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与不争
学期刚开始,发新书的时候,我常常把书放到讲台上,按顺序排成一排,让学生们自己上来拿。因为班里的人很多,常常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有时候就会抢,也有的学生会悄悄地换掉书皮皱一点或脏一点的书。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书发完了,核对无误后,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让我感受很深的小故事。
在9·11事件中,美国的世贸大楼被袭击并倒塌了,在大楼倒塌之前,楼里的人们需要逃生。尽管在生命攸关的紧急时刻,楼里的人们没有如何的恐慌和拥挤,反而互相鼓励,并且给妇女和老人们在楼梯的一侧让出了一条通道,让他们先撤离。更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个人的眼镜掉到了地上,他后面的人竟然帮他捡了起来。我们领取新书都要争,为什么他们在逃命的时候却不争,而且还能互相帮助?尽管没有人回答我的问题,但孩子们同样感悟很深,有的不好意思得低下了头。再次发循环教材,那是上届学生们用过的书,有一些书保存的很好,而有一些书保存的不是很好,学生们同样是自己到讲台上来拿,也许是因为那个小故事,这次情况好了很多,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把不好的书换掉。发新本子的时候也是这样,不但秩序很好,而且有好几个学生把自己不小心多拿的本子送回到讲台上,我的心舒展了很多,毫不吝啬地夸奖了他们,孩子们的脸上也挂着笑容。
正讲着课,有一个孩子“哇”的一声吐了一地,班里有很多孩子下意识地捂着鼻子。我赶忙叫她附近的一个男生拿着簸箕去学校外面取一些土来垫上,然后把那个孩子扶到教室外面,问她是否还要吐,同时给她的家长打了电话。回到教室,我要处理那些呕吐物。我问那个呕吐同学周围的五个男生:“你们谁愿意把韩玉同学吐的东西打扫出去?”他们面露难色,没有人说话。我再问:“这些脏东西就在你们脚下,你们就都不打扫?”刚才那个取土的男生举起了手,我让孩子们送给了他热烈的掌声。他真的动手开始打扫了。我又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在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人都往外逃命,因为余震也很危险。可是那些武警官兵、医务工作者、还有一些志愿者,他们却往里冲,路不通的时候,他们是跑步往里冲的,为什么?这些情景,学生们都很熟悉,他们沉静着,没有同学回答我的问题。我接着说:“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军人的职责;治病救人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可是对于那些志愿者来说,他们没有如何职责,只是觉得灾区的人民需要帮助,出于一种本能和良心上的责任,他们也冒着什么危险去救人、去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故事没讲完,旁边的那几个孩子就都开始行动了,都帮助第一个孩子打扫那堆呕吐物,最后还用拖把把地拖得干干净净。我长长舒了一口气。
一个人后天的素养靠自己来练就,而先天的行为品德则需要老师和家长一点一滴来培养,这是我们的职责,并且这种职责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