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美媚佳丽情史演绎(序言)
序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爱情成了文艺作品表现的永恒的主题。大自然造化了人类,本来从远古走来的爱情充满了神圣,两情相悦,互相关爱相处使得人类繁衍生息不断,可是在人类历史上事实并非如此。对远古时期的婚姻《吕氏春秋·恃君览》描写道:“昔太古尝无君也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母系社会里女性得到了应有的社会地位,主宰着社会的分配权利,这是人类社会处于蒙昧时代的部落群婚制的阶段。后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社会逐渐过渡到父系社会到了父系社会就出现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男权主义的观念,女子从此沦落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和玩物。在以后的历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种对女性压迫摧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孔子曾说“以女子和小人为难养。”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程朱理学”使得妇女的地位一落千丈。就是后来被贴上反封建意识提倡婚姻自由的文艺作品中,歌颂的“郎才女貌”爱情婚姻观念无不打上这些封建意识的烙印和落入封建意识的窠臼。在这种情况结合的青年男女最终还会被“始乱终弃”喜新厌旧的才情郎所抛弃,这种事实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屡见不鲜。包刮被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阿娇和司马相如私奔的卓文君的命运都因貌美一时得宠相爱,后来又被喜新厌旧的权夫和才郎抛弃。可见“郎才女貌的爱情”并不可靠。直到目前为止这种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意识流毒很深很广,并没有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资丰富而完全消除。
本来自然主创造出人类两性应该是平等的,并没有什么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区别,即使有,按照真正自然科学意义上硬要划分的话,(从生理解剖学的意义上来划分)女性才应该是真正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第一性,男性才是第二性。生物学上有孤雌生殖特点,就这一点来说为验证女性作为第一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在人的胚胎发育成长时期首先形成的是女阴的形状,后闭合成为男器,否则成为畸形发育不全之人。国外盛名已久的女权主义者领袖西蒙·波伏娃在自己的名著把女性称为《第二性》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女性作为第一性真正的彻底解放的主观认识意识。当然不管男性是第一性,还是女性作为第一性,男女间社会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只不过是在历史上长期以男权为尊的封建意识作怪遗留的结果。两情在情感纠缠上相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赢家,只不过是一时间的此长彼消。而在封建社会男权一统天下的社会里,容貌美丽的有才能的女子往往成为男权主义权力者任意玩弄侮辱的牺牲品还要背上“红颜祸水”美人毁江山的骂名,而给荒淫无耻腐朽堕落无能凶残的封建帝王开拓罪责。对这种历史上颠倒黑白的封建腐朽思想意识,我曾在散文《柳》一文中给予揭露谴责。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在这种“男尊女卑”的封建文化思想熏陶下,在人们思想意识层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贻害至今。以至至今在“金钱拜物教”下,人们在婚姻恋爱上追腐逐蝇,追求物质权利的奢侈享乐,腐败道德堕落思想泛滥,权色交易,钱色交易泛滥,官吏老板金钱的大亨们包养二奶,玩弄女性成风,以此作为自身身价高贵事业成功的标志。而有的女性为了奢侈享乐,而趋之如骛,说明了当今社会是非和道德的缺失在恋爱婚姻上的反应。“郎才女貌”当前以“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有才能和成功的身份标识,在这种思想价值观下,色貌俱佳的艳女女性自然相配这种“财权俱佳“的男士也就不足为奇。等价交换嘛!你贪色我贪财。在封建社会里后宫中的皇后妃子宫女大多数是在权势的压迫下,出于不自愿无奈的,并非是等价交换的。现在社会上的“剩女群体”又从另外一面注解了封建意识“男才女貌”、“门第”的等价交换观念在人们意识中的反应。本来男女平等在婚姻爱情上不存在男强女弱和女强男弱的经济地位的世俗观念的意识,但是由于封建意识的残留,姑娘非求挣钱比自己多,条件比自己优越的男性不嫁,宁肯独善其身,也不下嫁蓬门。其实才女配才穷情郎也未尝不可,只要两情相悦真正相爱也可,就是人们碍于面子越不过世俗的门第和郎才女貌的封建关口。而青年男子不管这些讨一个经济条件差相貌相当老婆就可以了被社会认为理所当然,而一个事业有成的貌美女子嫁了一个财贫潇洒的男子则被社会上的人指指点点疑为另类。有钱才社会地位高的男子和富二代、官二代们更加青睐年青美貌的佳丽,也许今天这个,明天那个红杏出墙,并不鲜见。以财取人和以色取人的现在版的爱情婚姻观在作怪。女比男强在家庭中和社会上就会被人指点,男女双方因此在心理上背上来自社会的压力。在女强人的家庭中男人就会被人说吃女人的软饭的闲言碎语,这都是封建意识男尊女卑的表现。据电视台最近报道:上海现在的市重点高中中女生竟然占整个学生的比例在80%以上,男生可谓晨星寥落,将来升重点大学的女生比例更多,女白领远远超过男白领。比例失衡很严重。由于种种来自社会因素原因青年女白领不肯轻意下嫁蓬门男子,成了不争的事实,形成了剩女群落。
在过去有员外闺阁才女看中卖货郎的戏剧和苏州评话(评弹)《陆根荣》,陆根荣是有钱人家的读过洋书的闺阁中的千金大小姐,温柔贤惠的刘惠如看中了来自乡下的在自己家里当帮工年青的憨厚老实的小伙子陆根荣和他相恋相爱的爱情故事。陆根荣并没有什么才和财,小姐看上他的是本分和忠厚老实为人态度,觉得嫁了这样的人,终身才有依靠。体现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观念。就是这样一个讴歌平凡的爱情题材的作品,最后还是被人修改成,在“始乱终弃”的封建世俗门第观下,被人改成了女主人翁惠如和陆根荣成婚后没几年由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就和根荣离婚,又被活活拆散了劳燕分飞出洋去英国留学了的结局。
纵观人类历史,爱情婚姻成为生活中的主题。真正的两情相悦,相爱执手到老,相互濡沫温润的爱情较少,平平淡淡较多。红杏出墙充当第三者也并不鲜见,喜新厌旧的也有所闻,尤其是当今的权贵和豪富包养情妇小蜜更是比比皆是,不足为奇成为时尚。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和人生的舞台上演出着一场场精彩惊险的悲欢离合之情和惨烈的悲喜剧来,象这样的爱情婚姻故事也许天天都在上演着。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中说道:
那个青春男子不善钟情?那个妙龄女子不善怀春?
而那个《金瓶梅》中的豪强土霸王依仗钱财权势更是气焰嚣张地说:
“咱只消尽家私,广为善事,就是强奸了嫦娥,和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这是何等的霸道骄纵和财大气粗的蛮横野蛮和无耻。当今社会的富二代和官一、二代,私底下何从不缺这样的心态,在社会上网络媒体间频频出丑。“始乱终弃”这似乎是对“郎才女貌”的注脚。在刘慧英著的《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一书中她对历史上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自我”作了三段故事程式的分析:
一:才子佳人程式:女性对男性的物质和精神依附;男女间一见钟情,男的贪美色,女的爱慕男才始终不变,始乱终弃。这在《霍小玉传》中李益对霍小玉说道:
“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道出了男子在潜意识中好色的生物学的一面,女子重才情的本性。戏剧中小说中的美满结局无非都是理想中的愿望,男的凭着才气高中状元取得高官厚禄,迎娶美貌天仙般的相好女子,要么就像陈世美最终另攀高枝,始乱终弃让女子暗暗叫苦不迭。刘慧英在此分析道:“它直接将外在的美貌作为衡量女性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的砝码,作为女子取得幸福爱情和美满的婚姻的根本条件;而男子的才气既是婚姻的砝码,又是女性终身依附所系——凭着才气男人的风流倜傥、高官厚禄以及各种各样爱情与婚姻“幸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会滚滚而来。……‘才子佳人’平行的另外一种婚姻程式——‘老夫少妻’和‘少夫老妻’”也是如此大多数是财和美貌青春年少的等价交换结合产物。“人们喜欢貌美女性,更喜欢年轻的貌美女性,如果只具有貌美而不再年轻充其量也只落得个‘人老珠黄’。中国男人对女性的这种追求与要求女性贞洁是并行的,同样体现了一种占有欲——希望女性在身心上皆为稚嫩的,没有任何人生阅历,不具备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更能顺从地被驱使和驾驭。”导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婚姻爱情观念。其实在此我还要补充那就是封建帝王强权时代的对女性爱情婚姻上的强制占有美貌的青春女性,所带来的空前绝后的惨烈的毫无人道的悲剧色彩在帝王后宫的历史上比比皆是。接下来就是刘慧英所说的第二种程式:
二:诱奸故事程式,女性自我的迷失。也就是被恩格斯称之为“无产阶级姑娘被资产阶级男人所勾引这样一个老而有老的故事。”象外国的小说《城市姑娘》、盖斯凯尔夫人的《露丝》、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的马丝若娃、德来赛的《珍妮姑娘》、霍桑的《红字》以及我国戏剧家曹禺的《雷雨》中的侍萍、四凤母女俩和歌剧电影《白毛女》中的喜儿。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帝王将相诱惑霸占年轻美女更是数不胜数。就是当今存在法国主义大师萨特在“诱奸”方面的认为也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说道:
“人确实是一种具有主体生命的设计者,而不是青苔,兰花,或者花椰菜。”刘慧英在书中批驳萨特道:“可想而知,在存在主义看来,‘诱奸故事程式’中的女主人公早期都象是生长在田野里的鲜花和小草,自然、美丽使她们的本质,如果没有人去采撷,她们可能永远就是自生自灭的自然物,一旦被人采撷,她们的命运就为别人所决定。”那么“贫苦软弱的女人的毁灭归咎于依仗权势的男人的诱惑以及环境和命运的拨弄。”我认为古代后宫中的佳丽们纯粹是帝王权势强制压制欺凌摧残女性无法反抗的无何奈何的结果,当然也有诱惑引诱的成份。人们悲叹道:自古红颜多薄命。就连现代社会风靡一时为人赞颂不已的英国皇妃平民姑娘戴安娜也没逃出,男权社会封建意识的魔掌和自古红颜多薄命的窠臼。英国的温莎公爵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举动曾引起了当今社会的轰动和非议,成为世人茶余饭后议论的话柄。
第三社会解放程式:对女性自我的回避和否定。这个命题在此不是我们本文谈论的话题。我写这本传记演绎小说丛中看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以致造成心理生理人身上的伤害和毁灭。就象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得的那样:水做的女子,龌龊的泥做得须眉男子。封建社会把年青貌美的有才华的女子纳入后宫供帝王淫乐,造就了一幕幕悲惨人寰的相残杀迎面诡计的故事,以致有道是“红颜自古多薄命”的叹息声和“红颜祸水”的责怪声。而把一盆盆本该有龌龊的须眉男子承当的骂名,人们畏权势把一盆盆脏水泼向无辜的帝王身边的年轻貌美的女性。真是有点吃不到葡萄怨恨葡萄酸的酸不溜秋的味道,拿这些红颜美眉佳丽权当替罪羊,让那些封建卫道士们放在祭祈毁灭了的王朝案板上的牺牲品。张振钧,毛德富先生在《禁锢与超越》——从三言两拍看市民心态一书中把爱情划分为三种形态,在此写道:
“有人曾将人类的爱情分为三种形态:浪漫爱、宗教爱和商业爱,并对之进行了哲学的分析。……浪漫爱似乎无需阐释,只要一想到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张君瑞和崔莺莺,读者就能心领神会;宗教爱大概也是一种摆脱世俗关系的,圣洁的精神之爱,‘柏拉图式’庶几近之;至于商业爱,则显然是一种在金钱关系支配下,以金钱的有无,多寡而炽热、冷却的所谓爱。嫖客与妓女的关系算得上商业爱的最庸俗、最露骨的形式了。”其实这种说法也欠妥,掩饰抹杀了所谓“商业爱”中妇女处于社会底层被胁迫侮辱压榨无奈的一面。当然还受到强权流氓的要挟和强迫欺凌。在汉乐府《陌上桑》中就有描写。美丽窈窕的采桑女,在采桑叶的同时还得时时刻刻提防着王孙公子们对她们美貌的觊觎和抢掠。那帝王宫中的三千佳丽更是明争暗夺,互相争宠演出了一场又一场的人间悲喜剧来。小说《爱的葬礼》更是注解了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由于女方年青貌美被帝王抢入后宫活活拆散的情景。
本纪传体小说旨在谴责揭露封建社会摧残女性的本质,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为人们对爱情起到新的认识和女性的社会价值意义,起到新的认识。人们一直认为嫦娥是传说中的奔月成仙的人物,其实并非如此,在古时确实有嫦娥和后羿这样的人,只不过是人们出于美好的愿望而已才把他们描写成神话似的一对英雄和仙女情人。真正的历史上的嫦娥,备受夫死家破的痛苦煎熬,复仇后子被现夫杀死更让她伤心悔恨不已,希望破没而出逃隐居。后夫用计杀后羿篡权逼娶嫦娥,这是历史上的嫦娥经历。具体请看本小说第一章的内容。本小说传记从嫦娥开始写起,到夏朝的佳丽喜妹、商朝的纣王身边的美媚苏妲己、周幽王的得宠妃色女褒姒,乃至有中国式的“埃及艳后克洛巴特拉”之称的夏姬和吕不韦私通被引诱的赵姬、汉朝的阿娇、赵飞燕合德姐妹,卫夫子、阴丽华、唐朝的武则天、杨贵妃、宋朝的孟皇后、明朝的徐皇后、清朝孝庄皇后以及慈禧太后,珍妃、婉容等,还有历代的才女佳丽,西施、郑旦、虞姬、王昭君、甄洛、苏小小、貂蝉、薛涛、李师师、梁红玉、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李香君、赛金花、小凤仙等等,本演绎纪传小说第一部分为后宫佳丽篇、第二部分为美媚才女篇、第三部分为名妓靓女篇、第四部分为外国历史美人佳丽篇等部分。请朋友们到时欣赏。
佳丽美媚耀群星,千古爱情付瑶琴。
爱恨悠悠两难知,一言难尽乱世情。
红尘滚滚人世间,红颜难逃劫色惊,
一朝被妒落黄泉,身后零落无清明。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后列出参考书目。
发稿於2012年2月25日星期六,上海西郊龙柏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