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谈
灯下漫谈系列
一
教师这个职业最大的优点就是清闲。
这句话可能很多人不敢苟同,从表面上看,教师似乎整天总是忙忙碌碌的,实则不然,因为这种忙碌带着很大的疲软性,没有明确目的。实在是个混日子的职业。它有工资保障、虽然薪水不多,却无生计之忧。
但这个职业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缺乏成就感。不管你付出再大的努力,都不能直接见成效、直接创造财富。因为缺乏财富,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就形成了一种疲软意识。特别是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教师便多了许多后顾之忧。既不能激发工作热情,又舍不得轻易丢掉这来之不易的职业饭碗,即为“鸡肋”职业。
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教师的真实心态。
二
为人处世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这门学问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很难学得精通、做得完善的。甚至你花费了一生的心血,也未必能精通它。
但人活在世上,就得有人气,通俗的话说就是有一定的人际关系,你又不能不时常留心处处谨慎地做人,尽力把这门学问做好。然而能做得成功者并不多,大都是只吃了夹生饭而已,似懂非懂,半知半懂,或不懂装懂罢了!
许多人,他的喜怒哀乐不流于言、不挂于脸、处乱不惊、处危不变、见人说话、遇事变通、善用心思,是内藏颇深者。这类人乃人中之精,人中佼佼者。他们往往处世圆滑,轻取其利,巧中得胜,化险为夷。
三
诗与画是文学艺术中较深奥的学问。然而诗歌读者广却缺乏应有的价值;画爱者少,却价值连城,与日剧增。
写诗的人很多,要么写得太白;要么写得太晦涩。太白,文人不喜欢看;太晦涩,大众不喜欢读,这就很矛盾。
许多诗人写得诗,其实是很艺术的,很深奥的,但与现实世界严重脱节,利益驱使的现实世界不喜欢诗人的抒情,不喜欢诗人的浪漫。诗人写得东西很有艺术,但没有了读者,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不能直接创造财富。
但画呢!虽然有的人不懂得欣赏,却很直观,也可以装门面,有升值的空间,能直接或间接给人带来财富,它的价值就直接体现出来了。
四
别以为厚着脸皮做人可耻。
现实世界,脸皮太薄的人是要吃亏的。
所谓“无奸不商”,做生意的人,哪个不说假话,不说假话你就赚不了钱,就发不了财,世间没有亏本的买卖,你不求利润,不隐瞒一些东西,便失去了做生意的价值所在。
“仕在谋略”,为官之人,不说假话恐怕难以打混,官场如战场,官场中的潜规则是存在的。有的要隐瞒的东西,不能太直太露,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厚着脸皮总比捅马蜂窝要好!如果让人一览无余,抓住了什么把柄,你的官位就不稳了。
不经商不为官,你不见得就一定很轻松。搞艺术的要来个包装,粉妆出场,打扮越鲜艳就越引入注目,人家就喜欢你,你就有很多粉丝。即使不搞艺术,在平常地生活中,也是很讲究生活的艺术的,看看芸芸众生,谁个又不是无时无刻在包装自己呢!
说白了,这包装的东西,就是把自己真实的一面隐藏起来、包裹起来,呈现在别人面前的是自己粉饰的一面。‘梳妆打扮,涂脂抹粉“美其名曰是追求美丽,实质上就是极力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罢了!
你再仔细观察: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奇怪的现象,恶者得利,善者吃亏;“小人”得势,“君子”倒霉;曲者顺风,直者受压。如此种种。恶者人人怕之,由怕生畏,由畏生敬,逢迎者自然就多。善者危及不了他自己的利益,误不了自己的仕途,便不会放在眼睛里。于是柿子总是找软的捏,你善良了,麻烦事就多了起来,你恐怕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避都比不了!
至于直和曲,那就要你从什么角度看,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此直彼曲;为利益所致,对象不一样,曲直的转换也不一样,完全是他选择的目标不同而已。这种人是人中之王,往往是为官之才。
综上所述,不一厚颜为耻者,便不足为怪了!确实不能简单以厚脸和薄脸为耻辱来看待人!
值得警惕的是:在如今这个社会,过于薄脸者,不是自闭症,往往就成了精神有病的人!
现实呼!悲哀呼!
五
如今的社会,是现实得不能再现实了!
“钱”,几乎成了人们衡量一切的杠杆,人们对钱的追求几近狂热,任何东西似乎都以钱作为准则、作为根本。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有人一看见谈钱就头疼,就浑身不舒服。因此很忌讳说它。我何尝又不是。
说开了,谈到这个“钱”字,不要总以为是坏事。除非你生在太空、除非你不食人间烟火。
对于利地追求过于强烈,情就会慢慢地淡化,亲情、爱情、友情都被无形的套于利益的光圈。似乎在这个世界上,撇开利益二字,情便显得那么地苍白无力;有了利益,这个情字,便得到了升华和润色,变得有滋有味。
物质和精神的调和,如今已经彻底地失去了平衡。人们朝思暮想的精神领域,已经完全被利益所笼罩,无不与切身的利益相关联。纯精神领域的追求,已经是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精神是空的;物质是实的。但这空的东西,又不断在左右人的意识,追求这种空灵的东西,又要物质作基础,这就是矛盾。
六
“草根”也能受到热捧,这在前几年是想都不敢想的。“草根”也“山寨”就更奇了!
现实的说法,草根就是平民意识、平民艺术,是来自生活最低层的东西、最低层的艺术,说白了就是“俗人”的意识和艺术。这种东西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往往是在街道的某一个角落、地下通道的某一个转弯处、在一个不被上层人物关注的地方所展示的东西。既然是艺术,就自然有一定的听众和观众群,但这种观众群地范围很窄、影响力很小。
草根艺术能受到热捧,肯定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大概是人们大鱼大肉吃惯了,便对那些东西有些油腻了,意识里总希望有一种朴素的东西出现,更倾向并渐渐地钟爱于原汁原味。草根的出现,恰巧迎合了人们的意愿。
但是,任何的草根艺术,最后还是经过精心包装后才推向市场化的,多少有些粉饰的因素,有蓄意炒作的成分,它其实已经脱离了草根的本身。
“山寨版”的草根的出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这种艺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还是有市场的,这也是意识发展的走向和趋势。
艺术的取舍,说白了还是脱离不了是否有听众和观众。有人热捧不是坏事,间接也说明他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