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把青春献给“余杭的打工者”

把青春献给“余杭的打工者”

2013-10-02 06:03 作者:林子 阅读量:27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记新余杭人

据杭州市余杭区有关方面统计,余杭区的外来打工和创业者有40万大众,他们近的来自浙江省各地和来自邻近省份安徽,远的来自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平均年龄在20——30岁之间,男多女少。有的是夫妻同行,有的是带着父母、妻子、儿女全家出门来余杭打工或者经商、创业,连续多年不回家的有之,他们既来之则安之。现在余杭区的民办学校育蕾、林苑就是为民工创办的子弟学校。

尽管大多数外资企业对员工的工资保密,仍有资料显示:一般企业外来打工者的月工资在1500——2000元之间,有的企业提供免费午餐,有的提供午餐补贴,但极少有住房补贴,每月光房租费和伙食费,就占去员工们月工资的50%,通常一间10多平方米的宿舍要挤住5、6个人。

在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经批准雇佣的外来务工人员,一般都有企业为其支付社会保险金(包括医疗保险),也有极少数企业在指定医院,打工者看病只需付全部医疗费的10%左右。但是,生病、休息没有工资,超过规定病假天数,当月或者季度的奖金也没有了,真正能使打工者在发薪时舒展一下眉头的,就是奖金和加班费,因为扣除食宿费,工资已经所剩无几了。

为了订单,几乎没有那个服装企业停止过加班,也没有哪个打工者能躲得掉加班。笔者的一些老乡、亲朋好友大多数都在服装企业上班,他们在生产线上从早晨8点钟一直坐到晚上10点钟后下班,一坐就是10几个小时,现在一吃饭就胃痛,,还有其他更多的委句,只能强咽到肚子里,只有发薪水的时候,看到自己用血汗换来的比家乡高得多的报酬,心里才觉得甜丝丝的。

近年来,余杭区临平的几家大型商场,如中都华联、银泰百货临平店、沃尔玛临平店、大红鹰、家乐福等有了外来打工者的身影,还有那些豪华酒楼、酒吧、夜总会、咖啡馆如雨后春笋,但在那里绝少能看到打工者的影子。只有碰上露天电影或者下乡文艺演出,或者露天卡拉ok,他们才会认真地打扮一般,换上一套珍藏的时装,在那里站上一两个钟点,让银幕和舞台上的生活场景抹去一丝生产线在大脑里挤占的苦涩。而更多的人则是钻进蚊帐睡觉,或者是趁同房的姐妹们不在,而从容地占据水龙头和卫生间,洗衣淋浴。“拍托”这种事,对于绝大多数正值青春妙龄的女工们来说,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

尽管打工生崖充满苦涩,却很少有打工者自动辞职,毅然回乡,除非家里有重大变故或者在家乡的婚事迫近。

尽管她们无力把握自己的未来,无法预测自己的归宿,但是她们都清醒地看到:杭州市余杭的生活和她们在家乡当地的生活相比,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她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余杭,无论自己将来的归宿在何方,在余杭的这一段生活经历都是她们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站!同时,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她们也看到了劳动有了法律保障,一些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了各种保险,有的企业还为职工缴纳了住房公积金,使工作有了固定,打工者不再今天这个企业工作几个月,明天跳到另外企业工作几个月,现在终于可以在一家企业固定下来直到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领取社会养老保险金,没有了后顾之忧,让打工者可以安静地享受晚年天伦之乐!

相关文章关键词

《把青春献给“余杭的打工者”》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