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地铁
现在,地铁开到了家门口,在乡下的父母还没有坐过,今天从老家接他们上来体验一下。在地铁里,有三幅画面让我心生温暖,春意满怀。
一
从东山到市中心要四十分钟,现在正是上下班的高峰,我担心上去了会没有位子。父母的岁数都大了,这么远的路一直站着会吃不消。
一个星期前,媒体报道南京公交车上,七个中学生没有一个给身边站着的白发老人让座,有的干脆闭起眼睛装睡,网上开展了一次大辩论。这更让我心中默想,上去后位子肯定不会有,也不会有人让座。
地铁呼啸着来了,裹挟着一股寒风,我搀扶着两位老人进了车。
刚进门,旁边的一个小伙子就站了起来,微笑着让座。他的旁边是一位姑娘,见还有一个老人,也赶忙站了起来。我连声致谢,她只是微笑着摆了摆手。
我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小伙子,他应该是一个学生吧,背着书包,带着眼镜,一股的书生气。我的目光扫过他的身体,让我惊讶的他的右手正夹着一个铁拐,原来他的腿是残疾的。这让我很不安,怎么能让他让座?他站不稳的!我和父亲说了这个意思,父亲便站了起来想把位子还给他。但这个男孩坚持自己没事,扶着我的父亲坐了下去。车子到安德门的时候,他和那个女孩下去了,我再次的致谢,他们只是回头微微一笑。
二
我们从新街口回家,仍坐地铁,因为地铁最快捷。新街口站是最大的站,熙熙攘攘,万头攒动。回去也要四十分钟,还特别的拥挤。
来的时候运气好,遇到两个素质高的学生,回去就未必了,现在,不让座是很普遍的。
随着人流,我搀扶着两个老人再次进了列车。对面的位子上坐着一位年轻的妈妈和一个四五岁大的小男孩。年轻妈妈看见了我们,立刻站了起来,示意父亲去坐。她又看了一眼我的母亲,抱起坐在一旁的儿子,把两个位子都让了出来。
母亲不肯坐,说让小宝宝坐,那个小男孩眨着乌溜溜的大眼睛说:“宝宝让奶奶坐,奶奶老了,站不动。”大家都转过脸来,微笑着看着他,每个人的眼里充满着赞许。年轻的妈妈轻轻地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对他竖了一下大拇指,小男孩甜甜地笑着。我的心头一热,真想亲亲他的小脸。
三
到中华门站了,在我右侧的一个年轻母亲抱着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准备下车。小女孩的手里正握着一个空易拉罐,在列车停站抖动的瞬间,她随意地抛了出去,“当”的一声落在了地板上。站在她前面的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小伙子的前脚已快迈出车门,听到声响后,他转过身来,弯下腰,把那个空易拉罐悄悄地捡起,带走了。
整个过程是那样的短暂,他没有说一句话,好像是在自己的家里,一切是那样的自然。
列车仍在前行,出了小龙湾站后到了地面的高架。天已全黑了,远近都亮起了灯,照亮行人归家的路途。红衣小伙子早已下了车,那位让座的年轻妈妈和大眼睛的小男孩也已下了车,可车厢里仍然流动着温暖,洋溢着春意。