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漫游的痴子

漫游的痴子

2013-10-02 04:29 作者:身箫 阅读量:26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漫游的痴子

我很空虚,觉得我精神里什么都没有,没有学问,没有一技之长,思想里都长的是野草,而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哲学有什么用?文学有什么用?心理学有什么用?最有用的就是让人越看越糊涂,让人越看越脱离实际,这些精神食粮越吃越让人的精神肌肉纤细,让我整个的陷进去,你说我读这些有什么用?于是我放下书,将坐痛的椎骨扯正点。我总觉得,我的颈椎长时间的一个姿势日积月累早已变了型,站在阳台上,太阳暖融融,刺的我眼睛有点疼,我穿好衣服,决定出去转游转游。

到什么地方转去?衣服店?衣服够多的,什么事物都是,越文明,分类越细,非把人的精力切割的一点不剩。衣服原本是遮羞。就象原始的文明人用树叶遮住最诱惑人的地方,发展到裁剪、布料、花色、版型、一直到牌子、搭配、饰物、皮包、发式、给女人们弄出数不胜数的花样,突然悟出,整个世界就是在折腾女人,衣服店我不去。

那到什么地方去?美容店?一想到疼痛的颈椎,躺在粉香的床上,享受温馨的服务,柔指在脸上滑过的那种舒服感,便陷入昏沉沉的似睡非睡中。我梦见武则天和慈喜领着我到瑶池去沐浴,武则天着盛唐的服饰,慈喜着大清的旗装,不知她俩在谈些什么,说实话我受的教育令我看不起慈喜,但武则天对她却如久逢知己般的激动。我想看看这两个非同凡响的女人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就想看她两脱光衣服后,武则天的背后是否有盛唐的版图,慈喜的两个脚心有没有一对孪生的瘊子。她们解衣抻裾的优雅令我吃惊。武则天的动作是开合起落飘逸型的,慈喜的动作是细腻娴淑程序型的,她们下瑶池还要人扶,老土,我则自由奔放,一个弧线跳跃就一头扎进了瑶池,她们不会游泳,我则如鱼得水,这令她俩吃惊,要求我教她们,我让她两憋气飘在水中,我仔细察看了她们的身体,结果令我非常失望,她们除了洁白的玉体如我一般,甚至还不如我,没有一点令我心跳的标志。正在沮丧时,瑶池象摇篮一样晃动起来,我被晃醒,通身感到舒服。这个梦总让我想起美容店,我还想试着再做一做这样的梦,结果这样的梦再也没有出现过。美容店我也不去。

再想一想去什么地方,图书馆,图书馆是个不错的地方,这里一度是我的避难所,我那时候很左,一个淑女,走路目不斜视,不象现在,有了审美阅历,心神很是不定,我那时听到很多人的赞扬,而且还有一个帅哥给我写信,我觉得我没有考上大学,有一半是他的罪过。虽然,我写信痛斥了他一顿,但他不仅不收敛,反而更加殷勤。他是班长,老师把低年级阅卷的任务交给他,他就中午把我留下,买来包子、水果给我吃,我一口没吃。那个时候,这样的事情在我眼里是不正常的。这样的教育在现在显得不可思议,而那时就是这样。

现在我很怀念我补习时的这位班长,他懂得爱,而我不懂。我和爱人说起这件事,爱人说:那个年龄段,看见那个女孩儿漂亮,就想撩逗撩逗。我说我这个班长不象是撩逗我,他是郑重其事的。结果爱人说我在感情问题上,有点缺陷,所以才造就了我们的婚姻。我想他在此方面的商数要比我高一点。图书馆我也不想去了。

什么地方也没有令我想去的,就象没有食欲看见什么也不香。这个时候最容易陷入诞想之中。

我是谁?这个问题荒诞吗?我想谁也不知道自己是谁。若按释迦牟尼的理论轮回转世,谁知道谁是谁,这个理论是善的基础,我小时候傻,就这个问题按我的思路要一路想下去。所以我对谁都敬畏,这个理论制约了我的任性和脾气。但马克思的斗争哲学能令人热血沸腾,世上总有不公、不平、有恶、有丑,活着就是在不断斗争。

人活着究竟为什么?为死?这虽然是事实,但终究有些使人泄气。为理想?有些欺世盗名。人从生到死的过程才是活着的意义。留下过程中的惊鸿一瞥,留下过程中的痕迹,世界留下了什么?从古至今活过多少人,死过多少人?人类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人留下的,是多少人留下的。留下后都起了什么作用,这作用是益是害,都作用到谁的身上,在谁的身上起过化学反应,人类需要经营的东西太多,多的令人类自己都顾此失彼。活着的意思太多便觉得活的很没意思,我便是颓废一类的人。斗争的活法太累,苟且的活法太贱,现实的活法太憋屈,超然的活法太艰难,惊世骇俗的活法做不出,能脱开人的藩篱就不成其为人,所以,人类本身就是悲剧的主角。我自己说服不了自己。想这些有没有意义。有,能得到安慰;没有,又摆脱不了不想。如果说从生到死的过程是有意义的话,那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点滴都是珍贵的。但我不可能将这一过程悉数呈现,而且这一过程并非全部有价值。即使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经历,要想以一种自己满意的方式表达,也是难之又难。这就需要学习,需要在写作中积累经验,需要从向他人的学习中寻找灵感。在写作的“涂鸦”中逐渐掌握技巧,渐渐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

人的幻灭是否因为思想深刻的无法再挖掘下去,不然海明威、三毛、川瑞康成等许多大作家再给人留下精神鼓舞的时候,他(她)们却要走这一条路,还是她们将自己的精神掏空以后,觉得没有再活下去的必要,而走这一条路。心理上是一个什么状态?我想知道。但这是痴人说梦。我不知道她们,我知道我自己。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这是马克思概括人的一句真理之言,我深信不疑。

2012年2月19日

相关文章关键词

《漫游的痴子》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