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大才子的菊花门事件
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花,以其冷艳傲寒、高洁清雅,自古便倍受中国文人骚客的青睐。人们咏菊、议菊,不仅留下了大量赞颂菊花的优美文字,而且与之相关的古诗佳话亦是不少,其中以北宋三大才子的菊花门最耐人寻味。
据《西清诗话》所载,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开头两句为“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读后,笑着说:“百花都落,唯独菊花在枝上枯干。”于是带着嘲讽的口吻说:“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王安石不服气的回复说:“欧阳修难道不知道屈原的《楚辞》里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吗,真是不学习啊”。
另一本严肃文学《高斋诗话》也有类似的记载,只是将菊花之争演绎成王安石与苏东坡之间的事,其余则与《西清诗话》无异。
两本书一个故事主角却不同,于是《苕溪渔隐丛话》便评论说“无论是欧阳修的《六一居士全集》还是《东坡前后集》中,都没有这首诗的任何记载。认为此事为民间以讹传讹,并批评《西清》与《高斋》的审稿不严格”。
此处尚未定论,冯梦龙又在其《王安石三难苏学士》里有了更传神的记载。
说是苏东坡拜访王安石,被安排在书房等候。苏闲无事随走动观看,见一首题为《咏菊》的诗稿,只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两句。苏认得这是王安石笔迹,但却想不通王怎么会吟出有悖情理的诗句来。据他看来:“黄花即菊花。菊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最能耐久,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错了?”
如此苏东坡由兴所发,举笔舐墨,依韵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后又觉不妥,担心王安石责怪,便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
后来,王安石得知此事,决定煞一下苏东坡的傲气。便将其贬至黄州为官。
果然,在苏赴黄州上任那年重阳之后不久,连日大风,苏与来访的好友陈季常一道去后花园赏菊花,没想到只见花棚下满地遍洒黄灿灿的菊花,枝上全无一朵。这一情景使苏东坡目瞪口呆。陈季常见而生疑。苏便坦诚他说道:“去岁在王荆公府中,见他《咏菊》诗二句,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此错了,续诗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
难能可贵的是,苏东坡在事实面前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变得谦虚多了。
显然冯梦龙的故事是美好的杜撰,菊花也分为落瓣与不落瓣两种,屈原《离骚》的“落英”也并非落菊,而是刚开始开放的意思。这些通过三大才子的争论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知识。
至于《西清》或《高斋》所载是否属实也不能通过其它书有无记载来判断,无风不起浪,类似的故事相信是有发生过。又或许此事有无发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三大才子的菊花之争了解了菊花,更是对为人为文章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