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放飞内蒙古和五台山(十七)

放飞内蒙古和五台山(十七)

2013-10-24 07:59 作者:春风 阅读量:35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十七)五台山佛教感悟

类似于公路收费站的五台山景区收费站,那是要下车步行进去的,坐了一天的旅行客可以下来活动一下筋骨,二者方便了点票的人。众人步行过了入口处,大家呼吸了五台山的新鲜空气,活动了一下坐了近半天的腿脚,人也轻松多了。上了车后,小武导游又开始了精彩的讲解了。这个对于导游来讲,大概是他们的工作方式,每到一个新的景点,事先得介绍一下。这样就能使旅游者对景点了解有一个大致的铺垫了。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周长约250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对小武导游讲解我听的非常仔细,那些数字和历史典故记得那么清楚,口齿伶俐、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真是:口齿生香。实在佩服她的记忆。讲解流畅,语言丰富,条理清楚,幽默风趣,思路清晰。我在想,她做一个大学教师肯定不错。

栩栩如生的讲解,使我们还听到了释迦牟尼佛传、文殊菩萨的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救人善报、杀人恶报、孝顺善报、…因果报应故事。

听了那些佛教故事和自己所知道的佛教案例,好象也悟出一些万物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做人的道理,好象感到事物的变异也都是因果关系的发展而形成。释迦牟尼通过多年深思修行,最后“悟道”成佛。(佛也称佛陀,)那佛教的真谛是什么?

佛陀的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谛”,即苦、集、灭和道。一种因果理念,教导信众如何解脱人间烦恼。佛教认为,人间多苦难苦谛,要揭示这些苦难的业因集谛,要消除这些苦难达到“涅磐”境界灭谛,这需要修“道”。“涅磐”是什么,这是一种佛的境界,一种极致的清静世界。“四谛”又称“四圣谛”或“四真谛”,可称得上是佛教的真谛。虽然佛教中有很多经文和教义,归结本原都会积聚到“四谛”的思想层面上来。譬如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最好的诠释。

然而,在佛教中“真谛”并不是指“四谛”,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具有特别的意思。“谛”是真理的意思,“真谛”是相对于“世俗真理”而言的理念。佛教认为,世俗认为一切事物是“有”,这种观念被称为“俗谛”。而佛教的理念,把“一切皆空”称“真谛”。其实三法印、十二缘起、性空、四圣谛等,都是佛教的根本真理,都是佛教的真谛。

咱也深思修行,是否也会“悟道”成佛。不过咱深切地感到,只要心中有佛,我相信会的,一定会!……不去想了,太深奥了,这次参观五台山,看看这个四大佛教之一的圣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生存“真谛”。对于我们这些成天忙碌,为了追求功名成就,辉煌事业,光宗耀祖,而又为了按揭贷款购买了一所住处,每月能还上千把块人民币加班加点的工作,看看有什么启示没有。所感悟的又是什么?

进入了五台山中心—台怀镇,她是寺庙集中分布的地方,是五台山佛事活动和经济生活的中心。相传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讲经弘法的场所,街上都是人,不时地也出现穿黄布衫的和尚,穿红布衫的喇嘛,还有的尼姑和穿灰面衫一些居士,五颜六色的,这到是一道风景线。人挤人的,不亚于上海的南京路繁荣景象。

五台山共有寺庙300馀座,虽经历几次变迁,寺庙建筑遭到破坏。目前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要看完这几十座寺庙那要几天才行。我们要看的是: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显通寺(灵?寺)、菩萨顶、塔院寺、广化寺或镇海寺,这么多的寺院,也只有的所选择的参神拜佛。

“准备下车!”我的思路被导游的一声喊,拉了回来。

蝶恋花

相关文章关键词

《放飞内蒙古和五台山(十七)》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