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是“冤家”
那天,我问爷爷,奶奶走了这么多年,你想我奶奶吗?爷爷说,想她干嘛,她一辈子好当家。爷爷奶奶是一辈子的“冤家”。
奶奶确实当了一辈子的家。爷爷年轻时就不管事。在封建的大家庭里,奶奶还是小辈的时候,就能主事。她做了婆婆以后,也是她当家,直到临死前,二叔和老叔的钱也都由她管着。她的方法很简单:一碗水端平,一把盐撒匀。
奶奶经常给我们讲,在关里的时候,生活很苦。家里疏菜少的时候,吃一顿煎茄子,每个人分到的量,只能填满窝窝头坑。而她自己用窝窝头在锅里擦一擦就算吃菜了。
那么一大家子人,没有钱。家不好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时候,三爷、二爷他们嘴馋,也会和她吵,妯娌倒是都相处得挺好的。后来日子好了,二爷和三爷她们岁数大了,经常说,多亏那时奶奶勤俭持家,才走过了那些艰苦的岁月。
爷爷的气管炎是从山东迁民到黑龙江以后得的。爷爷身体一直不好,最怕冬天,经常水肿,嘴唇是紫色的,咳嗽厉害的时候得一宿一宿地坐着睡,坐累了就跪着睡,跪着睡的样子像是向上天祈祷。我们看了总是很心疼。
奶奶到了北方以后,也有了爱咳嗽的毛病。她枕头边总是放着一种叫克咳敏的药片,咳嗽的时候,她就摸一片放到嘴里。从小我们就知道从水桶里舀一瓢水给奶奶吃药用。克咳敏的副作用是嗜睡,奶奶是怕吵醒我们,她很快就睡着了。
奶奶好强了一辈子,不爱麻烦人。爷爷生病的时候,在奶奶眼里,爷爷就是比较“矫情”。两个人总是针尖对麦芒,早早的,两个人分了居。奶奶和老叔、老婶一起生活。爷爷和二叔二婶一起生活。这件事情,我们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两个人都是好人,却不一定会成为好的夫妻。
后来,大姑告诉我,爷爷和奶奶的矛盾,主要源于粮食少的时候,两个人观点不统一。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我的爷爷奶奶未能免俗。
那还是在生产队的时候,谁偷偷地给奶奶一把粮,奶奶就缝到枕头里,奶奶说人家也没吃的,送给你都是情谊,奶奶会用其它东西回报人家。爷爷可不这样想,爷爷说,这都是公家的东西,大家统一分配。我们多吃多占了,别人就会少,孩子们都看着呢,将来长大了,坑蒙拐骗,咋办?爷爷想从思想上教育他的儿女,子孙后代。
奶奶总觉得,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才想着你。爷爷当时是生产队长,主要负责看青。防止有人私自去田里掰玉米,打牙祭。或者偷一些瓜果蔬菜什么的,奶奶总觉得,不是穷的不行了,快饿死了,谁也不愿意做贼。有时候,可以通情达理一些。奶奶总是教育他的孩子们说,穷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
当爷爷提着奶奶装粮食的枕头,倒在生产队的大粮仓里的时候,奶奶给爷爷“判了死刑”,她们再也无法沟通了。于是,爷爷和奶奶这两个好人,吵了一辈子。谁都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到头来成了“冤家”。
直到今天,我们家族中的很多人,在对待别人方面都很良善,而对自己的另一半,却比较苛刻,我的弟媳说,这叫“杀亲”。在这一点上,可能也是受了奶奶的影响吧!我的奶奶终究是一个普通人,我会从她身上汲取好的一面,而那些她一生中没有过去的坎,我会努力超越,以慰奶奶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