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不凭空批判也是一种美德

不凭空批判也是一种美德

2013-10-02 05:43 作者:心安何处 阅读量:30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前段时间,我们对单位的青年才俊做了一次集中采访,据其中的一人讲,每天八小时之外,他都要保证有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做与科研有关的事。我们觉得这正是他出类拔萃的秘诀,于是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然而极为伤感地是,很多人不屑一顾,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纯属瞎掰。

看着一众博士、硕士,我无言以对,便拿出了下面这幅图让大家辨识。画面中有耶稣的半身像,大约过了5分钟,同志们皆俯首认输。于是,我告诉大家,这与能力、智慧没有任何关系,只源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即便让我乡下的老爹、老娘盯一辈子,留在他们脑海里的仍不过是一团墨迹,因为他们对耶稣没有任何概念。事实上,在西方大约有85%的人能看到耶稣。如果把耶稣换成毛主席,估计大家一眼就能认出来。恰如某位哲人所言,当我们对某种新理念、某类新事物,感受不到,理解不了,那可能是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

对于新东西,只要不反党反社会,不损害公共利益,大可以听之任之,然而中国人自诩“天朝上国”,血脉里偏偏有喜好评论的人格特质。北大王登峰教授曾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他说,改革开放初期流行穿喇叭裤,起初人们极力排斥,主流媒体也是大肆批判,但过了没多长时间竟成了一种时尚。王教授认为,中国人的人格具有评价性色彩。尤其对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外国人的态度一般是客观描述、大胆尝试;而中国人呢,管它懂还是不懂,上来先褒贬一通。这是中国人与外国人在人格方面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异,我们否定什么,排斥什么,很多时候并不等于不认同、不接纳,可能只是意味着不熟悉、不了解。

人格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它就是我们内在的一部分。认识到这一点,就应该有所提防。你我都不是万物的尺度,对于新知识、新技能、新事物,实践过、体验过再下定论也为时不晚。乡下人讲:“舌头根子压死人,吐沫星子淹死人”,一声轻蔑的嘲弄、一句不假思索的否定会在无意间撞伤别人的自尊心和善心。

人世间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不可能一一见证,对未知领域请保持一份敬畏和宽容,你可以不相信,但请不要随意诋毁!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不凭空批判也是一种美德》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