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飘香的日子
60年代初,物质匮乏,生活艰苦,加上我们的家乡地处黄海之滨,到处都是盐碱地,野菜也不是很多,我们挖野菜要走很远的路,一般要到沂河农场三大队那里去找。在我上小学时,学习任务不是很紧,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行,放学后基本上没什么家庭作业。春天放学回到家早,放下书包,相约几个伙伴,身背竹篮,手拿铁铲,三五成群,迎着海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边嘻闹,一边向农场田里跑去。到农场的田埂边、水沟旁挖野菜,我们在沟沟坎坎中跑着、找着、挖着、快乐着,收获着。
沂河淌那里的野菜特别多,有芦蒿,徐徐菜,苜蓿草,还有叫灰灰条,小蒜,辣荠菜等。虽然这些菜味道有点儿苦,对于平时没有蔬菜吃的我们,锅里常常十朝半月看不到一点儿绿色,依然显得很宝贵。同时,家里的计划口粮又不够吃,挖野菜可以煮粥包饼,节约粮食。
呼像一阵风似的,一群小伙伴你追我赶来到田野里,像快乐的天使,一起跑到了目的地,我们就分散开来。每人沿着一条小沟旁,各人挖各人的。手提竹篮,弯着腰,眼睛睁得像溜溜球似地,仔细地在地上寻找,突然看到一颗大的野菜,会激动地大叫:“你们看,我挖到好大的一棵啊”。就像拣到了个金元宝似的高兴。然后,跪在地上挥起铲子小心翼翼地挖着,左手抓着野菜,右手用铲子挖,生怕土挖得浅了,把野菜根铲碎了。铲下后,甩一甩菜根上的泥土,轻轻地放在鼻子上闻一闻,啊!那味道真香啊!比花朵的味道还要香,那是一种淡淡清香,然后才放进篮内,再继续向前找。有时,哪个小朋友发现一大片野菜,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很惊喜地叫着:“快来啊,我这边好多呀!你们到我这边来挖”。其他小朋友又呼地一下围了过来,你追我赶抢着挖。我很少外出挖野菜,平时都是妈妈出去挖野菜,她不让我出去挖。所以我认识的野菜很少,常常是一边挖,一边问:喂,你们看这个能不能吃啦?这叫什么名字?
而他们就不一样,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小招弟能叫出好多野菜的名字,什么荠菜、徐徐菜、国国丁……如数家珍似的。尤其是小蒜,叶似翡翠,根白如玉,清香馥郁,娇嫩滴翠,是我们春季十分喜爱的佳蔬。可是,我不知道哪些野菜有毒,哪些野菜没有毒,哪些野菜人可以吃,哪些人不能吃,我只好边挖边学。挖着挖着,不知不觉天晚了,当晚霞还留最后一缕霞光时,其中会有人喊,天晚了,我们该回家了。小伙伴们听到有人叫唤,呼地从自己的位置背起竹篮,风一样地括到一起,集中后大家习惯看谁收获大,比比谁挖得多。小伙伴们看着自己用辛勤的劳动,换来满满一篮子的野菜,脸上写满了快乐与骄傲。也有年龄较小、不会挖的孩子,看到自己比别人挖得少了,他会嘟哝着小嘴不高兴地说:“你们看,我就挖这么一点点,你们给点给我好不好?”这时,挖得多的小朋友,会很大方地解襄相助,每人抓一把野菜给他,大家凑凑份子,放到他的篮子里。然后再把小朋友篮中的野菜抓起抖动抖动,野菜蓬松一些,看起来更多一点。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小朋们团结、互帮,友爱,挖野菜给贫困的童年,增添了众多的温馨和乐趣。也增长了很多知识,劳动丰富了生活,生活因劳动而变得乐趣无穷。
后来,在我人生的坎坎坷坷艰难时,在我心情不好情绪低沉迷惘时,我就想起了家乡的苦苦菜,想起那个小姑娘银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