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甬百公路”的由来

昨天的百官:“甬百公路”的由来

2013-10-02 01:20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8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上虞自古以来被称为“九县通衢”,纵览一下全国的2800多个县、市、区,能够膺此名号的恐怕不多。

所谓“九县通衢”指的是上虞通向外界的交通非常便利,有着四通八达的道路。

可是老底子从百官走到余姚,曾经是“鸡叫百官走,点灯到余姚。”

如今的329国道,以前老百官人叫作杭甬公路。

最早的百官至宁波的公路,仅仅只有百官到小越一段,于民国22年(公元1933年)动工,民国23年(公元1934年)竣工通车。在百官上堰头龙山头脚下设汽车轮渡,与曹娥江对江公路相接,贯通杭甬公路全线。

抗日战争开始,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入侵,全线破坏了这条杭甬公路。

民国30年(公元1941年)5月21日百官被日军占领成了沦陷区,日军在百官设立了据点。日伪“华中铁道公司”于民国33年(公元1944年),利用原甬百铁路的路基通了汽车。

抗日战争胜利后至解放后的1952年,宁绍商车联营处仍利用铁路路基通汽车。

这是百官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公路,被老百官人叫作“甬百公路”。

全国解放后,宁波到百官的公路虽然利用了铁路的路基,但经过多年的战乱,公路早巳破烂不堪,而且也无法全线贯通。

解放初期,败退逃窜到台湾和舟山等沿海岛屿的国民党军队,不甘心在战场上被解放军打败,时刻想反攻大陆,利用其占据优势的海、空军力量,以尚未解放的舟山、定海为基地,他们不断派出舰艇,对我沿海进行骚扰和炮击,并多次派遣飞机空袭沪、杭、甬沿海城市。

为了解放舟山,驻浙人民解放军急需一条公路运输军用物质。

原来的萧甬铁路虽然在抗战期间被破坏了,但留下了一条天然路基,又曾经一度由日伪“华中铁道公司”经营过汽车运输,如果加以修复和改造用来军运是最好的救急方式。

于是宁波军管会就发动沿路群众在萧甬铁路的路基上修建简易公路。当年我们国家“一穷二白”是没有什么修路机械设备的,完全是依靠民工肩挑手拿,用人工硬是把这108公里长、4米多宽的公路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修好了。

当年宁波到百官是河网纵横,公路相间不远就需要造桥,到底有多少桥是谁也说不清?

所谓造桥,就是把直径10厘米以上碗口粗的树干打入水中,这些树干就是桥桩。桥桩打好后,用7厘米左右厚的木条横一层直一层钉上去,就有了基本的桥型。然后在木板上铺上黄泥、石灰等混合而成的三合土,再在三合土上面放置一块块大片石,再铺上一层黄泥,最后将砂石铺在黄泥上,再用石碾来回压实就算桥造好了。

这就是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宁波到百官的“甬百公路”。

公路修好后,“甬百公路”并没有对地方开放,公路上只允许军车行驶。这个状态维持到舟山解放之后,才开始让社会车辆陆续上路。

从1949年8月18日晚,渡海登陆部队分三路向舟山外围岛屿发起进攻,第一役解放大榭岛,到第二年的7月7日解放大小洋山、泗礁、嵊山、枸杞等岛,人民解放军经过近一年的不懈斗争,血染东海,舟山群岛全部解放。

在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舟山期间,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船舶,还有船工。船工支前,部队除管三餐吃饱外,还按不同技术给予津贴,船老大每人每天发大米12斤。支前船工与解放军同舟共济、生死相依。当时从苏、皖、鲁、渤海湾、胶州湾征调了大批船工、民船南下,“陆地飞舟”。

据史料不完全的记载,全国各地出动支前民工26·4万余人,船工水手7817人,征用民船2080艘。还有粮食1869万公斤,军需物资150余万件。还有人民解放军的很多部队调动,大多都是经过我们这条“甬百公路”过往到达前线的,当年的“甬百公路”成了最繁忙的军用公路,为舟山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沿路群众曾亲切地称之为“解放路”。

“甬百公路”一直使用到了1958年,才完成了历史使命。待修建萧甬铁路的时候,这条“甬百公路”又恢复成为了铁路路基。

1955年11月开始在“甬百公路”旁边修复百官至周巷的公路并通了车,这条公路就是杭甬公路也就是现在的329国道……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甬百公路”的由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