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同学二题

同学二题

2013-10-24 05:51 作者:南屯游子 阅读量:35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一次聚会

昨夜如约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

电话问询后,来到某体育宾馆302房间。意外看到在一家著名研究所上班的L同学。L最初分配在附近矿务局某学校,后应聘至研究所子校任教,终因改制等原因,学校被撤交给地方,他本人进入机关工作。曾经探望过他,一切均如意,生有一双儿女,或打工或读书。见面都比较激动,彼此渴望了解更多地信息。

同学聚得差不多时,就在下边的饭馆吃饭。菜样较丰盛,印象最深的是该宾馆别具一格的特色菜——“扒猪脸”。用饭罢了,驱车去对面的“真爱”4层某包房点歌唱歌。歌的范围趋于“怀古”——即当年上大学时的流行歌曲。唱的兴致较浓,一首连着一首,直到子夜时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其他人陆续回了家。又同老B陪L再返302房间,海阔天空闲谝神聊大侃一通。有人敲门,打开一瞅,来人是“王总”。“王总”也是本班同学,自部队转业后,一直闯荡于商海经济大潮之中,成就委实不小,多次的同学聚会尤其是在古城工作的同学聚会,几乎全部由他豪爽“埋单”。他一落座,四人继续闲谝神侃大聊,或以往校园逸事,或当今时髦的奥运话题。

凌晨3:40许,才宣布今夜“谈话”暂且告一段落,以后相约时间,再叙绵长友情。

至家,时针刚好指向4:00。上下眼皮早已支撑不住了,倒到沙发上,很快沉入梦乡;梦境里仿佛又回到了同学聚会当中。

蓝田吊唁

2008年7月26日午休时,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说,同学Z的父亲去世,要大家一同去吊唁一下,以寄托哀思之情。约好时间与碰头地点,便开始准备。

按照事先的约定,第二天早晨9点左右,从东方大酒店门口出发,驱车前往目的地。驶上环城通道,因路线问题出现了一点小插曲。好在有卫星定位系统的准确指引,一切变得简单起来。进入乡村小道,那种久违的景象与感受,在眼前与脑海间快速切换。称其“小道”名副其实。你很难看到有以外车辆通过,倒是看到了“人靠右行,狗靠左走”的有趣场景。拐进忽上忽下时左时右的羊肠小道,行车的难度顿时增大了几分。司机的能耐如何就看此处的发挥了。经过一番有惊无险的周折后,一行四人平安抵达Z家门口。

Z的老家在蓝田县一个小山村。那里林深叶茂,空气清新,十多户人家散落其间,宛若世外桃源,而Z则美其名曰“韶山冲”:细心观察其地形地貌的体质特征,竟然有几分酷似。生活在这样幽美的环境中人们,也许是一种莫大的造化。

Z的父亲享年85岁。我听Z介绍说,二十多年前,他的父亲在爬树摘柿子时,不慎从树上掉了下来。虽然辗转数家医院反复治疗,最终瘫痪在床。余下的时光几乎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有了家人的精心照料,再加上所居环境的自然调养,老人得以寿终正寝,无疑创造了奇迹。

此时,门外的大树下聚集了数拨人群,门的正面柴堆旁摆放着数十个有关单位或个人敬送的花圈。主客问候后,稍事休息就前往吊唁。灵堂内庄严肃穆,先燃上香,再行鞠躬礼。随后,在小村周遭转了转,禁不住又发了几句感慨。既感慨景致可人,也感慨人生不易。

期间,陆续又赶来多位多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自然格外亲切。同学相见,话不知不觉地多了。返程途中,“茂盛”小聚,再添新的感慨: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五年啊。分别之时,依依难舍。约定再见,不忘彼此祝福。

相关文章关键词

《同学二题》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