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寻找王家大湾

寻找王家大湾

2013-10-27 07:05 作者:山夫子 阅读量:29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9月9日,秋雨绵绵,我从黄站街出发,沿着盘山公路,骑车来到红联小学,校长方忠健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泡了一杯“露栖铁观音”茶给我们喝,当我们向他询问王家大湾的所在地时,他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向西北方向一指,说:“那个长方形的湾子便是王家大湾。”我顺着他的指点,果然看见不远处的崇山之中,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湾子,湾后面的山坡上绿树葱茏,风景优美。我依着山间小路,约莫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一条长长的平畈时,王家大湾便出现在眼前。

王家大湾位于黄站镇红联村西北面,湾前有一条小河,自南向北流入竹竿河,此处属于淮河水系,而红联村又处于江淮分水岭的岭岗之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注就了这个百多户的自然湾落的不同寻常之处。

王家大湾依山而建,南高北低,呈长方形状,湾门前有三个水塘,水塘东面是一个平畈,一条水泥路从湾前穿过,通向山下的黄土公路,时值仲秋,田野上稻浪翻滚,金灿灿一片。这里真是一个风景优美、宁静祥和的湾落。

据《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的历程》一书介绍:著名的王家大湾会议就是在黄站西北面的王家大湾召开,。[另有史书说是河南光山白雀园的王家大湾],带着种种疑问,我特地寻访了它.。

1947年8月,刘邓大军12万余人从鲁西南出发,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跋涉,强行突破黄河、淮河、汝河,于27日到达大别山地区.

初进入大别山地区时,刘邓大军先头部队在潢川,商城打了几个胜仗。其主力于9月初从朱堂店出发,沿罗汉公路长驱直入,曾一度进入黄陂南部地区,威胁鄂中重镇----汉口。汉口国民党驻军曾一度产生恐慌。

但随着战斗的深入,战线拉长,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便摆在中野首长和战土们的面前。

大别山山高林密,山路狭窄,加之夜里行军蚊子又多,向导难找,密探喑探多,部队又缺乏山地、水田作战经验,粮草和伤员转运困难,一些部队行动迟缓,合围不到位,几次战斗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部队又出现非战斗性减员。鉴于这种情况,中野首长决定召开一次旅以上干部会议,调整战术,鼓舞士气。

1947年9月27日,这一天正值中秋节过后不久,天气沉闷,低重的浓云翻滚着、挤压着,像铅一样沉沉地压下来,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王家大湾南面的祠堂内,20多位中原野战军纵队和旅以上干部都挤在一起,大家靠得很近,都沉闷着,谁也没有主动讲话,会抽烟的闷着抽烟,不会抽烟的都被裹在烟海里,会场没有往日的热闹气氛。

邓小平进屋的时候,还礼的手只在空中摆了摆,只冷冷地说:“仗没好,今天就不握手了。”

邓小平讲完一番话后,刘伯承也用沙哑而激昂的声音说:“这是一次‘安卵子’会议,我们有些干部缺乏勇气,没有卵子,不象个男子汉,怎么办呢?只好开个会,给你安一副!"

众人惊嘘,目瞪口呆地品味着这粗话的意思。

“创立大别山根据地是毛主席制定的战略方针,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政治任务,要创立解放区,必须打胜仗歼灭敌人,必须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这两个轮子滚起来就能推动历史,这两个轮子滚起来的原动力就是提高信心增强斗志;只要滚起来这两个轮子就能把蒋介石彻底碾碎......”

这就是王家大湾会议,这次会议对于中野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是一次鼓气的会议,而且是中野采用分兵合击战术的开始,史学家称这次会议为又一个“古田会议”。

王家大湾会议之后,各纵队领导和旅长回到各自的部队,都相继召开动员大会,传达中野领导的讲话精神,及时进行战前总动员,贯彻野战军分兵合击的总方针。

10月初,3纵在陈锡联的率领下,从豫南光山出发,直入皖西霍邱,一举歼灭敌一个整旅的兵力,取得了中野进入大别山以来的笫一次大胜利。

10月下旬,1纵2纵在蕲春把敌2个师包围在河谷平畈地带,经过两天两夜激战,歼敌一个整师又一个旅一万余人,取得了中野进入大别山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王家大湾会议原址到底在哪里?史学上有两种说法:一说礼山今大悟王家大湾,一说光山王家大湾。

要解开这个谜团,首先要了解中野机关的行军路线和驻地所在。8月末,邓小平,刘伯承曾在经扶县原光山县苏家河接见大别山地方党领导人,而苏家河临近黄站不足五十公里,10月末,邓小平率领中野机关进入红安詹店一带活动,而詹店离黄站也不足五十公里。12月7日,刘邓在红安周家墩,12月10日上半夜又回到黄陂站,次日凌晨,刘邓大军从黄站开始分开行动,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率前指由黄站向东进入七里坪,于12月16日到达新县境内。刘伯承、张际春率后指从黄站出发,沿罗汉公路北上进入莽张店一带并继续东进,后到达淮西地区。这几个地点都在罗汉公路沿线,而并非几百里地的光山白雀园,笔者由此推测:所谓的光山王家大湾可能是一种笔误,而礼山王家大湾才有可能是会议召开的所在地。因礼山王家大湾原属于罗山,与原光山县境内的卡房仅一山之隔。

当我走进王家大湾,希望解开这一谜底时,恰逢73岁的王才占老人,他主动把我引进村前的祠堂,指着那一片废墟说:“这里就是祠堂,四大间,上世纪六十年代拆除,后用它的砖瓦建了大队会堂。”他又说:“祠堂的南面就是原大悟县副县长王正国的老宅,王是基础户,民国36年秋曾有许多八路军干部在村里的祠堂内和王正国的家中住了两个多月,他的老人曾经见过邓小平和刘伯承。”我又询问了81岁的老人王其才,他也证实了这一点。

我带着好奇和种种猜测离开王家大湾时,仍不忘久久回望,看看这绿树掩映的山村。

相关文章关键词

《寻找王家大湾》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