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与杜文涛老师交往二三事

我与杜文涛老师交往二三事

2013-10-24 03:43 作者:皑皑雪 阅读量:40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最初知道杜文涛老师的名字还是在我上初中时,是因为他的一篇电视散文《我从岚河上飘过》。写岚河的文章我读过不少,但是对我影响最为深远的,应该是这篇文章了。那时,还没有电脑,只在电视上,而且只有岚皋台才偶尔播放,我是每次都会看,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时至今日,我都还记得那唯美的画面,那细腻的笔触,那些深刻的哲理。甚至于,我能背出其中自己最喜欢的,最有意境的几句来。比如:绿盈盈的岚河水在清晨的薄雾中从容的流淌,清翠的山峰在逐渐明朗的晨曦中沉稳地面世。比如:这一弯清流在怨怨的流泻着幽冷,似睡似醒,睡在一个古老又古老的梦里。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那时,在繁重的功课之余,品着这些美丽的文字,现在想来,不能说不是一种享受吧。真的应该感谢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心灵鸡汤,小小一口,受用一生。

后来,步入社会,渐渐知道了杜文涛老师是我们岚皋的文化名人,勤于笔耕,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目前已有多部著作出版,现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岚皋才女”杜文娟就是他的同胞妹妹。我当年就想:如果有幸能拜访一下老师,请他修改一下自己的文章就好了。但转念一想:自己只不过是无名小卒一个,写的都是写如此拙劣的文字,怎么可能有这个机会呢?于是,随着岁月的流转,就渐渐淡忘了此事,虽然心中依然揣着文学的梦想。

但是,后来我的奢望竟然实现了,我不仅见到了杜文涛老师,而且还聆听了他的教诲,许是上苍厚我吧。

第一次与老师交往,可以说是“慕其名,闻其声”。应该是在今年盛夏的时候,当时我正在值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我一看是陌生号码,就带着好奇的心理接了,老师在电话那头问我“你是吕湘燕吗?”,很和蔼的声音。确定后,老师又做了自我介绍,我得知是杜文涛老师时,心中有激动,有紧张,有不安,身子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必恭必敬地握着手机。要知道,他可是我崇拜多年的作家啊。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好在老师看不到我当时的窘态,就在我忐忑不安的时候,老师解释说他看到我在网上发表的关于于写千层河的文章了,觉得还不错,就从姚泽练老师那里打听到我的电话,想让我写一首关于千层河风景区的歌词。“写歌词,我可不会,从没接触过”,我很坦率的给老师说,他鼓励我说“没关系的,从来没写过,说不定一写就成功了呢。你文章中的有些句子本身就可以作为歌词的。”,别人的话我可以不听,但他是我仰慕已久的老师啊,如此信任我,我哪有推却之理呢?我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任务。当时,我就趴在办公卓上用一张处方签写了起来,冒着38度的高温。外面是烈日炎炎,但是,我当时的心情十分清凉,我仿佛又去了一回千层河,徜徉在青山绿水中,一个字一个字去拼。到了晚上,终于写好了,但是由于我没有乐理知识,写得不是成功的,又苦于没有人给我指导。就这样,我几乎是搜肠刮肚般的完成了老师交给我的任务,现在想来,心里还有愧,觉得自己没能交出满意的答卷,要知道,老师那么信任我啊.

就在我为写歌词没写好的事情自责时,老师又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去安康参加一个文学创作座谈会。记得那天我风尘仆仆地赶到安康时,已是午饭十分。我急急忙忙的赶到国贸大厦,虽然同在一个小城,但素未谋面,要让我在这熙来攘往的人流中一眼就把他们猜出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呢。就在我尴尬时,老师派了他的司机过来替我解了围。我们径直走道餐桌旁,其中一个人忙向我介绍了吴应勇老师和曹英元老师,我猜想介绍的那个人就是杜文涛老师了。后来证实我的推想是正确的,这次可是见着“真神”了。杜老师应该有四十多岁吧,中等个子,一身合体的灰色西服,看起来很精神,尤其是他那三七分的头发,还有那双智慧的眼睛,更让他神采奕奕。接着我们,就开会了,会议的第一项是表彰第二届安康市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奖,岚皋有三件作品获奖了,其中,就有杜老师参与编辑的《岚皋县旅游文化丛书》,老师站在领奖台上,捧着证书和奖金,带着一种成功的笑,吴老师迅速按下快门,为他记下了这有纪念意义的一刻。我看着讲台上那些前辈们幸福的笑容,突然想起冰心奶奶的一句话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啊,现在看那些大师们风风光光站在台上,可是,有谁能想象他们辛苦写作的时候呢?或是拈须苦吟,或是一挥而就,或是抓耳挠腮,或是低头沉思,完成了那些佳作。通过那次会议,我接触到了许多安康文学界的大人物,开阔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学信念。真的应该感谢这次机会,更应该感谢给我这次机会的杜文涛老师,真的。

如果说前面的事情,我应该感谢杜老师的话,那么以下的事情,我更应该感激他了。那天,我有事去找杜老师,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办公室,当时,他正在会客。十几分钟后,杜老师叫我进去了,他微笑着地我坐,但是,我很拘束,又叫人给我倒茶。他说他看了我写的文字,还可以,这样年轻,有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我倍受鼓舞。突然,他象想起了什么似的,问我“你有岚皋本土作家写的书吗?”,我摇了摇头,说“没有。”,其实,我也想读一下黄开林老师啊,李发林老师啊他们的作品,当然,也希望读到杜文涛老师的其他作品,要知道,他的那篇《我从岚河上飘过》写得是如此好啊,真想看看。我去书店几回,都没买到,也曾经向亲戚朋友借过,但都不成功。他忙叫曹哥去帮我找一套来,但是,没找到。我正暗自遗憾时,老师从他身后的书柜里,拿出一摞书来,有散文,有杂文,有岚皋民歌,岚皋的民间传说,全是岚皋的本土作家写的,我小心的捧在手里,带着欣喜的心情,仔细数了数,整整十本呢。这下终于可以做一回岚皋的精神文化之旅了,我窃喜着,忙向老师道谢。细心的老师又替我找来袋子,并且装好。就这样,我“满载而归”。

老师是岚皋的文化名人,他为我们县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用一个文友的话来说就是“他是一个懂文化的人,所以对文化,文学,文物,有一种内在的认识。”。他先是用“文学”作为纽带,把辖区内一些有着共同爱好的人集中起来,每年都有新书问世,使岚皋的文学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其中一些描写南宫山,神河源,千层河,岚河漂流的文章。另一方面,把这些景区拍成专题片------《美丽岚皋》,使得岚皋从一位昔日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逐渐走出深山,走出陕西,迈向世界,和着时代的节拍,提高了岚皋的软实力,对岚皋的旅游事业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此举可以说是“营销山水,一举数得”,让外地观众饱了眼福,让当地群众鼓了钱袋,让岚皋山水走向世界。不仅如此,杜老师还为修缮了花里的周氏武学馆四处奔走,筹措资经近150万元,并于2009年开始维修,为当地保留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最近,老师又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准备成立县作家协会和文学艺术联合会,正在紧张的筹备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日岚皋的文化艺术事业将更上一层楼。

仔细想来,确实很感激杜老师。自己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罢了,写的也只是一些拙劣的文字。他在百忙之中,却能够关注我,并且鼓励我,实在让我感动.作为一个岚皋人,感谢他对家乡的推介,让岚皋这座小城走进人们的视线。这些事情。老师早已忘记,因为他帮助过的文学新人太多,他为家乡做的事情也太多。而于我,却是难已忘怀。在此恭祝老师: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事业更上一层楼,也祝愿我们岚皋的文化事业在您的领导下蒸蒸日上。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与杜文涛老师交往二三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