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关系的荒唐倒置
——夏天敏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赏析
著名作家夏天敏先生创作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最初发表在2001年第五期的《当代》杂志上,是一部思想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奖。现在这部佳作经由北大星光集团改编搬上了电影屏幕,让人们再次把深情的目光,聚焦在当下中国农村这一弱势群体的身上。
这个异常沉重、令人心酸落泪的故事,发生在偏远落后的北方乡村。在大山深处的黑凹村,有这样一个清贫艰难的三口之家:男人德山老汉、哑巴媳妇和12岁的女儿翠花,由于生存环境的窘迫,一家三口无奈的挣扎在贫困线上,那日子可谓过得度日如年。恰在这时地区的刘副专员坐着小轿车,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前呼后拥下,一干人马走进了德山老汉破旧昏暗的家,前来慰问雪中送炭。面对这个贫寒的农家,刘副专员难过的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并当即捐出了随身携带的400元,这自然让德山老汉感激不尽。这事还没有完,好戏还在后头呢!作为刘副专员的帮扶对象,他一直在琢磨着怎样使德山老汉一家脱贫致富,过上有吃有穿的舒心日子,于是这位人民的父母官慷慨解囊,用自己一个月的1600元工资给德山老汉家买了一对进口的良种美奥利羊。于是在没有一个坏人的参与下,集体导演的一幕人和动物关系荒唐倒置的悲剧。
刘副专员不辞艰辛,跑到大山深处访贫问苦送温暖,让德山老汉一家人感动的不得了。现在日理万机的刘副专员又派人送来好大一对羊,鼓励他们发展畜牧业,早日摆脱贫困的阴影过上富裕的日子,就更令德山老汉一家感激涕零了。特别是德山老汉,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中国农民,他下决心养好这对外国羊,绝不给有知遇知恩的刘副专员丢脸。可是养着养着问题就出来了,德山老汉的心就很不是滋味了。因为这对优良品种的美奥利羊除了水土不服外,还贵族公子小姐般娇贵得很哩!这不是两只普通的羊,这是刘副专员送给他们发家致富的外国羊!所以德山老汉除了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给两只羊御寒外,还喂给它们炒面和鸡蛋吃,而这些美食连他哑巴媳妇做月子都没有享用过。为了让这对进口的羊吃上嫩绿鲜美的青草,德山老汉爱惜的把它们驮在马背上,而自己一路步行,和好大的一对羊来到了数十里外的草场。为了养好这对羊,德山老汉一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狠下心来,不让饥饿难耐的女儿吃一口沙面,不让女儿花一块钱买一条红领巾,最后这个可怜的农家女孩竟在放羊的时候溺死在沼泽地里。
读完这部令人潸然泪下的中篇小说,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制造了这场悲剧?是刘副专员?是巴结上司的乡、村两级干部?还是德山老汉自己?这个问号之所以持续的萦绕在读者的心中,是因为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怀有善心的好人,但正是这些好人,在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下亲自导演了这出悲剧。我们似乎无权责怪德山老汉的善良、软弱和愚昧,因为他知恩图报,因为刘副专员送来了好大的一对羊,因为德山老汉像养爹一样精心养着这对进口的羊,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一家三口的身上。当德山老汉由最初的感动逐渐转化为满心的迷茫与困惑时,那座无形的大山就实实在在的他羸弱的肩膀上了。当然乡长和村长比他还急还有压力,因为养好刘副专员送来的这一对羊,就意味着政绩和前程呢!他们并不知道德山老汉肩上的担子有多沉,心里有多苦。面对两只进口的很难伺候的美奥利羊,面对两只羊不菲的待遇,德山老汉感到自己愧对了妻女,感到人不如羊,他甚至在甜美酣畅的梦里,梦见自己和哑巴媳妇变成了一对幸福的羊夫妻,快乐无忧的徜徉在嫩绿的草地上,品偿着炒面和鸡蛋的美食。
人和动物园的关系,就这样被天才的小说家夏天敏给荒唐的倒置过来了。他让我们清楚的发现弱势群体艰难的生存状态,和卑微的小人物心灵痛苦挣扎与希望幻灭的隐秘过程。在这部精彩的小说里,我们读出了一种苍凉一种沉重和一种无奈,还体悟到了这位乡土作家悲天悯人的温暖情怀。我们知道德山老汉的内心有多么的苦涩,但我们不知道该用怎样立竿见影的办法,让这个贫困的三口之家过上舒坦的好日子,而这正是《好大一对羊》发人深省的地方和让人追问的地方。在中国偏远落后的乡村,在弱势群体中间,人不如羊的荒诞的咄咄怪事,恐怕并不多见,但只要还有一例,就足以让我们痛心疾首、羞愧不已了。就像刘副专员送给德山老汉的那一对羊,为何无形中就成了套在脖子上的枷锁了呢?在这里我还想说,夏天敏的小说《好大一对羊》和同题改编的电影并不是一回事,因为电影里淡化了德山老汉一家的苦难,它更像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轻喜剧。我想这并非出自小说家的本意,而是电影艺术和商业运作的一种需要。
好大的一对羊,沉重的一对羊,就这样扼杀了农家少女翠花娇嫩的生命,就这样吹熄了德山老汉心里刚刚燃起的憧憬的火苗。阅读这样凝重的作品让人心疼,更让人清醒。1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