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近处的风景

近处的风景

2013-10-02 06:06 作者:痴者飞叶 阅读量:23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星期天,秋风送爽,金菊飘香。几天的阴雨,如今放晴,气温宜人,没有太阳,适合出游。特意的不上网,驱车穿过浦东近郊,驶向远郊乡村。稍稍打开车窗,让微凉的风吹过头发梢,透过毛孔轻抚肌肤,感觉实在不错。

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果园里缀满枝头的果实,给我沉甸甸的满足感,而空旷的原野的那种苍寥,又像一种深沉的悲哀,一点一点潜向心底,成为秋天的底色。从那些忙碌的田野和村落穿过时,心情总是那种难以言述的感慨。

喜欢那些长满庄稼的田野,喜欢阳光温柔而明亮地照耀的光辉,喜欢听车轮碾过路面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一只长尾巴的喜鹊飞过去了,几只疲惫的老牛走过来了,拉着满满一车秫秸的拖拉机突突突突地从那边小道上开到大路上。

路畔郁郁葱葱的树木,高挺的分杈,绿叶盈盈,大朵大朵粉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花团争相夺目;深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微风吹过,干燥而清香的空气中夹杂着一丝丝野花淡淡的清香。

一大片密密的竹林便呈现在眼前。竹儿碧绿,根根健壮挺拔,直插云霄。停车走进竹林,抚摸那根根油光滑亮的主干,像是走进画中,仰望天空,一偻白云挂在碧蓝的天空。心旷神怡,悠闲自在。

穿过竹林,前面一条弯弯的小河,有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横跨两岸,桥上有几个市郊农民的身影,桥下几间低矮的民房,一对老夫妻正在悠闲的绕线团,脸上挂着满足幸福的笑容。景色中有了一份水乡的幽雅,多了一层拙朴古意。

拾级而上,在桥墩上坐下。望着清清的河水。太阳光照在河面上,一道道波光粼粼,仿佛进入一个梦的世界。

接近黄昏的时候,一轮又圆又大的落日,朦胧的,好象笼着一层薄雾,又似浮起了淡淡的轻烟。田野、乡村、河流、石桥,以超凡脱俗的清丽衬着高高的蓝天白云,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看落日一点一点沉下去。风从身后吹起,带着秋天特有的泥土气息,从身后吹来,吹散我一身的疲惫。

常有人抱怨说我们这里没有名胜,我却总觉得美景随处可见。

其实,浦东是不乏名胜的,人工的有东方明珠,世博会馆,天然的也有不少。

我的一位同学家在济南,却从未爬过千佛山。问她原因,她很奇怪:那么个破山,有什么好爬的?要爬也得去爬个黄山、峨嵋什么的。

无独有偶,还有位朋友,虽是九江人,却只上过一次庐山。他说:庐山就在那里,等什么时候有心情或空闲了再说吧。

不禁哑然。

也许是距离产生美,又或许近处的风景,因为熟悉,没有了距离,反倒模糊,失去了应有的判断,仿佛审美疲劳后的那种熟视无睹。这样的情景下,你若是长期在黄山或峨嵋,也不会觉得美。

或许是生活太过忙碌,以至忘记了抬眼看一下四周。不知道树叶几时黄了又几时绿了,不会为天上那抹微云或池塘中的那层涟漪产生任何的情绪变化。这种感知的迟钝,成了障蔽心灵之窗的树叶。

还有那些永远的行走者,心中充满对天涯孤旅四海漂泊的渴望,却无暇顾及身边的风景。

其实无论远近,只要走进,山水都一样地可以陶冶你、安慰你。又其实,一切都无关山水,如果“此心到处悠然”,一棵树也成风景,一片草即是世界。

以前不懂,总以为最美的景致在远方,太近了就没有风景。我景仰远山,认定保持距离才不会失去眼中的“风景”,离得太近,了解太多,往往失望。

现在明白了,身边的风景也可以很美的。它不会像那些名胜一样,让你只为一瞻芳容朝圣般地奔赴而去;它默默地等候在那里,就像等待着一份默契和相知。遇到了不讶异,似乎一切都是注定;错过了不怨尤,知道还会另有机缘。

发现身边美丽的风景,不能太过刻意,也强求不得。你驻足停留的所在,风景蔚然存留心间,可是于别人看来,可能平淡无奇;同样的,即使是名胜,在无数种描述中已恍如仙境,你若无法寻得那份契合到心灵深处的感觉,也可能入名山而空归。

又想,这哪里是风景呢?眼中看到的,莫不是自己的内心啊!

即使是同一个岳阳楼,伤心人看来自是淫雨霏霏满目萧然,而得意者凭栏临风难免喜气洋洋。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毕竟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圣贤。

读二十四诗品,最喜其中的景致描写。赏雨茅屋的佳士,脱帽读诗的幽人,落落欲往,矫矫不群,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菊的淡,如满蹊桃李无言盛开的艳丽,教你一遍遍想,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有种久违的感觉,待去细寻,却在回想中杳然而逝,挥手已违。

我辈俗人,只能感叹落花,伤怀逝水,也是性情所致,无可厚非。

因此,只轻轻叹一声,然后说:如果你是那棵树,那座山峰,或者那丛桃花林,那片芳草地,请你等我,我一定会来——不是来世,只在今生。

相关文章关键词

《近处的风景》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