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过了,凭什么?
我是班里普通话说的最烂的一个人。
开学做自我介绍,很多人甚至都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不能不说,作为一个北方人,这是个莫大的悲哀。
上大学之前,我从未讲过普通话,即使是高考结束的那一年,我被电视台采访,做广告,讲的依旧是方言,在我的概念里,是没有普通话这个词的,不能不说,这是我们高中学校的悲哀。
读师范中文专业,普通话水平要求高,所以,这一直都是我的噩梦,这是我唯一过不去的坎儿。我甚至被它击倒,但我知道,普通话不仅影响着我能否拿到教师职格证,更主要的是,这是一种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关键,所以,也许,很多人,只是把它当做一种考试来对待,而我不是,这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升,它的作用是长久的。
也许,是我的努力感动了上天吧。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一直都在矫正发音,在我执教的那些日子里,我最起码,保证了我学习普通话的连续性,我一直都在极力摆脱方言的影响,所以,即使是老乡,我也很少说方言的,这不是说我在装逼,而是,我要保证连续性,我要把普通话纳入到我的大脑里,甚至,有一天,会取代方言的位置。
和一个高中同桌视频聊天,我脱口而出的是普通话,我没有一丝难为的感觉,在我的大脑反应里,我理应讲普通话,我想,这一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我并非在否定方言,而是说,我尽量在回避。
当然,方言说起来比较亲切,不过,像我这样,二十多年,从未开口讲过普通话的人,想要在普通话这个方向,取得成绩,是要付出很多努力和代价的。
三年来,我无论是在吃饭还是上厕所,我都在学习普通话,特别感谢和我朝夕相处的卡哥,每当我开口讲话,哪一个字的发音不当,他都会立马帮我矫正。
我觉得,要讲好普通话,首先要重视它,其次,要多说多练,再次,要保证你的学习过程是连续性的。很多人,放假说习惯了方言,来了学校,一下子还转不过来,结果,上个学习的学习成果大打折扣。
假期,我和父亲就普通话进行了交流,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他的意见非常有价值,给了我很多启发。为了说好普通话,我做了很多工作,参加了很多活动,我不放过每一次学习普通话的机会,上台讲话,参加辩论赛,话剧表演等等。
也许,这次普通话过了,有侥幸的成分,不过,也是我长久以来,努力学习的成果,机测的结果理论上应该比人工测试更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
祝愿我们班下一次测试全体人都能过,正如有人说:曹永栋都能过,我们还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