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心灵之美
要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不仅要有外在的仪表美,而且要有内在的心灵美,而心灵之美,必须有德、有才、有学、有识。
德是品行道德。品行端正,做事情能脚踏实地,交朋友能敞开心扉。道德高尚,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和信任,有利于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品德高尚的人,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热爱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发现真理之光。如果一个人颇有才华,但为人不正,搞歪门邪道,那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大打折扣了。?
才是天才和才能。天才除了具有先天的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后天的勤奋。只有勤学苦练,不耻下问,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激起智慧的浪花,登上由失败堆砌起来的成功之塔。梅兰芳60岁时,为了演好《霸王别姬》中舞剑一场戏,床头总是挂着一把剑,天天下腰拧身,每天早起练剑。早些时候,为了向俞振飞学习昆曲,他一丝不苟,一次只学一两句,一出戏要学一二十遍,孜孜不倦,取长补短,可见勤能补拙,成功不全是靠天分。?
学即学问和知识。学无止境,成才不仅需要有严肃的治学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奋发的精神。司马迁久经磨难,饱受身心的侮辱与摧残完成了《史记》。贝多芬没有考上大学,在爱情上也遭遇了不幸,在他成为音乐家之后,又失去了听觉,但他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以惊人的毅力继续作曲,成为名闻世界的“乐圣”。所以,只要有理想,有抱负,敢于向命运和困难甚至失败勇敢挑战,在人类的旅途中,总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识即胆识和远见。胆量要大,知识渊博,同时也要有敏锐的识别力和洞察力。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凡想成就大事的人,不可能是坐井观天,也不应该鼠目寸光,而应当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泰山崩于前而不动摇。只要你相信一个美好的明天会到来,你就要提前做好规划和部署,机会总是留给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
一个人的青年时代是最宝贵的,二三十岁,风华正茂,生活洒满阳光,但是青春年少不可能永存,只有心灵美,才会持久动人。人之美,固然有外在的美,但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美。“无论自觉与不自觉,每个人都力图把美带到自己的生活中。”爱美吧,特别是要爱那心灵的美。它有着人格的美,心灵中的诗,还有那圣洁的光。它能使人的心灵净化,格调升华,这种美的力量,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
具有德才学识的人们不怕失败。当你走入失败者群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他们从来也不曾走进足以兴奋、鼓励人前进的环境。一个人要善于从迟疑当中、消极当中、烦闷当中举拔出来,而进入到奋发立志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许多人似乎以为志气这种东西是天生的,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志气都是被唤而后起、推而后行的一种隐伏的力量。因此在任何情况之下,一个人要勇于投入一种可以唤起你志气的空气当中,它可以激发你走上成才的道路。
一些人总是埋怨没有机会,这实际上是那些弱者的推托之辞。亚历山大有一次打了一个胜仗。有人问他:“假如再有机会的话,你要不要拿下第二个城市?”他马上就暴怒了:“什么叫机会?机会都是我们人所创造的。”这话虽然不全面,但是即使给了你梯子,而你不能一步步向上攀登,也永远不可能攀登到顶峰。
有人为了等待机会,往往一心想摘取远方的蔷薇,却反而把身边的玫瑰践踏在脚底。他们忘记了一切大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一个人如果不相信自己能完成一件事,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成功。一个人成功的大小,永远不会超过他信心的大小。一个人没有强烈的需求成功的愿望,而能取得成功,天下绝无此事,人间也绝无此理。在人类历史上,在遇到阻碍、遇到困难、遇到打击的时候,由于缺乏坚韧和毅力而向后倒转,就造成了千万个放弃理想而失败者的墓碑,这是人生的历程上一条沉痛的哲理。
人类最神圣的遗传就是善于追求理想的力量。只要你相信一个较好的明天会到来,那么今天的艰难险阻就算不了什么。试问,谁前进的道路上没有困难、挫折,没有坎坷呢?遇到困难时,强者的态度应该是把困难踩在脚下,把它变成前进的阶梯和动力,更加奋发有力。命运之舟的舵就掌握在你手里。我们不仅要创造出物质文明,而且要创造出精神文明。不仅要有外在的仪表美,而且要培养自己的心灵之美。
我们生长在伟大的时代,生活在我们祖先洒遍血汗的祖国大地上。我们有德有才有学有识,一时一刻都不应该放松努力,我们学习要学得更好,工作要做得更好,既无愧于古人,也无愧于后人。为了人民的利益积极工作,我们至死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