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陈泉《诗人与词语》赏析
原名李建明,诗人、职业经理人。1976年生于福建建瓯,曾游历中国各地,从事过媒体记者、编辑、自由撰稿人、经商等各种职业,现居福建泉州。创办并主持《平民诗社》,突围诗群发起人之一。
《诗人与词语》
一个诗人应该对词语弯下腰来
应该侧耳倾听两个词的相遇
它们或喜悦或憎恶
诗人的任务是让这些失散的词语们
夫妻团圆,母子相认
尽可能呈理完美的秩序
保护名词约束动词,让形容词放下傲慢
在复杂的路面上准确安放标点符号
使短语们可以骑上谓语安全穿行
句子可以放心舞蹈,吸引伴侣
诗人在遇到词语之后应该意识到
自己并不比一个逗号更重要
应该忘记自己,将词语们悉心照料
从而写出好诗,管好这个世界。
名作赏析
这首诗原载于《辋川》创刊号。这诗分为六个小节,分小节二句。这首诗似乎有点调侃,诗人将词语赋予了灵性,给予了生命。诗人和文字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字、词、句、段,还是主、谓、宾及标点符号,这些都是组成文章的重要元素。诗人的能力就是如何驾驭这些元素。诗人应该没有诗人的架子,诗人的成功无非是这些词语排列的结果。犹如导演的成功需要演员的出色表现,时装秀需要模特的优雅亮相。当然文人依靠的是文字。
这首诗在调背后向读者暗示了一个写作技巧问题。
第一小节,“一个诗人应该对词语弯下腰来,应该侧耳倾听,两个词相遇,它们或喜悦或憎恶”。这小节实质上调侃中讲了一个词语的搭配问题。什么样的词可能搭配使用,什么样的词不可以组成在一起。
诗的第二小节“诗人的任务是让这些失散的词语们,夫妻团圆,母子相认”这是一个词语组合问题,“夫妻团聚,母子相认”这些词是传统的,不能因为诗的需要拆散来使用,这样写出来的计句自然会“妻离子散”不成体统。
第三小节,“尽可能呈理完美的秩序,保护名词约束动词,让形容词放下傲慢”。这小节讲了一个词语的修辞问题。我们通常在作文时,很喜欢使用形容词,而忽略了名词概念性的词语或动词使用过于频繁,以为这样更有文采。其实一篇文章的文采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不仅是词的修辞,还涉及到文章的内容、题材是否感人。
诗的第四小节,“在复杂的路面上准确安放标点符号,使短语们可以骑上谓语安全穿行,句子可以放心舞蹈,吸引伴侣”。这是讲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和短语的恰当应用。一篇好文章要有层次感,不是全靠长句组成,也不全靠短句构成。合理的句式应该长短句搭配。比如古代的词赋长短恰当,富有节奏,给人一种音律美。短语中必须有谓语搭配,否则构不成句子。在一句复句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也相当重要,那里该用分号,那里用逗号,必须细心布局。
第五小节,“诗人在遇到词语之后应该意识到,自己并不比一个逗号更重要”这一小节讲了诗人的地位问题。诗人的地位不能自视高高在上,应该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文学工作者而已,并且比较起来还没有一个逗号重要。所以诗人必须放下架子,放下自己的浮躁之心。
当今社会诗歌被边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诗人的地位不及那些通俗文学作家。因此一些所谓的诗人就忍不住寂寥,或离开了神圣的诗坛,或在经济的浪潮中销声匿迹,或在经济的舞台上经营诗歌,这些现象损伤了一些诗人的自尊,损害了诗歌在人们心中的完美性。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语》的《代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认为伟大的诗人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人格卑下者不可能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诗人的人格直接影响着诗人的诗作,浮躁之心是写不出精致的诗作,忧患之心一定能创作出感人的诗篇。所以诗人的人格重建,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热门话题。
诗的第六小节,“应该忘记自己,将词语们悉心照料,从而写出好诗,管好这个世界。”这一小节似乎对全诗一个总结。诗人必须首先忘记自己是个诗人,然而静心创作,要善于使用词语,就像精心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时,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独特的人格美,创作出闻名世界的作品,这才是一个诗人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