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世界一点爱
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充满诱惑的世界,处在一个被人们称为金色年龄的时代,我们会常常幻想,幻想自己有着美丽而不平凡的人生。然而,在幻想的同时,我们却常常忽略了生活中那些最平淡与最朴实的东西。把它们当作平庸、当作无聊、当作生活中的过眼云烟。可是,人们却不知这些所谓平庸正是我们生活中最持久、最永恒的东西,是真善美的载体。?
善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满。记得有一年冬天,寒风凛冽,我因有事出门。车到了目的地,人们都下了车,车上只剩下一个拄拐杖的老大爷。这时,老人的目光与我相接了,老人说:“同志啊,你能把我扶下车吗?”我愣了一下,赶紧回答道:“可以,可以,没问题。”我赶紧扶老人下了车。下了车,我担心老人自个儿回去不方便,就打的把他送到了家。到了他的家,他的亲人连连向我道谢。此刻,幸福的感觉溢满全身。一直为这位老人及全家对我的举手之劳所给予的如此高度的评价而感到骄傲。?
大千世界,爱美本是人的天性,青年人更是如此,对美的追求,不仅可以表现内心美,也可以表现为外表美。但任何时候,都是内心美比外表美更为重要,然而决不能因此就把美的概念只局限在内心美上,而要在应该表现的时候拿出具体的行动来。?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景,看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凄凄惨惨,便会悄然泪下,在心中默默地为他们祈祷,这就是一种善。但是,人世并不是任何事情都是美的,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善良的心。一个孩子掉进了水里,焦急的母亲哭喊着向那船公求救,那船公不但不救人,反而跟那母亲讲钱,先给钱再救人。在那生命危急时刻,他想到的竟是钱,多么让人心寒。他不知道什么是良知,连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都不具备。“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就是这种人。?
轮椅上一个娇小的身影出现在某年某省春晚的绚丽舞台上。她的笑容那么亲切自然,她的眼睛依然明亮如水,她就是湘潭导游文花枝。在一次旅游途中的车祸中,旅客和自己都受了重伤,她的伤是最严重的,她却毫不犹豫地喊出了:“先救旅客,我不要紧。”这是何等令人肃然起敬的话语。由于救治不及时,她的一条腿无法保留下来。望着仅剩的一条腿,她不是埋怨现实的残酷,而是感谢上苍对她的垂怜。从她的眼里,我们一点儿也读不出她的遗憾与悔恨。救了旅客的生命,失去自己的一条腿是值得的,她的青春也绽放着夺目的光彩。?
真善美是扎根于灵魂深处无言的情感,体现着一个人对世界的爱。给世界多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就会是真的、善的、美的。?
青春的磨练带给我们的善,该是怎样的一种可贵。青春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思想和美的宝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美,“长风会破浪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自然美。风格不一的美,让你“沉醉不知归路”。?
是青春天使打开了我们心中绚丽的景色,让我们谛听青春那迷人的天籁之音。我们站在青春靓丽的峰顶之上,世界也会为我们真实、喧闹而美丽。
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向苏格拉底学习。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人生哲学家。“善”是苏格拉底的最高哲学范畴,他的整个哲学都不过是对“善”的不同角度的讨论和对善的普遍性的追求。同时,苏格拉底也把“善”当作人生的最高境界。他说:“善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目的,其他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善而进行的,并不是为了其他目的而行善。”也就是说,诸如理性、快乐、自制等等都是以善为目的的。正是为了善我们才做其他事情,包括追求快乐,而不是为了快乐才行善。
苏格拉底有很多关于“善”的名言,如,德性就是知识,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等等。由此可见,苏格拉底是善的倡导者,是善的大师。
在苏格拉底看来,要实现“善”,要通向人生的最高境界,关键在于获取知识。一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熟悉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了解事物的本性;只有了解了事物的本性,才可能按规律办事,才可能有用、成功,即行善。另一方面,人们还必须充分认识善本身,要了解什么是正义、虔诚、勇敢等美德。只有这样,才可能有目的地“从善”而不至于无意中落入恶。这就是说,要成为有美德的人就必须要懂得各种具体的美德。这样,知识就成了人通向至善之路的一把钥匙。
朋友,就让我们用自己的青春来体现真善美,歌颂真善美,传播真善美吧!就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创造更多的真善美扬善于地球尚美于全人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