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缘也潇潇,痴也洒洒

缘也潇潇,痴也洒洒

2013-10-24 06:04 作者:痴者飞叶 阅读量:34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有位朋友,今年三十好几,依然待字闺中,用时髦的话说,那就是一个十足的“剩女”。父母朋友着急,可她却不急,常说,缘分到了自然就会有。

缘,这东西,听起来有点玄乎,不过,世上大多数人都相信缘,有缘才有情。

在一个烟雨缠绵的日子里,太子萧统来到山清水秀的江南编集《昭明文选》,在一个芬芳四溢的茶坊,邂逅了一见钟情的慧娘,那就是缘。不过,有缘还得有份。

像所有的故事一样,一场华丽而美好的爱情开始了,红袖添香,清歌作伴,茶香绕绕,依依偎偎。但是,短暂的温柔过后,是离别后的伤心泪。

自古伤心多离别,送君南浦,唯有泪千行。

慧娘知道,他们有缘无份。他无法撕破那层宗教礼法的外衣,无法抛弃太子的身份地位,带她远走高飞。恰似“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这一切,慧娘都懂得。于是,她“带一腔离别之情,下三月莺花之泪”,把一双红豆赠付了萧郎。

一别之后,相聚之期遥遥。慧娘相思成疾、成痴,“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怎样的一种伤感?

萧郎重回时,她不再是拥有花容月貌的红颜,他也不是当时“情因年少”的太子,岁月将他们隔在两端,再也回不去了。

缘,为我们带来了情。情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世界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情感的演绎。

缘,又让多少人,“惆怅旧人如梦,觉来无处追寻”?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的执念与痴迷,看不穿“到来都是泪,过去即成尘”的道理。

其实,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缘”而痴迷?

缘在张爱玲的笔下,解读为“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是一种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些人和物的交集。

缘在席慕容的诗歌里,是“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是前世与今生的守侯。

而缘在佛教里,是认为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身心受到感触,“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缘解读为业因与业果的关系,因其缘而发生动作,称随缘。

因缘而生情,因情而生恋,因恋而成痴。

缘,来如惊鸿,去如飞燕。正如徐亚枕在《玉梨魂》所说:“人生遇合,到处皆缘。缘未至,不得营求;缘既至,无从规避。”由于缘的不可捉摸性,很多的时候,在缘去时,我们不能随缘而动,随遇而安,只因为心中的执念,深陷泥塘而无法自拔。自古以来,在我们的记忆里,就不乏这样的痴男怨女。

千古伤心,同声一哭。

似乎一切与才子有关的佳人,命都很薄。悲剧似乎更能让人感动,更能让人记住。正如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为人们对美好的东西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于是人们把悲剧深深地记住了。

然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日月如惊丸,人事如飞尘。一生何其短,若还被尘世的“缘痴”所惑,那又是多么的悲哀。

隙驹易过,人当惜寸阴,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当我们被“缘痴”所迷惑,就会忽视了身边许许多多靓丽的风景,正如“世人为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明代的陈继儒在《小窗幽记》篇首写道:“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世人无不醉于“痴”,“痴”在佛教里解释为业障,解“痴”唯有随缘。“随缘便是遣缘,似舞蝶与飞花共适;顺事自然无事,若满月偕盆水同圆”,随遇而安,则心自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一种随缘,是一种旷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也是一种随缘,是一种淡然;“静一分,慧一分;忙一分,愦一分。”这还是一种随缘,是一种智慧。

时下,我一边追求着淡泊名利,一边又痴醉地期盼着“缘”的归来,不知道,该算是痴,还是傻?

不论怎样,人生路上每一处坎坷,每一道风景,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缘。缘也潇潇,痴也洒洒。

相关文章关键词

《缘也潇潇,痴也洒洒》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