在丝绸飘动的路上

一位西域风情少女

她来自葱岭以西

走过一个又一个绿洲

停留在库尔勒,她的身上

有着金子和鲜果的芳香

夜色将尽

一枚香梨它浓香四溢

我自然明白

这梨子的香气

会一直跟着我

走到遥远的乌鲁木齐

名作赏析

新疆是瓜果之乡,库尔勒是香梨之乡。一枚香梨的光环,照耀着库尔勒。此诗原载于《诗刊.下半月刊》2010年第6期。诗分三个小节。第一节描写了库尔勒香梨的声誉如一轮明月悬于库尔勒的上空。不,应该悬于新疆,乃至全国的上空。库尔勒的香梨已闻名全国。

诗人把一枚香梨喻为一轮明月,它的闻名程度是真实的,是可以触摸的,它比香妃的传说还要真实。

诗的第二小节诗人使用了三个典古,察合台、渥巴锡、香妃。这三个历史人物在新疆这块土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人向读者也向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是谁将这枚香梨带到这块库尔勒土地呢?诗人最后得出的结果是这位西域的少女香妃带来的。

全诗的侧重点在第二小节,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小节,不妨提及一下察合台、渥巴锡、香妃这三位人物。

一、察合台全称孛儿只斤.察合台,他是成吉思汗与正妻孛儿台所生的第二子,他和兄长孛儿只斤.木赤,弟孛儿只斤.窝阔台随父成吉思汗东战西征,建立了功勋,成吉思汗逝世后,她又辅助弟窝阔台统治蒙古。成吉思汗在世时将畏兀儿以西直至阿姆河之间草原地区分封给他,到了孛儿只斤.贵由即汗位后,封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哥为察合台汗国可汗,成为元朝名义上西北宗藩国。这块封地最盛时东至吐鲁番、罗卜泊,西及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现在的库尔勒地区也包括其中。

二、渥巴锡,被称为“东归民族英雄”。渥巴锡是土尔扈特部第七位首领,在沙俄的统治下,土尔扈特部只有二种选择,第一,是甘心服从沙俄的统治。第二,是拿起武器反抗回归祖国的怀抱。1771年春,渥巴锡发动武装起义,分三路踏上回归之路,后被乾隆帝分散安置南北疆各地,其中主要部分在库尔勒地区额敏一带。

三、香妃,原名和卓氏,关于她的传说有许多版本,包括她的墓葬一直是个迷。但有一点历史学家是一致的,她是乾隆帝的妃子,册封为容妃。她的家族因在协助平定大小和卓有功,得到乾隆的招见,其中27岁的和卓氏也被选入宫,先册封为和贵人,35岁时册封为容妃。容妃55岁时离世,葬于清东陵裕妃园寝,而葬于喀什阿帕霍加墓内的香妃是否是真身,还是个迷。

上述简要介绍了三位历史人物,再回顾头来解读这首诗,要简单得多。诗人借用这三位历史人物,其目的更加特出库尔勒香梨的闻名。尤其是香妃。诗人把梨子的芬芳与香妃的香结合起来。这枚库尔勒的“金果”不是察合台,也不是渥巴锡带来的,而是香妃身上的香渗溢的,当然这是一种拟人夸张的手法。

诗的第三小节是个小结。诗人要离开梨乡库尔勒了,但梨子的芳香浓香溢人,仿佛要跟着诗人的行踪,一直飘到乌鲁木齐,其实这是诗人对库尔勒的一种依恋。这种对梨香的依恋不仅是留在诗人的记忆中,它更像一轮圆月始终悬挂在库尔勒的上空。

相关文章关键词

《包头诗人白涛《一枚香梨照耀着库尔勒》赏析》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