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深情
母亲的不幸辞世,我才发现,父亲其实是世界上最有感情的人。
在母亲尚未下葬的日子里,父亲时常跪在母亲灵堂痛哭。那模样,总教人觉得他非常可怜,而他伴泪的倾诉,又让人动情。
父亲突然间苍老了许多,他轻轻地抚摸着母亲的手,竭斯底里的哭诉中,饱含着无尽的思念、伤心和忏悔:“我的老伴儿,你怎么舍得丢下我走了,你叫我怎么活啊!你为什么不喊上我一块儿去呀!我们四十多年的情感啊!早知这样,我不会让你一人出门……”。
这是我第一次听父亲说“感情”,虽然平日没见父亲和母亲多么情深,但这“感情”二字却深深敲击着我的心扉,其实,人们常说的“少年夫妻老来伴”,此话果真不假,个中深情,却是我们年轻人无法体味的,正是平日的看似平谈,却蕴含着父母在人生旅途中风雨同舟的心心相印。或许,在平日的端茶舀饭、洗衣缝补乃至争争吵吵的背后,早已流露出人生伴侣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深情。而母亲的猝然离去,使父亲成了人生旅途中最终的狐独者,儿子、孙子,固然代替不了母亲的地位。我觉得,这种蕴含在平谈生活中的情,便是爱的精华浓缩,更是年轻人动听的语言无法比拟的。
母亲与父亲以前几乎没有过一个多月的分别,这次是个例外,但正是这个例外,酿成了永诀的惨剧。母亲去玉门三十多天,父亲便十分想念,便让我打电话催母亲回来,因为父亲身体不佳,母亲听到消息,急急往回赶,不料再也没见着父亲……
父亲便感到深深的内疚与忏悔,说他本不该让母亲独自出门的,早知这样,他无论如何也不让她走,即使走,虽然自己有病,也要亲自陪着。但这一切忏悔,都挽回不了母亲,父亲便不时痛哭欲绝,催人泪下。当他镇静下来,别人安慰他时,他又向别人倾诉他和母亲的故事,包括两人曾经的不愉快。而这时,我总觉得他沉浸在甜蜜回忆中的样子,有痴迷,有执着,更多的似乎是稚气——老年人独有的天真与质朴。倾诉过程中,总少不了他的长吁短叹,少不了他的痛哭流泪,少不了他的追悔莫及。
每当看到他这样深情的样子,我几乎不敢相信。这只是一个朴实的农民,朴实得和他生活了一生的土地没什么两样,在我的记忆中也似乎从没有他和母亲情深的片断,但他的情怀却正如他耕作的土地一样,平谈无奇,却蕴育着无限生机,却创造着用之不竭的粮食。父亲的感情,正是播撒在了泥土中。
是父亲,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情”;使父亲,使我认识了什么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