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花花街
在记忆里,年前的最后一个集叫花花街。小时候,我常常跟随爸爸去逛花花街,爸爸会买过春节的一些零碎,而我则可以买头上戴的花,买好看的头绳,买好吃的糖葫芦,买甜甜的甘蔗,买包装很好看,也很好吃的糖。爸爸平时就对我宠爱有加,这个时候对我更是有求必应。我说买什么,他都会答应。而小时候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老是害怕爸爸的钱花完了,怕爸爸在卖东西的人面前出丑,所以,常常买一点喜欢的东西就不敢买了。即使那样,幸福也会充满年少的心房!
后来慢慢长大,对花花街不再感兴趣,有要买的东西,一般不会等到那时候去买,人多不说,想买的东西,不一定能买得到。再后来自己有了孩子,他懂事以后,也常常带他去赶年前的最后一个集。在集上,对我小时候垂涎三尺的东西,儿子常常不屑一顾。比如我小时候喜欢吃的糖葫芦,他说不吃,太酸了;比如我小时候喜欢吃的甘蔗,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弄得我都有些扫兴,如果给他买了,我们娘俩一块吃,那也是幸福的重温啊。可是,孩子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我们只好买副对联啊,买副生肖贴画啊,在街上转一圈就回来了。去年孩子终于有要买的东西了,他看见了孔明灯,15元钱。我刚要给他买,老公说什么也不同意,说春节的时候回家放这东西,怕点着村子里的玉米秸。尽管孩子和他解释说不会有问题,可是固执的老公依然不同意。于是孩子带着一脸的不高兴回来了。我们娘俩都怀疑他是否心疼那点钱。今年真好,老公有事回老家了,我和儿子去逛我小时候梦寐以求的花花街。说好了,到集上先买孔明灯。可是由于我出门的时候实在是磨蹭,关好了门,却发现没带钱。刚要再开门去拿,孩子等烦了,就说:好了!好了!你买什么我给你买单好吧?我这里有60元零花钱。我想反正也就是带孩子去玩,没想买什么东西,60元足够了。于是我们娘俩就很高兴的出门了。到了街上,看见了卖糖葫芦的,我就对孩子说,我想吃糖葫芦!孩子说,等回来的时候再买!我说:现在就买吧,我已经流口水了。于是就拿起一支,孩子没办法,只好拿出一元钱给我买了单。呵呵,买东西有人买单的感觉真好!再往前走,我们看见了孔明灯,问了问价,今年才5元钱,我和孩子说好回来的时候就买。再往前走,我们看见了卖金鱼的,我和孩子说,我们买两条金鱼吧,孩子没反对,于是我们就挑了两条红色的金鱼,照样是孩子买了单。往回走的时候我看见了卖烤地瓜的,我对孩子说,我们买点烤地瓜吧,孩子说:行!于是我们又买了两块烤地瓜。提着烤地瓜没走多远,我又看见了卖甘蔗的,我又对儿子说:我想买段甘蔗吃可以吗?买吧,我可不吃啊!孩子一脸的不屑。最后买了孔明灯,孩子又挑了一点烤的很好的蛋糕,我们娘俩满载而归。
回来的路上,我心里感觉很幸福。我买东西,儿子买单的感觉真好!我对儿子说:你将来开信业那么大的商厦吧,(信业商厦是我们县城最大的超市,我常常在那里购物。)将来我去了你的超市,可以随便拿东西,然后你来买单。“当然没问题!”孩子也一脸的认真。我说:“到时候你给我一张信用卡也行。”孩子说:“照你的脾气不会把信用卡透支吧!”我笑了,说:“那也有可能。”
时代毕竟和原来不一样了,孩子的眼光很高,消费也很理智,他不会随便买他不喜欢的东西。小时候赶花花街,我买东西爸爸买单,我感到很幸福;今年的花花街是我买东西儿子买单,我也很幸福。做个简单知足的女人真好!
后记:后来我问儿子,给妈妈买单的感觉怎样?儿子说:两个字:心疼!花的都是俺的钱,那可是俺准备买背包是钱。我幸灾乐祸的笑了。臭小子,我还以为那两个字是幸福呢!我知道,儿子的感觉也一定是幸福,只不过正处于青春期的他叛逆心理很强,即使感觉幸福嘴上也不会说。同时我心里想:有心疼的感觉也不错,我给你大把的交学费、买衣服、买零食,也是很心疼的。为了你,我也放弃了很多的愿望。只不过那是我的职责,有冤屈没处诉说罢了。虽然孩子的零花钱也间接属于家里,但花一点钱,让他体验心疼的感觉也是值得的。那样他会更珍惜他手里的钱,他会更加理智的消费。换个方式教育孩子也是有必要的,我可不愿意在他眼里现在就像进入了更年期,也不愿意总做一个爱唠叨的妈妈。一次给我买单的幸福体验,胜过十次另他讨厌的说教。我想,这也是我逛花花街的另外一种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