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阅读1919的一些片段

阅读1919的一些片段

2013-10-25 12:20 作者:古心静典 阅读量:24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1919,这个年份近日总是浮起来。

尤其是去绍兴看到有大眼睛框的蔡元培先生的雕像。

1919,总是让我们想起热血沸腾的“五四”运动,中学里课本里学到“活捉曹汝霖,痛打章宗祥”还只是历史的标本。当在电影《建国大业》里看到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时,我的身体和灵魂止不住颤抖起来。

正巧遇到司徒朔写的《北大在1919——90后的崛起》,于是兴致盎然读之。

太多的风云际会,这真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也是时势造英雄。

太多的大河滔滔,太多的风烟滚滚。只撷取几片精神的浪花以滋养平淡的日子。

初学《背影》时,并没有特别的感动。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历经生命种种,今日再读,泪下潸然。我终于读出了患难岁月的父子情深。

我渐渐的也能理解《荷塘月色》里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了。我渐渐的不单单以熟背“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而骄傲自诩了。因为我终于懂得了他把自己的名字由朱自华改为朱自清,并取字“佩弦”的深意了。这虽然是以平凡的担当才成就最后的民族气节。

因为这,再读“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段锡朋的女儿段永兰写的《我的父亲》,是我深夜的内心哽咽。“父亲参加陈独秀先生的葬礼回来,我接过杖帽随口问道:‘人很多吧!’‘三四个人,世情如此!’我默默无语,肃然于父亲的风义”。

只淡淡口气,一种炎凉世态的大义令我怦然感动,并在内心深处深深一躬,为陈独秀,更为性情中人段锡朋。

“我爱父亲,爱他穿着旧衣见客时的昂然;爱他觉得不对时,千人之间能立起反对,觉得对时,千人之前毫无犹豫的精神。我爱他不是为了儿时吻我,而是因为他能在贪利的社会里屹树着高亮的廉洁;因为他能在未上轨道的政治环境里质朴而苦干……”

我想,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爱与赞,更是对一个大写的男人的敬意,在那样的时代有这样的人。在他离世时,好友罗家伦赋诗曰:亦儒亦墨亦真诚,远识高标两绝伦,忧患不容余涕泪,我今痛哭为苍生。这样的歌哭令人动容。

我们一直在提倡反腐倡廉,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说教,我们只需要从历史的细节中引出那种人性至美,我们中华民族的热血永远都会熊熊燃烧。如每一年的央视的感动中国每一次都会让我们留下动情的泪水。当有国家把军事战略移至亚太地区的时候,当我们又一次遇到家门口的挑战时,我们仅仅忍气吞声是不够的,我们一定需要新的“五四”运动的精神,新的热血沸腾的气慨,去护卫我们伟大的国度。

近日一些名校自主招生如火如荼。关于大学,我们回头看看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之中对大学的定位: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国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愿今日之教育家们多多思考蔡元培先生的这段话,或许我们高教的改革会更加目标明确。

相关文章关键词

《阅读1919的一些片段》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